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港股影子公司(港股或原港股上市公司)決意衝刺科創板!

6月26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信息披露平臺更新申報企業名單顯示,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華潤微電子”)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微電子8年前曾於港交所私有化退市。至此,港股影子公司衝刺科創板隊伍再添新兵,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截至目前科創板港股影子公司數量已超過10家。

爲獲得準確市場估值

華潤微電子是央企華潤集團旗下全資半導體投資運營平臺,其唯一股東爲華潤集團(微電子)有限公司,主營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半導體全產業鏈服務,以銷售額計,公司在2017年中國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九,是前十名企業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爲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同時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

其發展歷程可追溯至1999年。彼時,自然人陳正宇與中國華晶共同在無錫成立一家名爲無錫華晶上華半導體有限公司(後改名爲無錫華潤上華半導體有限公司)的6英寸MOS晶圓代工廠,2002年華潤集團間接收購中國華晶全部股權,2003年,華潤集團與陳正宇爲推動該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經過一系列重組將該公司置入華潤上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潤上華”),並以後者爲上市主體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2004年8月,華潤上華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每股價格0.50港元,共募集資金約3.42億港元。2008年,華潤上華更名爲華潤微電子,2011年11月,華潤微電子從香港聯交所私有化退市。

對於此次科創板上市,華潤微電子法定代表人兼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曾表示,“上市後5日內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爲20%。就這一條規則就可以說明,科創板上市企業能夠更爲準確地獲得市場估值,價格傳導機制會更爲有效,企業借力資本能實現更好發展。”

事實上,對科創板“蠢蠢欲動”的港股公司不在少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復旦張江、中國通號、賽特斯、盛世大聯、海爾生物、微創醫療、昊海生物科技、華潤微電子、威勝控股等港股或曾在港股上市的企業(或其子公司)正衝刺科創板上市。

其中復旦張江、中國通號、昊海生物科技宣佈擬申請科創板上市,衝刺A+H股,目前中國通號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賽特斯、盛世大聯、海爾生物則明確停止申請H股,擬登錄科創板;微創醫療、威勝控股則爲分拆旗下子公司上海心脈醫療、威勝信息於科創板上市。

去年剛扭虧爲盈

據招股說明書,華潤微電子是中國領先的擁有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公司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領域,爲客戶提供系列化的半導體產品與服務,旗下共有20家境外控股子公司以及1家參股公司,16家境內控股子公司。

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爲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報告期內,公司的產品與方案業務板塊收入佔比持續提高,從2016年度的30.52%增長到 2018年度的42.90%。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司近三年經營情況來看,華潤微電子2016年至2018三年間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3.97億元、58.76億元、62.71億萬元,淨利潤分別爲-3.02億元、-1.03億元、5.38億元。2016、2017年均出現上億元的淨虧損,換言之,公司衝刺科創板前的2018年才扭虧爲盈。

作爲科技型企業,截至2019年3月31日,華潤微電子已獲得授權的專利共計1274項,其中境內專利共計1130 項,境外專利共計144項。對應研發投入,最近三年內,其研發投入分別爲3.46億元、4.48億元和4.5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86%、7.61%和7.17%。

據瞭解,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美國約佔21.97%市場份額,歐洲佔比爲9.16%,亞太地區(除日本外)市場規模達2829億美元,已佔據全球市場60.34%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大陸地區是近年來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達6531億元,同比增長20.7%,2013-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達21.09%,顯著高於同期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增速。

經統計,華潤集團旗下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華潤醫藥、華潤醫療、華潤水泥、華潤燃氣、華潤電力、華潤置地、華潤啤酒爲港股上市公司;另外東阿阿膠、華潤三九、華潤雙鶴爲A股上市公司,如華潤微電子順利科創板IPO,華潤集團將再添一A股資本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