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有“危機緩衝區”嗎

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困擾,被小的危機不堪其擾,甚至因此讓企業聲譽備受打擊,消費者逐漸對其敬而遠之。

從實際情況來看,層出不窮的小危機也並不均是企業的質量管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是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誤解,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消費者以及媒體就會憑藉猜測或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進行大肆傳播,真真假及難辨。

尤其現在是一個以秒爲單位的新媒體傳播時代,信息傳播存在一個明顯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事後闢謠的速度更趕不上謠言傳播的速度,而且不透明導致的不信任,讓闢謠本身還可能會被公衆認爲是“謠言”。

明確的說,以信息的透明隔離“小危機”,不讓“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也正是企業構築危機防火牆的題中應有之義。本質上來講, “扎牢籬笆”也就是一個企業透明化的過程,讓消費者知曉企業在產品的哪些環節是有充分的質量安全保障的,讓他們不被“小危機”或者說是市場上“風吹草動”所誤導。

李逵在,李鬼無。企業在可能發生危機的地方構建的一個危機緩衝區,那麼這個緩衝區就是李逵的地盤,牛鬼蛇神都會避之不及。

話說回來,現在有多少企業、有多少公關人,依然認爲不厭其煩的“扎籬笆”只是在做無用功呢?企業侃侃而談的都是誰誰誰又成功處理了一次公關危機,而不會去想爲何某某某企業從來沒有那麼多的公關危機可以處理,這恰’晗應了那句古話——“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客”。

被浪費的一半公關費

美國著名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克曾經指出,我知道我的廣告費

其實,不只是廣告,企業的公關費也有至少一半是浪費的,因爲影響的一些人壓根不會購買企業的產品。

比如,波音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飛機制造商,能夠購買波音公司產一些航空公司,個人購買者鳳毛麟角,但是波音公司每年花費大筆的根本不會購買他們產品的普通公衆進行公關宣傳。

再比如,IBM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一戶的均是政府機構、大企業等大客戶,早已放棄了包括個人電腦等在業務,但是IBM每年要花費大筆的公關費維護自身在普通公衆中技術人尊重的形象。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明知道普通消費者不會購買企業的產品,企“被浪費的一半公關費”行不行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被浪費的那一半公關費”很多時候比看似;一半公關費更有價值,一個企業在普通公衆心目中的口碑有時候比產影響購買決策。

本文地址:http://www.easizon.net/easizonnet/post/1820.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