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週,我們小哥哥又是連續工作六天,整個1月份,就只休了一個雙休,早晨7點之前出門,晚上11點以後回家成了常態,上個班,搭進了他半條命。

相比起來,我這每天自己在家寫寫文章、練練瑜伽、看看書的,簡直幸福的,充滿了罪惡感。

所以週日這天,就想好好伺候着他,給他一個皇帝級待遇的休息日。

大概是8點多鐘醒的,問他餓不餓,他說有一點,我就起牀去做早飯,他捂在被窩裏看視頻。

熬了他喜歡喝的皮蛋粥,做了蔥花餅,給他端到牀頭,讓他在被窩裏喫。

說實話,有人能讓自己心甘情願這麼慣着,不僅不嫌累,還有種滿足感。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下午,我們家姨媽來報道,痛經這個事,我長這麼大都沒體驗過,姨媽期跟平時幾乎沒什麼兩樣,照樣活蹦亂跳的。

但是這次就邪了門了,正在理髮店剪頭髮,肚子突然疼起來了,就是那種傳說中的,肚子裏有個加了冰塊的攪拌機的疼。

硬撐着把頭髮剪完,小哥哥幫我揹包,像攙一個重症患者似的把我攙回家。

進了房間,就讓我去牀上躺着,蓋厚點兒,他去給我燒熱水,泡紅糖水,雖然疼痛的勁兒已經過去了,還是乖乖的聽話,看他忙進忙出的。

泡好紅糖水給我放在牀頭,他回了自己房間一下下,回來時發現我在玩手機,紅糖水都放涼了,也沒喝,他默默端起來自己喝了,又去重新給我泡了一碗。

晚上睡覺的時候,又灌了一瓶熱水讓我抱着。

現在寫下這些,其實覺得挺矯情的,一個人的時候,真的覺得什麼感冒發燒姨媽那都不是事兒,但是戀愛了,就都要大動干戈了。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02

跟一個已婚的朋友聊天,25歲,結婚兩年多,但是幸福度據他說已經每況愈下了。

聊了一個多小時,發現其實他們的問題跟我聽過的大部分夫妻的問題都差不多,依然在玩兒控制與反控制的遊戲。

一方嫌棄另一方的某些地方做的不好,希望另一方改,另一方拒絕改。

一方對另一方提了某些要求,希望另一方做到,另一方卻完全不聽命令。

大概就是,兩個人在大部分事情上沒有共識,比如娛樂、交際、處理家庭關係等等,不但沒有共識,而且雙方都希望對方能按照自己的一套來,誰也不肯妥協,不但不肯妥協,更是不敢妥協。

朋友的說法是,“我不知道,如果我在這件事情上忍了,會不會往後的許多事情我要無休止的忍,這件事情允許她不改,往後的很多事情她都覺得不需要改。”

也就是,他們的關係已經成爲一種惡性循環,好像都在較勁,誰也不敢讓步,生怕稍微讓一點兒,就被對方攻城略地,成爲被控制被擺佈的一方。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他們沒有建立一個適合“付出”的安全氛圍,每個人都覺得恐慌,如果我多付出一分,對方是不是就會進一步要求我付出兩分三分,而且,就算我付出了,對方會回報我同樣的付出嗎?會不會覺得是理所當然,或者不但不珍惜,還認爲是多餘。

之前《奇葩說》裏傅首爾對婚姻的比喻,我覺得很好,她說:“婚姻是什麼?是兩個人約好了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互相要當服務員。”

在進入一段關係之前或者之初,大部分人能看到、想到、體驗到的,都是關係中好的部分,以爲在一起意味着,將來有一個人和自己休慼與共、舉案齊眉、恩愛白頭,但在一起久了,關係中的乏味、衝突、矛盾漸漸爆發出來,大家發現還有那麼多厭煩要容忍,還有那麼多衝突要包容,還有那麼多感受不到愛的時刻要接納……

事先有準備有預料且有足夠智慧和義氣的人或許還能勉強應對,而更多原本沉浸在天真夢幻愛情幻想裏的人,卻被瞬間打的矇頭轉向。

他們不一定是不愛,也不是不想經營好一段關係,只是真的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在自己想象和認知以外的難題。

03

昨天跟徐老師一起喫飯,他問我:“你喜歡小哥哥什麼呢?”

我的回答,還是跟以前一樣,“喜歡我們建立的相處關係。”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身上的各種特質,可能必須要跟特定的人去連接,才能發生化學反應,然後發光發熱。

比如我自己愛胡思亂想,愛聊人生的毛病,在別人看來也許就是個非正常人類,但在他那裏,他覺得是“思想的深度”。

我不愛交際的個性,在歡聲笑語的人羣裏,總是顯得冷漠的格格不入,有的人會定義爲情商低、愚笨,但他卻能完全懂得我內心對淺社交的反感。

至於他,在別人眼裏可能也有一堆的缺點,但是我一個也想不出來,因爲在我眼裏,他全都是好的。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記得剛在一起的時候,他問過我:“有一天你發現我跟別人一樣庸俗的時候,會不會就不喜歡我了?”

我想到了劉瑜的一句話:也許,我喜歡你,是因爲你是我認識的人中,唯一不可歸類的人。

這個不可歸類,不是因爲我以爲你特別,與衆不同,或者優秀的無人能及,而是,我們在接觸的過程中,彼此身上的特質在對方那裏得到了回應,這些特質互相選擇,然後發生了化學反應,以至於把我們兩個人連接到了一起。

也因爲這樣的連接,對我而言你再不是芸芸衆生,任何其他人都無法與你相提並論。

其他人都是黑白灰的,只有你帶着色彩,其他人都被一個標籤釘在牆上,僵在那裏,不能走近一步,只有你是生動鮮活,有你自己的性格、思想、內涵,而且每時都不一樣,是我願意去了解和接納的。

是我們身上的特質互相吸引,讓我們走到了一起,不是任何虛假的想象或者對完美優秀的奢望。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04

人的成長,其實都有一個大概相同的節奏。

最開始是發散的,要去多看多體驗,從一個狹隘的枯井裏走出來,從豐富的體驗中逐漸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然後慢慢往一箇中心點聚攏,最後找到比較穩定的人生方向。

人生盡是幻象,不揭穿就看不見真相。

我跟徐老師有一個共識,就是越是成長,對親密關係的期望就越實用。

以前的作,是因爲比較重自己的感覺,希望對方多寵一點,多疼一點,希望感覺到自己被愛着,覺得那是戀愛的意義。

現在呢,更像搭夥過日子,有一種肝膽相照、同甘共苦的義氣在裏面,誰的生活都挺不容易的,每天面對外面那些雞飛狗跳就夠耗費心神了,所以互相多體諒一點,溫暖一點,誰也別給誰添堵。

也是因爲這樣的理念,在跟小哥哥的相處中,我們倆對彼此的內耗特別低,不僅不內耗,我更希望能成爲彼此的能量源,工作累了,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裏,是有一個溫暖的人疼着的,能把彼此在外面耗盡的能量,補充回來。

婚姻就是兩個人約好一起去遠方,上了車發現上當了

看電影《藍宇》的時候,有一段配角的戲,很打動我。

劉徵老婆難產住院,醫生讓他做好心理準備,劉徵說:“我很害怕,我真的特別,特別害怕,我今天一直在想,這世上,我只有詩玲一個……”

這纔是愛的意義,與她比起來,整個世界都顯得那麼遙遠,只有她是與我的生命綁在一起,給我最多溫暖、安全,讓我有勇氣闖過往後餘生的那個人。

我的戀人,我也希望我是那個,給他最多疼愛,最多關心、支持、理解、鼓勵,最多安全感的人。

之前在豆瓣裏看到一段話:年輕時愛是衝動、是不顧一切,它熱烈、偏執,但如今愛是陪伴、是包容、是保護、是責任。它沉靜、持久。

人生的每個階段,對愛的理解都會不同,但是長期的愛,一定是靠情感的交流,相對坦誠的溝通,分享、付出、理解、包容,來支撐和推進。

生活挺累的,有幸遇見,就好好的愛吧。

-作者-

柒月暖陽,以一朵花的姿態行走,穿越季節輪迴,在無聲中不頹廢,不失色,花開成景,花落成詩,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態行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