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了各大獎項歸屬,以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爲原型拍攝的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效兩項大獎,繼續發光發熱。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屏幕前的你可能有所不知,這部風光無二的影片絕對算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最大黑馬。

去年10月,《波西米亞狂想曲》舉行了全球首映式,口碑也隨之解禁。彼時,該片的Metascore均分僅有50分,爛番茄新鮮度也只有52%,可謂是譭譽參半。

但隨着影片在全球範圍內上映及後續資源泄出,人們有幸觀賞到了一出“逆風翻盤”的好戲。《波西米亞狂想曲》在IMDb、豆瓣兩大平臺均拿下了8.0以上的高分,截至上週,在全球範圍內狂攬8.4億美元票房。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這組對照說明什麼?媒體朋友們紛紛變身“真香怪”了嗎?並沒有。目前,該片的Metascore均分降到了49分,爛番茄新鮮度略有上升,但還是隻有可憐的61%。

普通觀衆與專業影人的口碑分化已成事實,本文其實就是想簡單帶大家探究一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普通觀衆視角

首先,如果你對搖滾樂有所耳聞,但又不知其詳,那《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很好的入門教材。看看Billboard、UK排行榜就知道,當今樂壇是EDM和hip-hop的天下,而本片的出現無疑喚醒了年輕人心中的搖滾火苗。

從片名同款、融合古典音樂、歌劇等形式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到深情款款、令人動容的《Love of My Life》,再到全球人民都知道要拍手+跺腳的《We Will Rock You》,影片極其重視對皇后樂隊金曲的重現。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片尾長達20分鐘的“Live Aid”演唱會片段,大到沸騰的人海、汗水淋漓的樂隊其他成員,小到Freddie Mercury的每一次揮拳,鋼琴上的一杯軟飲,影片都力圖真實還原當年的場景。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此外,作爲一部與音樂息息相關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對音源非常重視。影片中的現場表演部分全部採用Freddie的原聲,而其他場景,如錄音室或排練均由一位名叫Marc Martel的加拿大人貢獻,他曾憑藉翻唱的《Somebody to Love》在YouTube上一炮打響。

可以說,因爲搖滾樂本就具有的煽動性和對歷史的“神還原”,《波西米亞狂想曲》能夠給予觀影者足夠多的感官愉悅度。與此同時,它還適當滿足了部分人對皇后樂隊的情懷。個人認爲,以上兩點是促成大多數用戶爲該片打出高分的源動力。

但是,較爲出色的聲畫技巧能將一部傳記片提升到“傑作”的高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專業影人視角

電影藝術發展至今,傳記片這一細分類別的玩法已被挖掘殆盡。縱觀近幾年的新作可以發現,爲方便創作、避免雷同,傳記片開始普遍走這兩個路子:一是挖掘知名度不算太高的故事,比如我們之前聊過的《綠皮書》《莫娣》等;二是挖掘知名故事的深層角度,比如“法鯊”出演的《喬布斯》和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第一人》。

《波西米亞狂想曲》明顯不屬於第二類,但它也遠沒有達到第一類的高度。無論所謂的“還原”有多深,作爲Freddie的個人傳記,本片基本沒有展現出他真實的“人物弧光”。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影片中出現了很多爲人物強加動機的情況,比如在大家都想好好工作,傳播正能量的時候,只有Freddie拖後腿;比如Freddie單飛後鬱鬱寡歡,一副不得志的樣子;再比如爲“Live Aid”演唱會排練時,Freddie宣佈了自己得艾滋的消息,大家都很傷心……

大開大合的戲劇性說明影片在籌備過程中深受模式化創作影響,不僅讓成片顯得相當不日常,更與史實嚴重不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

當人們拍攝搖滾樂相關作品,總免不了會涉及性、毒品這些關鍵詞,但《波西米亞狂想曲》有意淡化了,或者說美化了搖滾巨星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種族”“性別”這些自我認知層面的東西,強行按頭輸出普世價值觀。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影片略顯言之無物的表達被許多影評人直接指出,來自《衛報》的Steve Rose甚至表示:“《波西米亞狂想曲》致敬了舞臺上的Freddie,但卻從未接近真實的他。(Bohemian Rhapsody honours Mercury the showman but never really gets to Mercury the person.)”

其實,大家對這部影片的好感在很大程度上都來源於皇后樂隊和Freddie本身的傳奇性。拋卻華麗的OST,它就是寡淡、扁平的百科詞條,等着真愛粉去勘誤的那種。

這種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是因爲在拍攝日程還剩兩週時臨時換掉導演布萊恩·辛格嗎?還是因爲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和皮特·摩根寫了太多傳記片劇本,已經深陷套路無法自拔了?可能兩者都有吧。

《波西米亞狂想曲》爲何譭譽參半?與皇后樂隊史實嚴重不符

《波西米亞狂想曲》入圍了今年奧斯卡五項大獎。本週日,如果《波西米亞狂想曲》拿到了小金人,可能會被戲稱爲“史上媒體口碑最差的最佳影片”吧。Freddie Mercury令人驚豔的,絕不只有迷人唱腔、爆裂舞臺,他的人生也從未侷限於Rockstar、同性戀、印度裔這些標籤。

如果你被本片領進了門,想深入瞭解Freddie的生平事蹟,那我必須誠心誠意地安利一下由BBC出品的紀錄片《弗萊迪·默克裏:偉大的僞裝者》,它展現了Freddie在離開皇后樂隊之後更瘋狂的探索,臺上臺下面面俱到。不說別的,它至少讓我們接近了真實的Fredd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