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为用,大矣哉”。香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用法多样,可煮,可烧,可藏,可涂,日常的饮食、居住、美容、阅卷,乃至治病,香料均有用武之地,它与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

明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香料的消费,特别是明中后期,奢侈的生活方式扩大了对香料的需求,反过来,作为奢侈品的香料的大量生产又刺激了社会的奢侈风气的滋长。这篇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明代香料用于香身美容的话题,比如熏衣、佩香、沐浴、美容美发等。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一、熏衣

焚香熏衣,前代已在上层贵族中广泛流行,至明代,普通市民们亦十分盛行。熏衣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成为一种不成文的礼仪规定。《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秦重去王九妈家之前,“回到家中,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买几根安息香,熏了又熏”。

第七卷中,富家子弟颜俊让钱青代替他去行聘,着装的是自己平常熏香的衣服,“……时常用龙涎庆真饼熏的扑鼻之香,交付钱青行时更换,下面净袜丝鞋。”

熏衣器具常见的有熏笼,还有一随身携带的“手炉”、“袖炉”,《遵生八笺》中介绍一种袖炉,“焚香携炉……今有新铸紫铜有罩盖方圆炉,式甚佳,以之为袖炉,稚称清赏”。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李渔介绍的“暖椅”更有特色:“是持也,而又可以代炉。炉之为香也散,此之为香也聚,由是观之,不止代炉,而且差胜于炉矣。有人斯有体,有体斯有衣,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氛氯透骨,是持也而又可代薰笼。薰笼之受衣也,止能数件;此物之受衣也,遂及通身。迹是论之,非止代一薰笼,且代数薰笼矣。”这样的“熏笼”可以熏全身的衣服,抵得上好几个普通的熏笼。

至于熏衣之香料、香方,亦是多样。单品的安息香、藿香等都可以用来熏衣,至于合香熏衣方更是多样,《香乘》中就列有很多熏衣香方。如有“熏衣梅花香”:“甘松一两、木香一两、丁香半两、舶上茴香三钱、龙脑五钱,右拌捣合粗末如常法烧熏。”这是比较简单的合香方,还有如“千金月令熏衣香”等精细复杂的。

不止熏衣能达到香衣效果,收藏衣服时用香料,清洗衣服时加入香剂等,都可以用来香衣。如甘松香就可以用来藏衣,“甘松香,出姑臧、凉州诸山,细叶引蔓莱生。可合诸香,及裹衣。”一些合香方,如“洗衣香”,俨然今之洗衣剂。《万宝全书》中也刊有“造衣香方”、“洗衣香方”、“衣香方”等洗衣香衣方。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二、佩香

明代男女佩香十分盛行。平民们将兰草称作“香草”,用为佩带,以此香身。明献介绍,佩戴察香,可以辟邪,“佩爵,非但香,辟恶”;迷迭香“可佩服,令人衣香”。

更有一些专门的合香用以佩戴,“丁香一两为粗末,川椒六十粒,右以二味相和,绢袋盛而佩之,辟绝汗气”;“丁香一两另研,郁金十两,零陵香六两,藿香四两,白芷四两,苏合油三两,甘松三两,杜蘅三两,麝香少许,右为末袋盛佩之”等合香方,在《香乘》等著作中都有列举。

对于《金瓶梅》中的俏人儿,各种芳香配饰是片刻不离的,“白银条纱挑线四条穗子的香袋儿,里面装着松柏儿、玫瑰花蕊并跤趾排草,挑着‘冬夏长青,娇香美爱’八个字。”第三十一回说书童“白浪纱漂白布汗褂儿上系着一个银红纱香袋儿,一个绿纱香袋儿”。明代中后期,大量市民及其家眷、仆人都盛行佩香。

明末,还有一种香身用具,叫“香串”,原本是宫中使用的香身用具,类似于香袋。到了明末,逐渐流入民间。在晚明,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妇女,随身带着扇子。扇子有扇坠。晚明时候,已经天下通用扇坠,在北京更是合香制作扇坠,在夏天时用它来辟臭秽。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三、沐浴

沐浴香身在明代已十分盛行。洗涤用品最重要的种类,就是香汤,香汤沐浴在我国是历史久远的习俗。香汤的和合,或用薰草杂合各种香料,制成汤丸;或用兰草煮水以浴。

有五香汤,有不同香方。道教的五香汤,一般指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料组成的。用甘松香可沐浴,“作汤浴,令人身香”;用茅香沐浴,不仅香身,还能辟邪:“茅香,花、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生剑南道诸州”。

《金瓶梅》中潘金莲洗澡时,“抖些檀香白矾在里面”。这在明代市民中已经很普遍。浴后再以香粉傅身,还有保健效果。《遵生八笺》引《养生论》,言浴后要以香粉傅身,“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能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香乘》中亦多有论述。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明代,洗澡时已常用香皂。《本草纲目》等文献中有各种香皂的制作方法。《金瓶梅》中,西门庆家使用“茉莉花肥皂”,是用捣烂的茉莉花或茉莉花露调配而成的香皂,如第二十七回,西门庆说“我等着丫头取那茉莉花肥皂来我洗脸”,结果让潘金莲抢白了一顿:“怪不得你的脸洗的比人家屁股还白”。

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中画有“画脂杭粉名香宫皂”的招牌幌子,可见当时南京城里已经有专门出售香皂的商店。李渔《闲情偶记》卷三“声容部”提到明末时,江苏六合所产的香皂天下闻名,只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明代后期,各类民间日用类书都刊有各式净身法。如洗澡香身用的内服香肥皂方、德州香肥皂方、合香方、香身豆范丸、透肌香身五香片等。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四、美容化妆

香料常作为妇女化妆之用,如零陵香,可以用来调制面膏。《本草纲目》中对对于美容有特殊作用的藿香、麝香、零陵香、龙脑、白芷、细辛等有详细的介绍。至于一些美容香方,更是多样。

如用来擦脸的“和粉香”:“官粉十两、蜜陀僧一两、白檀香一两、黄连五钱、脑爵各少许、蛤粉五两、轻粉二钱、朱砂二钱、金箔五个、鹰条一钱,右件为细末,和匀傅面”;有“面香药”,作洗面汤用,可除雀斑、酒刺,其方为“白芷、覃本、川椒、檀香、丁香、三奈、鹰粪、白鲜皮、苦参、防风、木通”。

明代中后期,不只妇女,男子也有化妆之习。万历年间,学道在巡视浙江湖州府时,发现一些生员“俱红丝束发,口脂面药”。

明人有用香水。洪武时,海外便进献香水“阿刺吉”。这种进口香水比较稀贵,一般只在宫中和官僚贵族及富豪家庭中使用。明代中后期,随着蒸馏工艺的流传开来,民间一也自行制作香水。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可以用来蒸馏香水的植物在明人的实践中越来越多,有如蔷薇、桂花、薄荷、荷叶等,这种用花、叶蒸馏而成的香水,就叫花露、香露。民间常用的香水就是这种香露,明代有如“泉广合香人”等专门制作香水,用于市民的日用。

香料可用于鸟发饰发,如都梁香,“江淮间人夏月采嫩茎以香发”;零陵香用来装饰头发最佳,“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为浸油饰发至佳”。《香乘》中有美发香方,如“头油香”,记载详细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明代妇女们发髻上常戴饰品,据明代曹学俭《蜀中广记》记载,兰花中有一种叫“赛兰香”,其香特别馥烈,戴于发髻上,可以香闻十步,经月不散。 此外,香料还用于染指甲、画眉墨、唇脂等。如《香乘》中讲一七里香“其叶捣可染甲鲜红”。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五、其他

官员含鸡舌香以除口臭,在《汉官仪》中己有记载描述。及至明代,口香方法己经多样化、普及化。明代市民们流行用一种“香茶饼子”,用嫩茶叶连同麝香、檀香、龙脑等多种贵重香料,以及桂花等香花,做成小饼,类似今天的口香糖。

《金瓶梅》第四回言,“西门庆……向袖中取出银穿心金裹面盛着香茶木樨饼儿来,用舌尖递送与妇人”。除口臭还可以用藿香煎汤漱口;或者在嘴里含晒干的梅子等方法。明代甚至有些牙刷,还灌了香。

五香汤·和粉香·香茶饼子:明代社会香气四溢

明代妇女还香脚,明《识莲品艳谱》曰:“尝以香料薰之,冰片、猪蹄香、艾酒揉之,使之绵软酥嫩温润,握之如团玉。”有一种很讲究的散香高底鞋叫“香屧”,即在鞋中放一个小香囊或装满香粉,被文人雅称为“香屧”或“画屧”。

《香乘》亦言有“生香屧”:“屧衬沉香:无瑕屧屧之内皆衬香,谓之生香屧”。此等“香屧”首先在明代女性中出现。明人对香料的使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明代时期,香料广泛进入,人们在化妆美容领域对香料广泛使用,使用方式极具多样性。晚明大量市民文学作品反映,使用人群从上层贵族下移至下层市民,乃至普通平民。

撰稿/瑞珍【读史品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