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管理彷彿倒退了10年……”天氣越來越熱,申城部分小區裏隨處亂扔的生活垃圾惹人心煩。

6月以來,青浦區中鐵逸都小區居民楊先生已經先後兩次撥打“12345”,反映撤桶並點以後,小區裏亂扔生活垃圾的現象突出。中鐵逸都小區也不是個例,在業已推進撤桶並點的申城各大小區,生活垃圾亂扔的現象普遍存在,成爲申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障礙”。

中鐵逸都是青浦區推進垃圾分類做得較好的小區之一,對小區裏的垃圾“亂扔族”該怎麼辦?楊先生在兩次反映中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次,他要求居委會和物業加強宣傳;但第二次,他認爲對這些亂扔垃圾的鄰居,唯有鎖定到人、予以處罰才能解決問題。中鐵逸都小區是否採納了楊先生的建議?相關措施收效又如何?

撤桶後,申城部分小區垃圾“亂扔族”凸顯;對他們光靠“引導”有用嗎?

△由於存在垃圾亂扔的現象,中鐵逸都小區進門處的花壇上,可以看到隨風飄來的各種垃圾。

亂扔幾乎不分時間段

小區一旦撤桶並點,居民扔垃圾必須遵循“定時定點”的規則。記者瀏覽了“12345”接到的大量反映發現,小區亂扔垃圾現象主要集中於門幢口,即撤桶前擺放垃圾桶的地方。那麼,亂扔垃圾會不會是投放垃圾的時間碰不上,垃圾無處可扔所致?恐怕並非如此。

楊先生居住在中鐵逸都小區二期,6月24日,記者前往該小區瞭解情況。下午3時許,走進小區不久,記者就在13單元門口目睹了亂扔垃圾的情景:一對中年夫婦從單元樓門廳走了出來,男子雙手各拎着一隻紙箱,裏面裝滿生活垃圾。只見男子一路走至單元樓前綠化帶邊,將兩隻箱子順手扔在綠化帶內,隨後轉身騎上停在門口的一輛電瓶車,和妻子揚長而去。同時走出單元樓的還有一位鄰居,或許是覺得自己的行爲不太合適,男子扔完垃圾訕笑了一聲,嘟囔了一句:“搞什麼垃圾分類。”男子走後,記者撥開紙箱,看到裏面的垃圾並未分類,西瓜皮、蔬菜黃葉、衛生紙都塞在一個袋子裏……

撤桶後,申城部分小區垃圾“亂扔族”凸顯;對他們光靠“引導”有用嗎?

△中鐵逸都13單元門口,一名男子出門時,隨手將兩箱垃圾扔在了綠化帶內。紙箱內,垃圾並未進行乾溼分類。

此時雖非生活垃圾的投放時間,但生活垃圾並非無處可扔。向小區內再走幾步,13單元北側一排樓,29單元邊就是小區的一個投放點。記者在該投放點看到,儘管不是投放時間,但投放點內各色垃圾桶仍然擺放着,打開桶蓋即可投放垃圾,只是沒有志願者在現場指導分類。

撤桶後,申城部分小區垃圾“亂扔族”凸顯;對他們光靠“引導”有用嗎?

△29單元邊就是中鐵逸都小區的一個投放點,儘管不是投放時間,但投放點內各色垃圾桶仍然擺放着,打開桶蓋即可投放垃圾。

在記者看來,垃圾亂扔更多原因在於居民不願意多走幾步路,或者對垃圾分類存在牴觸情緒。居民楊先生反映的情況,也證實了記者的分析。據他稱,他居住的53單元門口,幾乎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堆成一堆的生活垃圾,多的時候七八袋,少得時候四五袋,和投放時間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關聯。小區物業的一名工作人員也稱:“幾乎全天都有人扔,包括早晚各一個半小時的投放時間內。”但相對而言,晚上及早晨扔出來的垃圾比較多。

鎖定了五六十戶居民

據介紹,6月初,也就是楊先生首次投訴時,中鐵逸都小區二期剛實施撤桶並點,亂扔垃圾現象一度十分突出。爲了解決垃圾亂扔給小區帶來的影響,小區所在的青園居委會聯合物業一方面加強了巡查清理工作,即居委會、物業和志願者每天在小區不定時巡查,將發現的生活垃圾及時在微信工作羣中上報。物業安排的保潔流動崗則每天上午9時、下午1時、下午5時分三次對各個門幢前出現的生活垃圾進行清理。“但光靠保潔員清理並不解決根本問題”,另一方面,居委會和物業通過在小區大屏幕、門幢告示欄、電梯醒目位置廣而告之“溫馨提示”,提醒居民配合小區推進垃圾分類的一系列措施,不要亂扔垃圾。

與此同時,物業也開始對小區裏的“亂扔族”進行排摸。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亂扔的生活垃圾,總是出現在那固定的幾個門幢口。比如,“28單元上午9點和下午5點一般都有垃圾扔出來,每天都有七八包。”“53、54、57、58這一排幾個單元樓也是‘重災區’,門口天天都會出現亂扔的垃圾。”物業由此判斷,經常亂扔垃圾的,應該是同一撥人。

如何“鎖定”他們,並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成爲居委會和物業努力的方向。“試過各種手段,包括翻垃圾裏的快遞單、外賣單,甚至調閱了單元樓門口的攝像頭,基本鎖定了小區裏五六十戶居民。”居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這些居民,居委會一一電話聯繫,再次告知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細節,並希望對方予以配合。居委會負責人稱:“當然,照顧居民面子,沒有直接點出亂扔的行爲,應該能聽得懂。”

撤桶後,申城部分小區垃圾“亂扔族”凸顯;對他們光靠“引導”有用嗎?

△物業工作人員正試圖從垃圾裏的外賣訂單上確定亂扔者是哪一戶。

居委會的“定向引導”有效果嗎?下午5時許,記者繞着小區轉了一圈,在40單元、58單元、55單元等門幢口均看到堆放着一袋袋的生活垃圾,但總體量並不算多。對此,居委會負責人表示:“提醒一下還是起作用了,已經比前陣子好很多了。”

和亂扔者打“持久戰”

不過,總還是有“頑固分子”。物業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小區工作羣,6月24日,巡查人員彙報,已連續3天在14單元門口發現喫完的整袋外賣垃圾。居委會工作人員隨即介入,根據外賣單據上的信息聯繫到了住戶“應先生”(化名)。據居委會工作人員彙報,電話中,應先生稱“不知道垃圾該扔到哪”。對此說法,物業公司負責人認爲這只是個託詞,“小區裏到處都掛着橫幅,門幢口、電梯裏也都貼着投放點位的信息,怎麼會不知道扔哪?”

物業稱,小區裏確實存在一批對撤桶並點和垃圾分類存在牴觸心理的居民。電話中,他們也“言之鑿鑿”地解釋了亂扔垃圾的理由,基本集中在3個。除了上面的“不知道扔哪”,還有“嫌投放點太遠”和“清理垃圾並分類就是物業的事”。一來二去中,物業發現,有的扔出來的外賣包裝上隱去了點餐人信息,快遞包裝上則撕去了快遞單據……

6月24日下午,記者跟隨物業工作人員,對中鐵逸都小區二期各個門幢口散落的生活垃圾進行了清理,並試圖根據垃圾中找到的信息上門對居民進行勸導。在40單元門口,物業工作人員找到了一包用快遞袋包裹的垃圾,單據上留的是單位地址,但收件人符先生電話號碼清晰可見。物業工作人員反覆致電符先生,對方並未接聽電話;在13單元門口,一包垃圾中裹着一張浸滿油漬的外賣單據,但翻看發現,點單者信息皆被隱去,只能作罷;59單元門口,一張外賣單據顯示這包垃圾來自於102室,上前敲門發現無人在家;63單元門口,一張揉碎的快遞單據上,依稀能辨收件人姓名以及居住在102室。物業工作人員敲門,門內一名小孩應答稱“大人不在家”……

撤桶後,申城部分小區垃圾“亂扔族”凸顯;對他們光靠“引導”有用嗎?

△中鐵逸都小區33號樓旁的投放點,居民正有序投放垃圾。小區裏,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做到支持並配合“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這是個持久戰,對不配合的居民我們會反覆做工作”,青園居委會負責人表示,待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後,居委會還會聯合街道城管蹲點聯繫人員,一起上門做這些居民的工作。至於楊先生建議的“予以處罰”,青園居委會負責人稱,待條例實施後,固然可以由城管部門對違反條例的個人予以處罰。但處罰不是目的,居委會仍然希望通過教育提醒,讓居民主動理解並配合垃圾分類。

題圖:中鐵逸都小區在醒目位置對垃圾分類予以宣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