猹有一個同事

猹:來來來,跟我念三遍,“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人”

小Z: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去他奶奶的!你說他算個啥!

猹:領導。別的部門的領導,也是領導。

職場衝突回顧

小Z是去年下半年剛入職的商務專員,應屆畢業生,對工作有飽滿的熱情,點子多、有創意,愛學習愛總結、表達能力也不錯;像大多數95後一樣,敢想敢幹有闖勁兒;缺點是:話多。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這次衝突的起因是小Z策劃了一場商務活動,與北京某知名廣電公司合作,實質就是資源互換的捆綁促銷。因爲合作單位的名頭夠響,他對這場已經與對方談攏意向的活動頗爲驕傲。

商務活動策劃案討論會上,在自己的計劃書宣講完畢後,小Z禮貌性地向在座的與會者徵詢意見——通常這種基本談攏的商務合作,宣講完畢就可以準備落地了。

這時候,財務部的leader馬經理突然示意發言,大意是根據財務部對於商務資金的啓動流程,小Z的活動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如果按照小Z的計劃書,公司違反規定流程墊付的活動資金,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收不回成本之類之類。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馬經理的意思並不是對這次活動提意見,而是直接否決了這份計劃。

小Z立刻站起來,從機會難得、以及活動結束後未來更多合作可能性的角度與馬經理進行辯論。而馬經理的出發點,則是嚴格執行已實施多年的規章制度,不能因爲不切實際的設想而讓公司整體的財務受到影響。

小Z的據理力爭和馬經理的堅守原則,你有來言我有去語,辯論進行了幾個來回,越來越激烈,眼看着言語衝突的程度逐漸上升,會場上的其他人卻默契地一聲不吭。

最後的結果,是商務leader對大家表示,這份計劃暫時擱置,再行斟酌更可行又不會影響公司財務的方案。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會後的小Z就像是一隻炸了毛的公雞被人扔進了封了口兒的竹簍裏,在被束縛的有限範圍裏可勁兒地狂躁、撲騰。開篇與猹的對話,每天要重複好幾輪。

寫這篇文章,是爲了幫小Z梳理他這次遇到的問題,也是爲了給自己和其他職場朋友們做一個案例分享。

我該怎麼辦?

1、慶幸處於言論自由的開明公司

偷着樂吧,頂撞領導事發後一個月沒被穿小鞋兒沒被裁員——不要跟我說這些歪風邪氣是我的被害妄想症,你不相信只能說明你足夠幸運。

但凡跳過幾次槽的人大多都能遇到領導言論就是聖旨的公司,無論是業務事宜、公司制度還是私人觀點,反駁一句試試,分分鐘讓你不敢有下次。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不管小Z有多麼的憤憤不平,這次衝突,我能看到的最直觀的一件事,就是公司的環境真的很不錯,話語權平等。

2、回放並細化衝突過程

像小Z這種意氣用事的熱血青年是無法阻攔自己在頭腦裏一遍遍回放衝突過程的。用他的話:越想越恨。

拋開年輕人的頭腦一熱,作爲我們這些能夠客觀看待衝突存在的理性派(小Z別打我),在頭腦中回放衝突過程並不是爲了事後再激化矛盾,而是從一遍遍的回放中獲得對方反駁你的道理。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都是公司同事,沒有新仇舊恨,發生衝突只不過因爲對工作意見的不一致,對方必定有自己的道理。立場不同,視角不同,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不是認輸不是讓步,而是暗搓搓地完善自己思維沒有達到的地方,讓自己堅持的觀點變得無懈可擊。

誠然,無論你怎麼站在對方的角度都不可能100%地認同對方,但冷靜下來認真分析思考,還是能夠提煉出一些能爲自己所用的指導。

3、冷靜下來,繼續工作

日子還得過,班還得上,同事還得相處。冷靜下來,不再與任何同事抱怨或傾訴與這次衝突相關的話題。這只是一次普通的關於工作決策的熱烈討論。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

不要上綱上線,不要人身攻擊。除了幼稚,這些行爲證明不了任何事情,也改善不了任何事情——只會讓你的形象一落千丈。

總結

當你和同事因爲工作政見不合發生衝突的時候,要淡定,這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也是一件以後經常會發生的事情。

工作的時候可以板起面孔,工作以外對每個人都揚起笑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