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作为晚清中兴大臣,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后世评价贬多于褒。但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在晚清中能人皆去世的情况下,也只有李鸿章能用了。但此人软骨头太多,不给清朝出谋如何应对洋人,却总代表清朝签订卖国条约。被后人所唾弃。

关于李鸿章的一些政事,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作以介绍。但李鸿章的一些私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李鸿章一生有四个老婆,不过虽然夫人不少,但李鸿章一直到四十岁竟然无子嗣。这在古代民间来说,一生可能就没有孩子了。按照民间传统,“无后为大”,李鸿章就收养了一个儿子,此儿子是他六弟李昭庆的小儿子李经方,示为嫡子,将来李鸿章的家业就由李经方继承了。但三年后,李鸿章与夫人赵氏生下儿子李经述,1876年,李鸿章与侧室莫氏又生下儿子李经迈。没想到收养了儿子后,李鸿章生育能力增强。但李鸿章有了亲生儿子,如何对待他的养子李经方呢?

视如已出

李鸿章生下亲儿子后,并未取消养子李经方的嫡子身份,而是宣布继续以李经方为嫡长子。毕竟是亲弟弟家孩子,自己即使有了亲儿子,过继过来就不能送回去了。因此李鸿章对待这个养子也如亲儿子一般,从小就对他重点培养,还请名师亲自为其授课,并聘请了英、法、俄三种语言老师来培养李经方。这种培养方式,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高规格了。

在李鸿章的培养下,李经方精通五门语言,特别是英语,受到朱静山的特别教育,尤其精通。后来李鸿章的二儿子李经述长大后,也跟着李经方一起学习。不久李经方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举人,他放弃到外省候补的机会,跟着李鸿章工作,为李鸿章处理一些外交事宜。实践证明这也是一条快捷升迁之路,比普通举人等候补缺要强之百倍。

李鸿章作为晚清大臣,也是晚清的一名外交家,他带儿子李经方参与外交的事,很明显就是将来接他的班,继续为大清搞外交工作。在当时来说,清朝外交没人愿干,很多人都愿当个洋务官,但外交官却是与皇室最近的人,李鸿章当然看得清楚。

李鸿章对养子要求极严,既然确立李经方为长子地位,李鸿章当然要在儿子发展上想办法。

但李经方的一生始终活在李鸿章的世界里,虽然长大后经常为李鸿章出谋划策,但更多还是按照李鸿章的主意行事。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李鸿章的幕僚就劝李鸿章拥兵自立,夺取汉室江山。李经方也有这种想法,他多次与李鸿章秘密建议此事,因此,八国联军之后就有“李公子胆子比天大”的说法。

但对拥兵自立的想法,李鸿章没同意,李鸿章依然按自己的打法为清朝效力。对于李鸿章求稳的心态,李经方也没办法。之后李经方对清朝就失去了信心。

清朝再次启用李鸿章时,要求其进京与外国人谈判。此时李经方被李鸿章留在上海,与俄国专使谈判。李鸿章想借助俄国力量制约其他国家。李经方作为李鸿章代表,建议俄国使节贿赂李莲英,让慈禧返京。但李经方的建议遭到了沙俄的拒绝。此后李经方再无用武之地。

替父背祸

从李经方的一生来看,他始终听李鸿章的话,而自己空有一身才华没有用武之地。李鸿章把儿子带到外交路上,没给李经方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他用自己的思想捆住李经方。马关议和时,面对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的架势,李经方想据理力争,但被李鸿章制止了。李经方很不情愿,他想干扰李鸿章的的思路,于是让随员把各自的建议写成纸条提供给李鸿章,这些建议都让李鸿章与日本谈时要运用策略,不要退让。但李鸿章最后一条未采用。

李经方曾在甲午之战前在日本做过三年公使,对日本情况了解,也与日方官员熟悉,他对于如何与日本周旋有自己的策略。但李鸿章根本没听他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割台”上画押。马关签约回来后,全国民众愤怒了,矛头直指李氏父子,此时“割台”事还未全部完成,台湾还需要画押,而李鸿章由于受伤无法前去,于是就落在李经方的头上。据资料记载,李鸿章也不想让儿子去,推说李经方有病,但朝廷不愿意,光绪帝下令“李鸿章不得推脱!”最终李经方画押割台,替父亲背了祸。

晚年凄凉

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经方当清官的生活就结束了。民国初年他在上海,后被儿子李国烋逼到大连。但在大连日租界他能保持晚节,拒不为日本服务。对溥仪的满洲国也不去朝拜。

李经方后期基本就是养老了,对天下出现的大事从不参与,张勋复辟时,很多清朝大臣去附合,李经方也不去凑热闹。1934年,李经方在大连逝世。

虽然李鸿章把养子李经方确立为嫡长子,还带儿子进入外交工作。李经方也因为李鸿章关系而成为朝廷命官,按理说,养父对自己也够意思了。但李经方始终没有施展抱负,一直充当的是李鸿章的助手。既没有像父辈上战场杀敌立功,也没有捞到一个肥缺。只是跟在父亲身后做令人骂的外交工作。因此李经方一生郁郁寡欢。

李经方也想把事做好,可是李鸿章刚愎自用谁都不听。至此才落下一个卖国的臭名。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