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7因子代替传统的4因子(OKSM),开发出新型高效重编程的方法,此举可缩短细胞治疗过程,加速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走向临床。同时,短期快速获得高质量iPSCs可以缩短细胞治疗过程,加速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走向临床。

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7因子代替传统的4因子(OKSM),开发出新型高效重编程的方法,此举可缩短细胞治疗过程,加速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走向临床。

裴端卿

干细胞:

干细胞的“干”,意为“树干”和“起源”。意思是干细胞就像一棵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开花和结果一样。

因此,科学界这样定义干细胞: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革命先进的临床治疗技术。该技术并不是用干细胞本身去治疗疾病,而是把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后,一方面依靠它分泌的很多修复因子或免疫调节因子去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依靠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可分化成组织器官细胞替代其死亡的细胞,从根本上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干细胞

为了解开细胞“变身”的秘密和推进临床应用,科学家开发出不同的重编程体系。原来真核细胞将基因组DNA与组蛋白进行不同层次的折叠组装成染色质,染色质的关闭或开放状态与细胞命运决定相关的精密信息的读取密切相关。研究团队发现,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质状态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正是遵循重编程过程中染色质动态变化规律,从开和关的角度出发,结合基因表达谱分析,裴端卿团队开发出由7个因子(7F)组成的新型高效重编程因子混合剂,可将传统OKSM重编程效率从小于0.1%提高到10%左右;该方法好比移动通讯信号由“4G”升级为“5G”,为再生医学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机制研究提供高质量细胞来源及崭新的细胞模型。

该研究揭示了遵循染色质动态变化规律而设计的重编程因子组合在决定iPSCs的特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它有利于快速获得高质量iPSCs,为进一步揭示重编程机制提供更多选择。同时,短期快速获得高质量iPSCs可以缩短细胞治疗过程,加速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走向临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