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事实消除了群众的疑虑

“一开始觉得只是走走形式,现在是动真格了。”近日,在浙江绍兴上虞区汤浦镇鹤湖村小公园内,村民梁锡忠盯着电子显示屏,想起村务公开的前后变化,颇有感叹。(9月14日,人民日报)
今年7月,上虞推行“清廉村社”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列出量化考核标准。计划用3年时间,创成一批规范型清廉村社和干部口碑好、机制执行好、发展业绩好的示范型清廉村社,全区计划打造5条以上的清廉村社示范带。
消息一传出,很多人对此产生怀疑,觉得上面又开始搞花样来忽悠大家了。什么推行“清廉村社”,不过是取个名字,做做样子给大家看看,似乎又是一项改革成果,为相关领导脸上贴金而已。
事实出乎群众预料,鹤湖村首次以清单形式细化村务公开各事项。公开的不仅有农村建设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就连买一包茶叶、一支圆珠笔也不含糊,一条条列得十分详细。小越街道倪梁村将村级事务搬上微信,接受村民监督。大家在微信群里都可以看到最关心的信息,包括扶贫领域资金安排落实、低保评审等。上虞为规范型清廉村社梳理出5方面15条标准,示范型清廉村社创建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3方面7条标准,门槛更高。
创建成果是否达标谁说了算?今年底,各村社将邀请村社党员和群众代表对所在村社班子及整体清廉满意度进行打分,80分以上才算达标,否则取消创建资格。为发挥考评导向作用,上虞还把清廉村社标准化建设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同时,建立日常督导机制,不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明察暗访、指导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街道问责追责。
事实胜于雄辩,当时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一包茶叶、一支圆珠笔……都记入了村级账务,并在电子屏幕滚动显出;利用微信平台公开村务,接受群众监督;明察暗访、指导督查,未按要求推进“清廉村社”工作的村、镇街道,要问责追责。正如村民梁锡忠盯着电子显示屏,想起村务公开的前后变化,颇有感叹:“一开始觉得只是走走形式,现在是动真格了。”
村务公开,是群众十分关心的话题,他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有一点考虑不周,群众就会心生疑点,造成误解,常常导致干群间的不和谐,因此,唯有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让村民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进而支持干部的工作,达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目的。
(文/韶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