摘要:從一個人去,到帶着一批學科名師、專家團隊去,趙玲給教師磨課,爲學校出謀劃策,她已經成了慎城鎮第二小學的“常聘顧問”。”趙玲說,如此,既提高了小學思政課的教科研水平,引領和促進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讓校園德育有了質的提升。

作爲校長,只有我們的心頭是燦爛的,才能把陽光灑向每一名學生。用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用心靈溫暖心靈。

——趙玲

小檔案:

趙玲,安徽省蕪湖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安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校長信息化培訓項目導師,“長三角”名校長培養基地導師,安徽省影子校長培訓基地導師。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訓專家,教育部“國培計劃”名校長領航班成員。

時值江南盛夏,早上7點鐘,氣溫已達30多攝氏度。在安徽省蕪湖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下文簡稱“附小”)的門口,只見一位面帶微笑的女性端莊站立,向每一名到校的學生打招呼。炎熱的天氣使她的髮絲黏在了額前,鼻尖沁出點點汗珠,微笑卻絲毫沒有從她的臉上褪去。早上在校門口用溫暖的笑容迎接每一名學生,這個習慣,趙玲已經堅持了十餘年,寒冬酷暑,從未間斷。

“作爲校長,只有我們的心頭是燦爛的,才能把陽光灑向每一名學生。用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用心靈溫暖心靈。”趙玲用自己30年的教壇歲月,踐行了這句話的真諦。她就像一束陽光,溫暖了學生的心,照亮了教師的發展之路,更讓區域教育發展熠熠生輝。

用愛踐行“陽光生命教育”

作爲一名小學校長,趙玲一直深信,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更多未來發展必需的、終身受用的東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真正的教育就是守護人性。”爲此,來到學校任職伊始,她便極力倡導“陽光生命教育”,對教育價值、生命成長及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進行了全新的演繹與詮釋。

在附小,一學年結束時,每個班都有兩名“陽光小富翁”可以向學校提出自己的一個心願,這是學校創新開展“陽光成長儲蓄銀行”活動的獎勵。學生們通過一個學期的優秀品德表現兌換“陽光幣”,“存摺餘額”會作爲評優依據。在這家“銀行”中,學生做了好事或有了進步均可儲蓄“陽光幣”;而因那些偶爾違反規範的行爲,學生則會被扣除“陽光幣”。

採訪中,不少教師表示,自從有了“陽光成長儲蓄銀行”,最讓人欣喜的變化在於學生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言行和表現:相互之間少了服裝、“行頭”等方面的攀比,而是比起了“存摺”上積累的陽光幣數額。“儲蓄一份道德,收穫滿園陽光”,孩子們充分利用每一次道德加分的機會,爲自己的“陽光銀行”添磚加瓦,校園德育便在這樣的活動中無聲無息地“流”進了學生的心裏。

像這樣富有創新性的課程德育活動,學校還開展了很多:26年來堅守延伸雷鋒精神的新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爸爸媽媽當老師”,家校合作,拓展德育資源;不背書包的“快樂週五”提升學生素養、形成健全人格;堅持25年的“校園吉尼斯”,多一把評價尺子,就可能多一批創新的人才;秋季實踐活動凝聚不同學段德育主題,讓學生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傳統遊戲節給孩子的童年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

同時兼備校長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雙重身份,趙玲認爲在小學階段必須要將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014年,剛上一年級的曉莉(化名)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媽媽李琴(化名)永遠無法忘記,住在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那個雨夜,趙玲冒着大雨趕來,一把握住了她的手,一股暖流瞬間從手心一直流到了心裏。在趙玲的倡議下,學校師生和蕪湖市鏡湖區共捐款69萬多元,在關鍵時刻,讓曉莉成功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爲孩子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生命之門。

如今5年過去,曉莉已重返校園。在李琴看來,趙玲在困難時刻的鼎力相助,就好像有人把她從深淵裏拉了出來。她也時常告訴曉莉:“是趙校長的大愛才成全了我們家的小愛,這是一堂人生的大課,你要終生銘記。”

“德育是無界的,它就像水流,流到哪兒,就灌溉到哪兒,它融在學校的各種課程、各項活動中,更體現在教師的言行裏、校長的表率中。”趙玲以大愛和獨具的人格魅力,成爲全校師生的“大思政”教師。

照亮教師專業發展之路

如今,已成爲學科骨幹教師的陳思,對三四年前她初入學校、趙玲手把手帶她磨課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我的一節課趙校長要反覆聽七八遍左右,到後來,我說前一句,趙校長就能接上後一句。什麼地方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展現怎樣的神情,趙校長都不‘含糊’。”如此精細的磨課讓陳思感覺一下子摸到了教育教學的命門所在,她迅速進步,在當年一舉拿下了蕪湖市教學比賽一等獎和省教學比賽二等獎。

在趙玲看來,一名年輕教師的黃金成長期是在入職的3至5年時間內,“在這段時間裏,一定要有人帶着他們前行,發現問題,指出修改路徑。年輕人的潛力無限,看着他們站在領獎臺上,比自己拿獎還要開心。”

“做草根式的教師固然重要,但成長爲名師更是我們持之以恆奮鬥的目標。教師要有‘野’心,要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迎難而上,這樣的教師,精神世界充滿陽光,永遠年輕。”班主任王靜將趙玲的這句話永遠銘刻在了心裏。在附小人的眼中,趙玲的身上有一種讓人“想進步,想靠近”的魅力。“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發現她總是精神百倍,信心十足,樂樂呵呵的。”教師席緒蘭說。

針對目前小學思政課教師大多是兼職的,而專職教師主要是行政幹部轉學科等問題,趙玲和團隊的教師成立了“小學德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的實踐探究”課題組,通過教材分析、課程教學、課例研討、課件製作、資源交流等線上和線下的分享與研討,使科任教師能儘快、真正地貫徹教材意圖。

“讓學生喜愛的教師走進思政課堂,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趙玲說,如此,既提高了小學思政課的教科研水平,引領和促進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讓校園德育有了質的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在趙玲的引領下,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收穫鮮花和掌聲。

協同培育專家型校長

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慎城鎮第二小學校長馬軍看來,趙玲打開了他在教育管理上的新思路。從一門心思低頭摸路子,到抬頭看方向、找問題,馬軍所在的學校在短短几年時間裏,發生了質的變化。

2011年,馬軍因爲安徽省影子校長工作室而與趙玲結緣。2018年教育部卓越校長領航班“趙玲校長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爲工作室裏唯一一名在皖北區域的農村學校校長,馬軍受到了趙玲格外的“關注”。

從蕪湖到潁上,300多公里的路,來回近一天的車程。這條路,趙玲已經反反覆覆走了許多遍。從一個人去,到帶着一批學科名師、專家團隊去,趙玲給教師磨課,爲學校出謀劃策,她已經成了慎城鎮第二小學的“常聘顧問”。

“來了不搞虛頭巴腦的,走進一個教室聽一下教師怎麼上課;在校園裏走一走,看看學生和教師的狀態,和專家們一起給學校診斷把脈。”馬軍戲謔地說,“如果哪次來,趙校長沒有指出一兩個問題,我都覺得哪兒不太對勁兒。”慎城鎮第二小學在最近三年全縣鄉鎮中心小學綜合評估中取得三連冠,先後被授予“阜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安徽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趙玲,是馬軍要感謝的人。

“希望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讓更多的校長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通過影子培訓、掛職鍛鍊、課例示範、教學交流等方式,促使領航區域內一批校長專業成長,並形成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在馬軍看來,工作室的平臺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在趙玲的力促下,工作室成立以來,聘請了一批專家學者作爲工作室的顧問,如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國培項目辦公室副主任於維濤、廣西師範大學王木丹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李宜江教授等。“實實在在引領、提升校長們的專業素養。”趙玲說,這個由來自全省各地16名優秀校長組成的團隊,像一個大家庭,大家經常在微信羣裏討論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分享彼此的心得。

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名校長被提拔到區屬大型學校任書記、校長,兩名校長升職任正職校長,更有多名校長獲得各類學科名師稱號。

“職業使人能夠生活,而事業能夠使人生活得有意義。看到越來越多的校長能夠獨當一面,越來越有自信,學校也辦得越來越好,我才真正體會到事業帶給我的幸福感。”趙玲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6日第6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