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文/馮啓明 鄧一鳴

編輯/九月

“數字化生存是現代社會中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的新的生存方式。” 1996 年 Nicholas Negroponte的《Being Digital》一書中曾預言道。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23年過去,數字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改變了企業信息數據傳遞、部門協同、不同企業之間的溝通協作方式,更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

放在23年前幾乎不會有人相信,通過微信的各種公衆號和小程序可以直接把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中,同時,這些存在雲端的數據,經過歸類和分析,還可以進一步指導企業經營決策。

然而,數字化投入大、實現難度高、成效未明朗,成爲架在傳統企業面前的一道坎。那麼,傳統產業要如何善用數字力量呢?

“在線”是第一步,“連接”纔是核心

按照一般分類,我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可以大致分爲四個步驟:

第一階段:業務操作電子化;

第二階段:業務流程信息化;

第三階段:業務和管理數字化;

第四階段:業務決策智能化。

中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很早就已經開始,很多本土企業的信息系統在2000年左右就完成了改造。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國內企業在與國外公司接軌後,需要實現供產銷計劃、數據的全球同步和變更。其代表,就是ERP系統在中國企業的大規模使用。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已完成了業務操作系統“在線化”,正處於第二邁向第三階段的過程中,希望通過整合企業的採購、生產、營銷、財務與人力資源等信息,實現業務操作系統和數據的全鏈路打通。

然而,如何打通各個相互獨立的信息化系統成爲了當前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前期,大多數企業的業務模塊與流程的信息化都是各自獨立進行,底層架構中沒有考慮互通的必要性。

有不少傳統企業由於系統無法連通,還存在用Excel軟件來整理、查詢跨系統數據的情況。鋅財經此前採訪過的多位企業服務領域的負責人,也曾不約而同地以“用了多少張Excel表”來描述。

由此可見,各個系統的斷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業內部的“數據孤島”。只有系統實現全連接時,企業所有的數據才能發揮最大價值。那麼,企業該如何實現連接?

從內到外,實現六個關鍵要素的貫通

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一次演講中提出未來的企業會變成一種連接的企業和數字的企業。未來企業的核心能力由三張網組成,信息網、業務網和價值網。通過從端到端的連接內部、外部、合作伙伴,形成雙向的信息流和業務流。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此前的媒體採訪中也提到,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三個方向,全渠道多觸點的客戶體驗、顛覆性創新、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其中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

總體來說,企業實現數字化,需要從內到外實現6大關鍵要素的互聯互通:組織、信息、事務、設備、財務,甚至包括企業生態的互通:

1.組織的升級和調整在於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組織在線,以達到可隨時協同的狀態;

2.信息的升級不只在於溝通在線,還在於信息的有機組織和沉澱;

3.事務層面的連接意指實現各業務系統和辦公流程的線上化、標準化;

4.設備的連接是指所有企業的硬件設備都可以放在一張線上的網上協同調配;

5.財務層面則是讓企業內外的收支系統打通;

6.生態的互通也不只在於平臺化的企業服務,而是上下游全面實現在線連接。

以騰訊旗下企業微信在早前展示的8個企業的數字化案例爲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已經逐漸開始深入“人、財、事、物、供、產、存、銷”等多個方面。

在實際應用上,譬如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用企業微信實現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地區14萬員工的溝通;索菲亞家居應用自己企業的收款碼向客戶收賬,錢款實時、直接收歸企業賬戶,保障線下離店場景支付合規性等,這些都是企業利用數字工具對各要素進行創新改造的例子。

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中,騰訊企業微信團隊表示,“連接企業運作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觸點,完成高效的信息流轉,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實現優質的客戶服務,幫助企業建立新的互動模式,完成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

企業經營各個環節的數字化變革已經迫在眉睫。而對於迫切實現數字化的企業來說,如何連接關鍵要素是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傳統企業實現“全連接”要善用數字工具

根據今年4月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計算,名義增長20.9%,佔GDP比重爲34.8%。同時,2018年產業數字化規模超過24.9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1%,佔GDP比重27.6%。數字經濟已成爲大勢所趨。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然而,中國大部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情況並不樂觀。去年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中顯示,僅有少數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在過往三年中實現新業務營收佔總營收一半以上,僅有7%的企業,突破業務轉型困境,成爲轉型“領軍者”。

當然,數字化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業級的改造是一個過程。

“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羣衆普遍受惠。”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其中也進一步明確了傳統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在傳統醫療行業,東華醫爲與騰訊雲合作,兩者攜手打造的大健康醫療服務互聯網雲生態平臺iMedical Cloud,構建出醫療健康產業互聯網,使醫療業務內部協同升級爲互聯網下的醫療業務雲協同、使醫療數據的內部聚合擴展到互聯網下的醫療數據雲協同的業務形態。

而針對百貨業到店客流減少,線上流量紅利放緩等問題,今年5月,天虹聯手微信支付、企業微信舉辦百貨數字化解決方案發佈會,天虹百貨藉助數字化工具,與品牌方一起打通後臺,開放旗下1800萬名會員體系,實現組織化的全域精準營銷,並打造超級導購深度連接顧客,爲品牌構建私域流量。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天虹聯手微信支付、企業微信舉辦百貨數字化解決方案發佈會

除此之外,公共機關政務機構也在不斷通過數字工具進行升級。比如廣東省政府的「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和公衆服務平臺,作爲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通過“實人+實名”身份認證覈驗,即可通辦所有上線民生服務,自上線以來已集成620項便民服務,包括社保、公積金、稅務、社會救助等。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粵省事小程序展示 圖片來源於南方網

傳統行業不斷通過+互聯網實現自己的數字化升級,而另一側的互聯網,也通過開放與融合不斷升級互聯網工具箱。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8年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峯會上,提出了騰訊爲各行各業進入數字生態提供助力的七大工具:“從表到裏分別是公衆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大數據、安全能力。”其中,公衆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都是屬於能直接面向用戶的前端服務能力,而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安全能力則屬於後端支撐能力,中間的企業微信承擔了從前臺到後臺的連接作用。

押注“全連接”:企業微信的下一個機會

馬化騰在2018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演講

另外,馬化騰在去年的數博會上也強調,騰訊現在不斷做減法,爲其他夥伴提供平臺,而不是搶對方飯碗,希望和其他合作伙伴共建數字生態。

在剛剛結束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公佈了一組數據:目前企業微信共開放13類231個接口,爲企業連接自己的人、事、物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與17000家合作伙伴的合作下,已經有450萬個應用和系統接入了企業微信。

由此看來,從連接出發、開放共生,也許是下一階段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主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