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業。近段,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積極抓好“五海”保護、“五沿”治理、“五景”建設、“五行”管控、“五古”豐登、“五大”工程、“五種”提倡等“七個五”生態建設工作,努力讓漳州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本報今日起開設“大幹六個月·紮實推進‘七個五’生態建設”欄目,追蹤各地在“七個五”生態建設中的亮點和經驗。

過塘農民公園一角

“如今,豬糞臭味沒了,河道的水也清了,河邊成了村民休閒散步的好地方。”對於近一兩年來這裏發生的變化,今年72歲的過塘村村民老韓如數家珍,感嘆不已。“過塘村的變化,源於一場聲勢浩大的九龍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村主任韓松溪敘述。

第一步:關閉養殖場

與天寶鎮的不少村子一樣,幾年前,過塘村家庭散養式生豬養殖場發展迅速,但排污處理卻並未跟上,造成江水污染,水質渾濁,一些河段水葫蘆等植物瘋狂生長,大面積遮蓋了水面。“全村168戶養殖戶,養殖面積竟達5萬餘平方米。”

韓松溪十分感慨,以前一進村,滿是豬糞臭味,有些村民還在河岸邊曬豬糞,到處是蒼蠅蚊子。2014年,在市、區兩級的動員部署下,天寶鎮隨即展開了一輪聲勢浩大的九龍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畜禽業養殖成爲整治重點。2014年5月20日,對於過塘村養殖戶金蓮一家,是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她和家人拿着工具,對自家的養殖場進行拆除。“心疼,怎麼不心疼?”

金蓮給筆者一筆一筆地計算損失:建豬棚、養豬仔還有存欄的豬和人工,算一下錢真的不少。“但爲了子孫後代,再心疼也得拆!”金蓮告訴筆者,九龍江水環境污染整治開始之後,鎮、村幹部對她開展思想工作,要求其關閉養殖場,在經歷了從不願意到願意,從抗拒到理解、支持的思想轉變過程後,她第一個報名自願拆除養殖場。在她的示範帶動下,一家家養殖場陸續關閉。“二十多天的攻堅行動中,關閉養殖場132家、44000多平方米。”韓松溪說。

第二步:整治村容環境

跟隨村民老韓,筆者來到村口的一處高地向下俯瞰,只見樹影婆娑,一泓清水緩緩從村前流過,一泓清水的背後,是連接家家戶戶、寬敞潔淨的水泥村道以及房前屋後綠得透亮的成片果園……“作爲九龍江治污的主戰場,天寶鎮從基層村級組織中選派了一批村主幹擔任小‘河長’,形成鎮、村兩級‘河長’體系。

通過鎮的大‘河長’帶村的小‘河長’,大河整治帶動小河整治,形成一套從河裏到岸上的聯動治理機制。”韓松溪說,在鎮裏的指導、協助下,村裏進一步健全“河長”制度,推行水環境污染整治和村環境衛生整治“並駕齊驅”,特別是以“示範村”建設爲抓手,全面推進清垃圾、清草堆、清旱廁、清祖厝等,深入治理髒、亂、差。

同時,效仿市區垃圾市場化運作保潔模式,推行“戶集中-組收集-鎮處理”的垃圾處理新模式,做到垃圾不落地,日產日清。

第三步:制定《村規民約》

農民家園農民管,人人都是參與者。爲讓村居環境更美、氣象更新、發展更快,天寶鎮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效途徑,在過塘村村務公開欄上,一張《村規民約》赫然貼在牆上。村老人協會會長韓聯瑞說:“這不僅僅是一張紙,而是全村村民的約定。”“現在村民不僅把自己家收拾得挺乾淨,公共衛生也要自覺維護。”過塘村70多歲的老黨員韓亞成說。如今,村子裏不僅上了歲數的老人成了環境監督員,就連小學生看到亂扔亂倒垃圾也都會上前制止,老人、孩子都成了環境衛生監督員。“經過一段時間來的鐵腕整治,臭水溝、浮游垃圾等正在逐漸消失,村裏也有了農民公園,形成‘一湖清水,三季花香,四季鳥鳴’的良好生態景觀。”談及此,韓松溪興奮不已。(楊特團黃丹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