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谈到杜康,自然想到了美酒。“酒”不仅是李白诗歌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意象,更是文人政客不可或缺的助兴剂。

如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无论在新闻上,还是生活中,都能见到酗酒、醉酒,斗酒、强行劝酒、酒后驾车等现象。前日,一则警情通报触目惊心: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去年底,公安部在京举行的发布会上通报:2018年,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有5149人。

有关酗酒引起的命案也时有发生:贵阳一男子喝酒闹出人命将好友殴打致死,清醒以后,后悔之极,却无力回天;越南18岁女高中生酒后遭侵犯,给男友发完短信跳桥自杀... ...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无数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喝酒易误事,贪杯伤不起。那么,怎样才能远离酒的危害呢?首先我们要问问自己——

喝酒真的能给我带来快乐吗?

有些人说:“没事,喝一点红酒心情快乐、身体健康、疏通经络... ...”他们会讲一些所谓的饮酒会带来的益处。但实际上也不一定,综合而言应该是弊大于利。《大智度论》中云:“益身甚少,所损甚多。”“益身甚少”是指利益身体很少很少,“所损甚多”是指饮酒所造成的损害非常非常多。

所以说,虽然饮酒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快乐感受,比如在喝酒时容易和别人交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平时不善言表的,喝酒以后比较能畅所欲言等,但实际上喝酒是有很多过失的。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种感受很快乐,这一点《正法念处经》当中也讲了:“饮酒之人,但贪美味,不虑苦果。”饮酒的人只贪著美味,不考虑酒后的痛苦。很多人喝了酒之后,最后可能没有惭愧心、语言没有控制能力、包括本来需要保密的事情,全部都吐露出来了,甚至经常上吐下泻等等,很多很多的丑恶就开始依此而出现。

萨迦班智达说“喝酒的快乐,就是把自己的一种精神癫狂,执著为快乐而已”。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只是文人政客嗜酒的一个说辞。诗仙李白早在诗歌里向世人警言:借酒浇愁愁更愁。智者堪布更用佛理和事例告诉我们——

饮酒皆因心迷乱

只会苦上加苦

现在看了外面很多人的行为,我的心里只有一种悲哀。本来三界众生由无明愚痴所惑,一直沉醉在色声香味中,没有醒过来。现在又加上一层酒,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那什么时候才能清醒啊!

我有时候看见一些领导、同学或者熟悉的人,在餐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真的对他们生起很强烈的悲心。但是也没办法,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着物质的高度发展,人们都喜欢在短暂的刺激中寻找快乐,所以饮酒造恶业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推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有人说造酒的始祖是杜康,其实酒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在经中讲了饮酒的种种过患,可见,那时候就已经有酒了。而且按中国历史来推算,第一个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仪狄。

《战国策》中记载,仪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发明了酿酒。他把酒献给大禹,大禹饮后觉得味道甘美,但却下令禁止造酒,他忧虑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此话不幸而言中,他的孙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国。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因酒亡国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酒的面前,许多君王更是丑态百出,甚至因之而丧命。譬如藏地的赤热巴巾国王,他特别好酒,就是因为喝醉了酒,而被奸臣暗害,之后藏地幸福十三代依此告终;东晋孝武帝醉酒后,也被自己的妃子闷死;北齐文宣帝喝醉酒后,杀了爱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临死也没忘一个酒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饮酒而导致的悲剧,更是不计其数。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佛陀通过《善生经》告诫我们——

醉酒并非英雄汉

损财、失慧又害命

六种损害财富和事业的法。第一就是:耽湎于酒,特别嗜好饮酒。关于饮酒有六大过失,如果你都一一清楚,还敢拿起酒杯么?

第一、失财。喝酒的人刚开始自己有钱,然后慢慢就借别人的钱,爱喝酒的人没有什么吝啬心,喝了一点酒就特别大方,最终导致一无所有。

第二、生病。喝酒会生各种病,尤其是肝脏不好的人不能喝酒,肝脏是排毒的,酒精里面有很多的毒素,喝酒让肝脏的压力变大,对五脏六腑都有损害。平时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爱喝酒,身体也会慢慢变弱。美国的医疗技术比很多国家都先进,但在几年前的一个统计中显示,每年因饮酒而死亡的有88000人,现在应该更多了。这种情况在别的国家、地方也非常多,这是很危险的。

第三、斗诤。斗诤大家都知道,喝完酒之后就打架。那天一个人来我这里戒酒。他说:“我做了很多特别惭愧的事情。今天不戒酒的话,我马上就要完蛋了。昨天跟领导和很多人一起吃饭,席间,我跟别人打起来了,结果因为喝酒,我最后倒在地上,被别人狠狠地打了一顿。”所以,喝酒以后,只有打架的心,而没有打架的能力了。

第四、恶名流布,即恶名远扬。因为喝酒的时候,现出各种各样丑恶的姿态,最后应该有特别多的一些过失。《大智度论》里面讲了三十五种过失,有耗尽财富、经常生病、好赌,还有赤身裸体而没有惭愧心等等过失。

第五、嗔恨心、暴躁心自然而然产生。一般喝酒的人嗔恨心非常大,不需要太多理由,稍微有一点言辞不当,马上就打起来了;稍微一言不合,马上会爆发雷霆。每次晚上回来打自己的妻子、孩子,很多人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迹。

第六、智慧日损。酒直接刺激我们的大脑,这样以来记性越来越不好,整个人的智慧就慢慢没有了,智商、情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结言]

无论是从佛教还是世间的角度来讲,饮酒的过患都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以前喝过酒的人,应该好好忏悔;以前没有喝过的人,看见亲人朋友对酒感兴趣,也应劝他们不要饮用毒药般的酒;以后若有人想饮酒,听到这些过患后,要把这种恶心改掉,尽量趣入光明正道。

《增一阿含经》云:

有一种法一定要受持,

如果受持这一法,

所有的佛法就能受持,

这一法就是——不饮酒。


——本文教言摘录自《善生经》讲记等



酒,戒的是哪门子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