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爲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着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到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着各自的發展之路。

對此,業內專家做出回答;中國的人多,美國的人口少,電商若想成功是需要大量人流的參與,倘若參與的人少電商是做不起來的。例如,歐洲各國人口太少,根本不可能發展電商,中國人口多,所以,中國的電商就能發展起來。同時,電商只能搞死一部分行業,比如家電、日用品等可以量化生產的商品,而像餐飲、衣服私人定製、教育培訓等行業是基本搞不死的。

而我們認爲,近年來實體店的逐步消亡,電商興起是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並不能將實體商店的關門歇業都歸於電商惹的禍,比如,實體店同質化競爭激烈,一條街上服裝店、餐飲店、百貨店重複得太多,在這種情況下生存就艱難的。此外,近年來高房價導致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使得實體店不堪重負,只能宣佈倒閉。

其實,美國的線下實體商店與線上電商能夠“和睦共處”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國的資產階級搞了幾百年,已形成強大的實體經濟。而且歐美國家民衆喜歡逛街購物,並不喜歡網購。在這些人看來,網購商品只看照片就下單,有點太虛,而實體店購物看到的纔是真實的商品。所以,在美國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發展空間有限。而中國電商的興起,正遇到國內民衆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提升之際。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再者,國內的電商平臺可以造假和售假,就算被發現也沒人來管。但是在歐美國家造假和售假的處罰非常嚴格,只要造假、售假者都會罰到傾家蕩產並判重刑,而且在社會上造假和售假者都抬不起頭,甚至連家裏人也被民衆看不起。此外,中國物流人力成本低,電商可以把價格壓得很有吸引力。而在美國人工物流成本高。往往是商品不值什麼錢,派送費卻很高,這也是阻礙了西方國家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後,中國之所以電商平臺得到迅猛發展,主要是我國電商抓住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支付的空白歷史機會,迅速成長起來。也就是說,在中國大家在網上購物就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輕鬆消費就可以了。而在歐美國家,金融服務非常完善,人們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費,即使有網絡支付方式,也只是信用卡消費的輔助。移動支付發展的遲滯,使得歐美國家的電商發展遠不及中國。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平心而論,中國電商只是對部分實體店的衰退起到了影響,其他還有同質化激烈競爭、高房租等因素。而在歐美國家,由於老百姓習慣於逛街購物,所以這些國家的電商一直興旺不起來。更何況國內電商的興起,主要是基於售假、造假,以及派送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擠垮了實體店,更關鍵的是,由於移支支付的興起,也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商平臺來購物。正是由於中國和歐美國家消費的理念上的差別,才造成中國電商平臺能夠迅速崛起,歐美國家電商發展比較緩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