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可以發現,在最近這些年,只要在網上提起抗戰,必然有人要提到“德械師”,在很多描述中,這些中國德械師的戰力,似乎完全不亞於真正的德國二戰陸軍部隊。德械師也越來越成爲“網絡神軍”,而傳說與事實,卻往往差距很大。

那麼我們先看看德械師是怎麼來的,再談是怎麼沒的。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殖民地和不平等特權。但是這也爲德國改善中德關係減少了一個障礙。1920年,德國代表團來中國,經過談判,雙方於1921年5月20日簽訂了《中德協約》。這是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上,少見的平等條約之一 。

中德兩國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了蜜月期:一方面德國意識到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工業品、軍火的市場,中國所擁有的豐富的戰略物質——鎢、銻、錳等更是德國妄圖稱霸世界所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常凱申醉心於德國的軍事化、工業化、中央化,對領袖崇拜、個人獨裁有濃厚的興趣。他希望能從德國輸入軍隊的管理方法、戰鬥技能,尤其是讓那種德意志精神能灌輸到他麾下軍隊,對內捍衛其統治、對外抵抗侵略。

德國軍事顧問於是就應運登場了。十年間,共有135位德國顧問在華任職。他們積極地參與了安內與攘外。幫助訓練軍隊、採購軍火、出謀劃策,蔣桂大戰、中原大戰都有他們的參與。法肯豪森總顧問還幫助擬訂過抗戰的總藍圖。自1933年納粹當政開始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段時期,是國民政府和德國關係的最緊密時刻。

一二八抗戰中,德國顧問親手訓練的87、88師打得威風八面;而八一三抗戰,更被侵華日軍稱爲德國式的戰爭,所謂“德械師”最出彩的時期,也是最後消亡的時刻。

1935年至1937年,中方從德國訂購了31.5萬頂M35鋼盔,即知名的“納粹盔”,由於中方的訂貨數量較大,德國軍工廠甚至首先滿足對中方的出口,德國陸軍的一線部隊反倒沒有普遍配備大量的此類鋼盔。中方還訂購了大量的步槍子彈以及各式防空炮。其他從德國進口的軍事裝備,包括少量的俯衝轟炸機,亨克爾轟炸機;萊茵金屬和克虜伯的榴彈炮、反坦克炮;裝甲車輛,以及一號坦克;此外還有大量的軍用通訊器材、探照燈和發電機。這些軍械,最終只交貨了一小部分。

中國海軍在抗戰爆發前,還向德國訂購了5艘潛艇、1艘潛艇供應艦、11艘魚雷艇和1艘魚雷快艇母艦,以及大批魚雷。這些軍備大部分也沒有最終交貨,納粹和日本簽訂共同協定後,輸華物資被扣留,而部分預付款也被扣押,這筆爛賬到二戰後都沒理清楚。

當時能達到德式標準的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

德械師作爲主力的參加了整個松滬會戰。在當時的中國陸軍中,德械師裝備和訓練算一流,但仍然缺乏重武器和海空軍的支持,全員戴上德國鋼盔不等於就有了當時德國陸軍的戰鬥力。德械師中核心的戰車部隊,連最基本的步坦協同都沒有,裝備更是“缺斤少兩”!在侵華日軍的全面優勢面前,終究還是以卵擊石!

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全部德械師就損失過半。但作爲淞滬會戰中堅力量,硬是憑着血肉之軀挫敗了小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上海失守後,殘餘德械師均退至南京休整,隨後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最終全軍覆沒,此後再無德械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