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金信基金專戶風險暴露 基金經理被要求自掏腰包兜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作爲全國首家管理團隊控股的公募機構,成立四年以來的金信基金或正處於一場尷尬的境地。

6月26日,經濟觀察網記者獨家獲悉,金信基金旗下某專戶產品踩雷某2020年4月份到期的垃圾債券,導致產品委託人前往金信基金維權。

一位接近金信基金人士透露,爲了應對這一產品正常運作和兌付,金信基金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要求旗下基金經理以個人資金對產品提供流動性支持,並要求公司銷售人員限制專戶持有人進行產品贖回。

“因爲專戶產品出了問題,而公司的資本金又不夠,所以就讓基金經理去自掏腰包買單了。”一位接近金信基金人士透露。

踩雷的專戶

記者查詢基金業協會網站發現,金信基金旗下共有5只專戶產品,分別爲金信南充穩健策略資產管理計劃、金信基金民豐6號資產管理計劃、金信基金-民豐2號資產管理計劃、金信基金—民豐1號資產管理計劃和金信基金-穩健動態配置1號資產管理計劃。

其中,除上述三隻民豐系列產品已經度過到期日外,金信南充穩健策略資產管理計劃的到期日爲2021年12月底,投資類型爲固定收益類;金信基金-穩健動態配置1號資產管理計劃則並未限時到期日,這隻託管在包商銀行的產品顯示運作狀態爲“提前清算”。

換而言之,目前已備案的存續期專戶產品僅有“金信南充穩健策略資產管理計劃”1只,期限達5年,但備案信息顯示其產品並非分級產品,而金信基金旗下唯一一隻分級產品金信基金-民豐2號資產管理計劃已經正常清算。

6月26日晚,記者致電金信基金有關負責人試圖瞭解詳情時,該人士表示:“我沒聽說公司有任何問題,根據相關基金法規定,專戶信息均不能對外披露。如果披露,是違反基金法和證監會的規定。”

天眼查數據顯示,成立於2015年的金信基金,股東包括深圳卓越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元信託、深圳市巨財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巨財匯)和如今的公司法人代表兼總裁殷克勝。

據該公司官網介紹,金信基金爲首家管理團隊作爲第一大股東的公募機構,其管理團隊合計持股達35%。

一位接近金信基金人士介紹,其管理團隊股份正是指殷克勝與巨財匯兩家公司的合計持股,穿透股權後發現,巨財匯三名股東分別爲殷克勝、高文舍和宋思穎;不過金信基金董事長則由國元信託總裁張彥兼任。

資料顯示,金信基金總裁殷克勝此前曾在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深圳市證管辦、方正證券等機構供職,後來曾擔任鵬華基金常務副總裁、金鷹基金總經理等職務。

殷克勝在金鷹基金期間,就出現了5年來有4年出現整體虧損的情形,後來殷克勝也隨即“下課”。

公募業務稂莠不齊

作爲一家成立不到5年的“次新機構”,金信基金註冊資本10億元,但旗下公募產品並不算少。記者不合並A、C類份額統計發現,金信基金旗下共有2只股票基金、8只混合基金、2只貨幣基金和4只債券型基金,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計資產規模只有28.60億元,平均產品規模僅爲2.6億元。

在上述16只產品中,8只產品成立以來取得7.3%至13.52%的正收益,而另有8只產品成立以來收益爲負,其中金信價值精選A、C以及金信量化精選成立以來虧損均超過30%。

“如果是自然人構成的管理團隊作爲第一大股東發起設立的公募,往往會存在資本較少的問題,所以抵禦一些出問題產品風險的能力也更弱,可公募行業本身就不存在剛性兌付的問題,本身也是輕資產行業,讓基金經理來參與其中明顯是不適合的。”北京一家公募機構運營人士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金信基金2017年曾爆發過勞資糾紛,一名爲陳志宏的自然人曾起訴金信基金賠償相應的工資與接待費用,但由於陳志宏舉證未能足夠,法院認爲此人與金信基金尚未建立勞動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