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件事情都會因個人的主觀立場而存在認知上的偏差,更多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接納對方可能會有與自己存在着不同的觀點與看法,意識到我們都可以囿於“自我服務偏見”之中,忽視了對方所付出的努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溝通。心理學家將這稱之爲自我服務偏見,即我們會傾向於認爲,自己的付出是重要的,而忽略了他人的付出。

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一書中向我們闡述了一種在婚姻中常見的偏見。

朋友A常常跟我抱怨,她老公總是不願意幫她分擔家務。而她的老公B則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壓力很大,而對方卻還是對自己有很多不滿。

心理學:漠視伴侶的付出,是婚姻中常見的一種偏見

人際關係猶如埃舍爾的矛盾空間

我們總是以爲自己很客觀,實際上,美化自己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趨勢。

事實上A和B都沒錯,他們各自的生活都很忙碌,一個每天忙天忙於家事,一個每天疲於工作。A每天爲了照顧小孩傷透了腦筋,B則爲了與客戶交際感到身心俱疲。而問題不是誰對或誰錯,而是我們對於自己各自的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

加拿大心理學家羅斯和希克利通過調查發現,已婚年輕人普遍認爲自己在婚姻中承擔的責任比伴侶要多。每個人都比對方付出的多,那麼多出來的那部分到哪裏去了?心理學家將這稱之爲自我服務偏見,即我們會傾向於認爲,自己的付出是重要的,而忽略了他人的付出。同時,我們會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身,將失敗歸因於外在因素;相反,將他人的成功歸因於運氣,而將失敗歸因於其自身的品質。

這種現象不僅表現在婚姻中,在工作中也很常見。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調查顯示,90%的商務經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表現高於其他同事對其的評價。事實上,很多剛踏入職場的人也常常在工作中感覺自己的收入不及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發生頻繁跳槽的現象。

如何改善生活中的“自我服務偏見”

儘管自我服務偏見是一種認知上的偏見,但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偏見還是有着一定的益處的。

在老年人身上存在着較少的自我服務偏見,他們能夠較爲客觀的對自身進行評價。但調查發現,自我服務偏見較多的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相對較高。

事實上,我們常常需要“自我感覺良好”來維持一種愉悅的狀態。

但如何要避免自我服務偏見的負面效應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及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其中很重要的環節是“表達感受”。即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要更多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陳述事實。每件事情都會因個人的主觀立場而存在認知上的偏差,更多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接納對方可能會有與自己存在着不同的觀點與看法,意識到我們都可以囿於“自我服務偏見”之中,忽視了對方所付出的努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溝通。

本期知識點:

自我服務偏見

心理學:漠視伴侶的付出,是婚姻中常見的一種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