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庸

我看武侠小说很早,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翻阅各种乱七八糟的武侠小说了,之所以说这些武侠小说乱七八糟,是因为我看过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就是一本不可描述的小说。

那本小说标注的作者是柳残阳,名字叫《小魔女》,是借来的小说,当翻开第一页时,一股不详的气息扑面而来,少年的我顿时受了一万点暴击,失血无数。

当时我蒙蒙的想,为啥让我看这个,为啥世间还有这种无耻的文字,我一定要看完,我一定要痛批之。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残阳和卧龙生在我心中都是小黄文双壁。

当年看武侠小说也是眉毛胡子乱抓一气,看了很多杂七杂八不知所谓的东西,偶尔能碰到精品。

比如有一年借到过一本16开,杂志一样的小说,书的封底封面都没了,书页很惨破,整本杂志就是一篇小说。

当时看过很多这种杂志,有的写的很无聊,看数本能碰到一个精彩故事。我觉得这大约又是一个气闷无聊的故事吧。

翻开看时,果然是很闷的一个故事,一个牛鼻子老道,来到一个叫牛家村的地方,和牛家村的两个村民发生了争执。

开头看的我快睡着了,这哪里有柳残阳写的好?柳残阳的主人公一出场就遇到了一个神仙姐姐,第二页神仙姐姐就帮主人公脱下束缚灵魂的衣服,教育他做人的道理了。

这本书写的啥啊,一会儿牛家村,一会儿金人的。

不过当看到丘处机举着酒缸会焦木和尚,江南七怪出场时,我已经欲罢不能了,捧着那本破书,根本放不下。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这本书结束在郭靖张家口遇到一个小叫花子,然后就没了,真当得起无头无尾。

几年后我知道这本书叫《射雕英雄传》。

金庸的小说有个特点,一开始平平无奇,越到后来,才越看出波澜壮阔的气象来。

《笑傲江湖》一开场写林平之一家的故事。

看了两章,我差点把书都扔了,太没意思了。

直到到后来仪林出场,讲述令狐冲智斗田伯光的故事时,这本小说才开始露出些许峥嵘来。

一开始看《笑傲江湖》,以为主人公是林平之呢,他太像一个传统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了,俊美少年遭逢家族大变,隐忍进入江湖准备复仇。

我还等着小林子逆袭呢,醉鬼令狐冲登场了。

第一部进行了大半,主角令狐冲才迟迟出场。

令狐少侠第一次出场,是通过是兄弟们的讲述,一旁偷听的林平判断,这个大师兄就是个嗜酒如命的糟老头子。

女主角任盈盈出场更晚,故事进行到快一半的时候才姗姗来迟。

《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倒数第二部小说。他大胆采用了这种很奇特的写作方式,铺垫很长。

他的上一本小说《天龙八部》则是另一个风格。一开场主人公段誉就遇到了小美女钟灵。第二回段誉就在无量洞,看到了用白玉雕成的神仙姐姐。

年少时读金庸是一段奇妙的经历,当时看的虽然是热闹,事后反复咀嚼越来越有味道,如饮醇酒,越品越香。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2,古龙

古龙是气质很独特的作家。

看古龙后期的作品,完全可以拿个小本,摘抄里面的名言,然后写到作文里,绝对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我看古龙的小说,一开始看的是他前期的作品,我的第一本古龙小说叫《月异星邪》,一本还算及格的武侠小说,只能是及格而已。

买的第二本古龙的作品,叫《名剑风流》。

这本小说,我总觉得有点低配版《笑傲江湖》的意思也许是我先入为主吧。

主人公俞佩玉,一夜之间遭逢大变,爹不是他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他的亲奶奶(为啥想到了这句,后半句可删。)

他熟悉的亲人,看似还是他的亲人,却已经不是了。

当别的小说中主,主人公遭遇这种巨变情况,大约都得抑郁的要死,或者如马景涛般的大喊大叫,但是俞佩玉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应对变局。

古龙小说往往有这种特点。主人公超级冷静,遭逢巨变心不乱。

古龙后期的小说,这种特点更明确。

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是融为一体的。古龙小说中把楚留香和陆小凤调换一下位置,大约不怎么会影响剧情。

我真正花钱买的第三本古龙的小说,其实不是古龙写的。而是古龙的徒弟黄鹰的作品,《大侠沈胜衣》系列。

黄鹰是学古龙最像的一个,他一手写武侠小说一手写鬼怪悬疑小说,被誉为香港鬼王。

根据他的小说《僵尸先生》改编的电影,是僵尸电影的开山之作。

黄鹰为这部电影耗费了很多心力,后来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的投入拍摄僵尸电影的事业之中,可惜僵尸片只是小火而已,黄鹰不死心,孤注一掷的要拍僵尸片,竟然发展到借高利贷拍电影。

因为没钱还债被催收高利贷的人打死在家中,年仅36岁。

《僵尸先生》的另外两位主创,主演林正英,得肝癌,英年早逝。编剧黄耀如,心脏病客死国外,两人四十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僵尸先生》真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黄鹰的大侠沈胜衣,算是高仿古龙的楚留香系列。

古龙后期有三大著名的系列小说,一个是楚留香系列,一个是小李飞刀系列,一个就是陆小凤系列。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金庸封笔后,力邀古龙在明报连载武侠小说。

这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衣钵传承,古龙很激动,认真对待,不负所望的让四条眉毛的陆小凤一经问世就成为武侠世界的经典。

我早年看古龙小说很零散,很多标注古龙名字的小说大约都不是古龙写的,不过,有两本印象深刻,一个是七种武器系列,每本小说一个故事,大多故事都会让人看的欢脱,我最喜欢这个系列的《碧玉刀》和《霸王枪》。

第二本就是白玉老虎,应该是一本没完成的小说,后来丁情续的《白玉雕龙》我至今还没看过。这本小说让我第一次知道武侠世界的一个神秘组织,蜀中唐门。

蜀中唐门,这些年对我的伤害尤其大,所以我印象深刻。这些年蜀中唐门的的秘密武器常常让我欲罢不能,每年都要下决心戒除那个又麻又辣的口腹之欲,但是往往失败。

真正系统看古龙是珠海出版社出的那一套古龙全集。

《小李飞刀》《武林外史》《天涯明月刀》等等一系列古龙的武侠都是看的这一版。

我真正喜欢看古龙,还是因为一篇人物传记,这篇文章写古大侠喜欢女人,每部作品后面都有一个美女。

据说古龙构思小说,喜欢在一个荒废的古宅里,有一天古龙正在冥思苦想一个情节,忽然一个美女钻进屋里,她裹着一件白色的浴袍,里面是赤裸的。

很多年后我知道这个情节是楚留香里的一个桥段,不知道这位写传记的作者是否混淆了小说和真实。

不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艺女青年还是很疯狂的。

虽然古龙长的肥头大耳,但是却以好色好酒闻名,女朋友无数,喝酒无节制,风流一世,但是也死于斯。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3,梁羽生

我看梁羽生的小说不如金庸,古龙的多。

金庸的小说我全部都看过,古龙小说除了前期的几本没看过,几乎看了他大部分作品。

梁羽生的小说我只看过一部分。

他的小说太正,盗版好像是最少的。所以我看的往往是正版。

最喜欢的是《萍踪侠影》中张丹峰和云蕾的故事,这段故事当的起荡气回肠,其中中张云二人欲爱不能的描写,当年看的让人心碎。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细想起来这段故事,和嘉兴烟雨楼的郭靖和黄蓉何其相像。

大约梁羽生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于是进行了无尽的续写,从张云二人的祖师的故事,一直写到张丹峰的后代徒子徒孙们,这一大套故事一直延续到了清初的七剑下天山。

形成了一个绵延百年的巨大门派了。

和金庸古龙松散的武侠系列相比,梁羽生的小说才是真的系列,随便拎出一本,都能带出一串。

这些小说中有的写的是真好,比如《大唐游侠传》,比如《云海玉弓缘》,比如《白发魔女传》。

有的写的也很一般,像《联剑风云录》是《萍踪侠影》系列的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平庸。

我买的第一本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江湖三女侠》,写吕四娘刺雍正的故事,巨厚的两本书,看了好长间。

梁羽生的小说有个特点,女人载爱慕一个男人,如果那个男人流水无情或者有意中人了,那么这姑娘转身就能再到找一个优秀男的嫁了,绝对不会出现程英陆无双郭襄这种一见某人误终身的事情。

绝对的现实,就少了一份浪漫的朦胧之美。

梁羽生一生写了35部武侠小说。以系列居多。

平均质量不如金庸,小说人物流传程度,不如金庸古龙。但是这35部小说平均质量都算上乘。和古龙那种好的真好,差的极差的作品相比,梁羽生算的良心武侠小说家。

梁羽生曾经评价自己的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

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4,温瑞安

梁羽生的小说,我没看完,但是对一些小说还有看的欲望。

至于我曾很喜欢的温巨侠的小说,近些年连看的欲望都没了。

温瑞安是以继承古龙衣钵的名义行走江湖的,学习古龙的小说家中,黄鹰早死,丁情才情有限,反倒是温瑞安受古龙影响,取得的成就更大一些。

温瑞安早年写《四大名捕》一战成名,后来四大名捕也成了他绕不过去的坎儿,一直写,反复写,至今还没写完。

续写四大名捕,大约温瑞安想挖个坑,但是这个坑越挖越大,终于自己也填不上了。

温瑞安作品中好很好的像《骷髅画》《逆水寒》《刀丛里的诗》《大侠萧秋水》《幽冥血河车》等等。

但是也有写的很敷衍的作品,尤其后期作品,自说自话,梦呓般的文字能水一本书。

温瑞安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做是古龙走火入魔版。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古龙首创分行文字,有时一个字就是一行,有骗稿费的嫌疑,但是古龙的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很多学习古龙的人只能学到他的皮毛,学不到其精髓。

温瑞安有的作品也玩弄意境,玩弄文字,但是玩的有点过火,有时候一本书打一场架,有时候一页书就一个字填满。

温瑞安是个诗人,玩弄文字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也许更大的原因大约是为了骗稿费。

一页就一个字填满,一个人下马用四行字填充,比如这样:

太多

在论行算稿费的地方,稿费不要太好挣哦。

不但文字走火,温瑞安后期是全方位入魔啊。

比如人名。

小说人物起名起好了往往事半功倍,金庸小说中人物名字往往和情节契合,天衣无缝。

古龙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往往是神来之笔,有时候名字很普通,加上一个出挑的姓氏立刻变得不普通起来,比如陆小凤,比如楚留香,比如叶孤城

温瑞安也很会起名,比如四大名捕无情,追命,冷血,铁手,比如方邪真,比如戚少商,比如萧秋水。

但是他的小说体量庞大,需要的名字太多,他又爱给每个出场的角色起名字,很多配角甚至露一面就挂的人,温巨侠都强迫症似得要给个名字,需求太多,名字严重不够用,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奇葩的名字,比如:战僧和平(战争与和平),比如高鸡血韦鸭毛,比如乌干达,比如梁月金,梁失调,等等。

名字搞笑还是小事,有时情节也会严重失控,温巨侠对他笔下的女主角往往很狠厉,很多故事都会有女主被强被轮的情节比如赵师容、叶梦色、雷纯、小刀、温柔、龙舌兰、孙摇红……

温巨侠对这些可爱女子下起毒手来好不容情,有人甚至在网上发起“求温巨侠别再想起唐方”

的话题。

温瑞安对自己笔下那些女子下狠手,让人惊心,有的情节算是情节需要,更多的则只是为了强暴而强暴。

温瑞安好像乐在其中。

比如《少年冷血》中用几万文字描写小刀被辱,真的有必要吗?

看完那本小说,我好像好久不看温瑞安了。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4,黄易。

2017年得知黄易去世的消息。感觉很突然。印象中黄易是比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人都晚出道的武侠小说家。

黄易的小说一改温瑞安武侠小说中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再次把小说带回到故事好看的主线上来。

黄易的武侠小说篇幅都很长,很多都是鸿篇巨制,一部《大唐双龙传》连载了很多年,从隋末杨广无道,一直写到玄武门之变。人物巨多,剧情跌宕起伏,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两个女孩子的描写宋玉致和绾绾。

我最早看黄易的第一部小说是《寻秦记》。

第一次翻开小说就给惊着了,小说还能这么写吗。

小说中有很多香艳场景的描写,大约是吸引很多人看下去的一个原因。黄易靠着这个噱头写了几部小说,其中优秀的作品像《覆雨翻云》,像《寻秦记》等。

和一般都香艳小说不同,黄易小说情节上也很紧凑,一环套一环,悬念不断。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到了《大唐双龙传》他完全摒弃了以前靠香艳场面来撑场子的策略,完全以情节取胜,环环相扣的故事,寇仲徐子陵两个草根的不停逆袭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大唐双龙传》我买过数个版本,大多丢失了。曾经买过一套十余册本的全集,但是现在好像也不全了。

超长篇幅的《大唐双龙传》应该是中国网络小说的鼻祖。

现在很多网上连载的动辄,一两百万字的玄幻奇幻小说作者,很多人早年都有读黄易的经历。

黄易是承上启下的的一代宗师。

只不过他开启的不再是武侠小说的春天而已。

当年网络不发达时,书店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那时候走进书店书架上一长溜黄色书皮的书,上面用行书写着黄易两字,翻开来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那种闲来无事,一个下午都在泡在小书店读书的日子,现在想想好像就在昨天,其实已经很遥远了。

黄易算是武侠小说最后的巨擘。

他之后,武侠小说式微,虽然有凤歌苍月等人提倡的大陆新武侠,但是他们再难有金梁古那种能引领一个时代的影响力。

俱往矣。

我看武侠小说那些年

======================

文:薛白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