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綜合檢察日報、新華網轉自:今晚報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有數字顯示,微信用戶月活躍用戶達5.49億,支付用戶4億左右。在微信已成爲人們一種生活方式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微信賬號的主意……

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某微信買賣平臺截圖

一個月前,湖北武漢的何先生陷入一段蹊蹺的“豔遇”。一位“白富美”將其拉入一個微信投資羣,在羣聊中,“分析師”“預測師”“精算師”等人不斷髮送的盈利消息令何先生心動不已,於是將全部積蓄8.4萬元均進行了投資,最終血本無歸。發現他無錢下注後,羣主將何先生踢出了羣聊。

最近,武漢警方偵破了這起詐騙案件,將何先生的8.4萬元成功追回。警方表示,在何先生遭遇騙局的背後,暗藏着買賣微信號、利用社交媒體行騙的利益鏈。

01

可買可賣可回收

根據使用時間長短不同將微信號分爲全新、滿月、一年等微信號,根據所屬區域分爲國內、國外微信號,根據功能分爲直登、實名、站街微信號。記者在網站上看到有關於該平臺的介紹,還有營業執照等照片。

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資料圖片

簡介上寫着,實名微信號就是用個人的身份信息認證過,設置了支付密碼(未綁定銀行卡)。這樣的微信號可以收發紅包、轉賬。直登微信號,就是使用賬號和密碼登錄時,無需好友發驗證碼,也不用回答驗證問題,方便快捷,不受制於賣家是否在線。正因如此,直登微信號也受到廣大客戶的喜愛,市場上直登微信號常常是供不應求。站街微信號更多的用來做營銷,主要是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用站點的方式來曝光自己。通俗點講,就是在“附近的人”功能裏面讓自己能被別人搜到,能讓他人看到你打的廣告,從而達到推廣和營銷的目的。

“國內滿月號55元,實名號95元,半年號148元,實名198元,兩年以上老號198元,實名228元。”當記者根據網站提供的聯繫方式將其加爲QQ好友後,對方向記者報了不同類型微信號的交易價格。

記者隨後又進入了幾家賣微信號的平臺,發現各家平臺關於售後的說明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意思大同小異,如“本公司只保證首次登錄成功,其他問題不包”“保證不秒死,如出售後出現登錄秒死情況免費換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實名或者不實名,不比全網最低,只比服務”等等。

記者注意到,網絡上還有專門出租微信號的人,用來站街、發廣告、投票、刷公衆號、互加好友等。通常情況下根據賬號質量,一個微信號價格在20元至40元一天不等,而這些賬號一般有註冊時間滿一年、綁定手機號或QQ號、未被舉報過、出租期間不允許擅自登錄等要求,並且在租用賬號前還要先試用。

02

假貨假色假流量

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資料圖片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告訴記者,利用微信建羣,拉人玩微信紅包踩雷等項目,莊家坐收暴利。“但是,微信對此監控日嚴,很多微信賬號舉報很容易被封。所以那些莊家爲了持續賺錢,自然需要大量微信號來收錢。”

有些用戶售賣色情小視頻、侵權電影等,爲了規避風險,也會購買大量微信號常常更換。“找一套女人套圖,如學生、護士、少婦等等,每天發佈心情、美圖,精心維護朋友圈,然後利用站街軟件定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而後騙紅包、招嫖均可。”知情人這樣說。

此外,還有一些人購買微信號給公衆號文章增加閱讀量,給朋友圈點贊,以及爲活動投票等。還有熱衷於薅羊毛的人,也需要大量微信號來領取小優惠。

2018年5月,甘肅省定西市公安局破獲一起以“添加微信好友賣茶葉”爲幌子的特大新型網絡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9人,僅甘肅省涉案金額達211萬餘元。警方查明,犯罪團伙通過非法購買微信賬號,由專門的營銷員採用美女圖片做微信頭像利用軟件批量添加好友,騙取網友信任後,通過以次充好給受害者郵寄劣質茶葉來謀取高額利益。同年6月,廣東省惠州市警方也打掉了一個利用微信以“賣茶女”身份詐騙的團伙。當地警方搗毀6個主要活動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96名,刑拘犯罪嫌疑人239名。據警方統計,該案涉案金額達上億元人民幣,受害人數在3000人以上。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司法大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量較2016年上升70.34%。2017年,通過網絡手段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顯著,其中通過改號軟件、微信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超2倍。

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資料圖片

在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張力看來,隨着相關產業鏈的愈加成熟,微信官方對相關現象的懲治和賬號的封殺,微信用戶好友圈的不斷擴大,以及互聯網信息的快速傳播,才讓微信賬號被視作有“價值”的資源而在黑市上交易。

買賣微信號行爲爲何日益氾濫?張力分析認爲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過微信賬號刷公衆號閱讀流量、邀請好友賺紅包、發佈低俗色情等違法違規內容,以及開設網上賭場等謀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用戶抱着“微信號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賺錢”的僥倖心理,以及對出售賬號所引發法律風險的意識淡薄。

“微信號買賣讓電信詐騙可溯源性變成空中樓閣。”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學研究所副教授朱巍進一步解釋,“微信號私下交易,讓網絡實名制被架空。詐騙分子使用他人的賬號實施違法行爲,即便被發現,也會因爲假的身份信息而更方便逃脫。”

“比如傳銷的鏈條,A發展了下線B之後,便會購買微信號給B使用,方便B來發展更多的下線。”朱巍表示,微信號買賣給詐騙分子提供了便利條件,也是微信號產業鏈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03

違規違德又違法

《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中約定,微信賬號所有權歸騰訊公司所有,用戶完成申請註冊手續後,僅獲得微信賬號的使用權,且該使用權僅屬於初始申請註冊人。同時,初始註冊人不得通過贈予、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微信賬號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非初始註冊人使用微信賬號。

“用戶擅自將賬號出租給他人,不僅違反平臺使用協議,甚至會構成犯罪。”張力說,現實中,租用者在租用微信號時,往往會承諾不會用於非法目的,而出租者即便想到他人可能會用於非法目的,也會簡單地認爲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這種僥倖心理往往會引發一系列未知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構成過失犯罪。

“微信賬號是通過電話號碼進行綁定的,微信號在實名認證之後,微信號就間接地和身份證信息進行了關聯。”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廣智表示,售賣微信號有可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第17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聚焦|非法買賣微信號黑色產業助長電信詐騙,法律專家:此類行爲違規違德更違法!

資料圖片

“而對於向違法犯罪行爲人售賣微信號的售賣者,如果他們在售賣時即知曉對方購買微信號是爲了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則應當將他們視爲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共同實施者或者共犯,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孫廣智補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