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陳浩軍 通訊員 方程 王亮

走進資陽區茈湖口鎮新飛村,溝渠裏碧波盪漾,亭院裏綠意蔥蘢、鮮花奪目,最讓人心動的莫過於蝦農面對一池碧水,講述着稻蝦套養富了一方鄉親的故事,臉上的笑容燦爛而生動……

新飛村的發展,經歷了“三級跳”。2008年,原來的新港村與飛躍村合併而成新飛村,守着幾畝薄田過日子,村民的生活過得艱難。到2014年,村裏的人均收入不到9000元,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9戶441人,是貧困村。

扶貧工作隊來了,村民看到了新希望。脫貧的路子怎麼走?大家想法有蠻多。有一種聲音漸漸佔了上風,要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考慮同步進行。思路決定出路,新飛村人開始了追夢的新徵程。

整合資金建設項目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美麗鄉村內涵豐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飛村緊扣這二十字方針來破題。村裏大打資金整合拳,不遺餘力推進項目建設。

讓我們來感受下新飛村人的大手筆。這些年,投入120萬元,建好了村民服務中心。中心配套多個功能室、便民服務大廳等,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路”。投入530萬元,完成向陽路6公里提質改造,硬化村級公路11.5公里,鋪築田間道路21公里。投入96萬元,打造800畝季節性花海。整合小農水項目,投資2000餘萬元,對向陽渠實施高標準整治,實現了渠中清水長流。水的靈動,讓整個村莊都活了起來,也爲稻蝦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你不知道我們新飛村有多美,夏夜漫步走在向陽路上,頭頂燦爛星河,路燈閃爍,樹影婆娑,很是愜意!”“紫雲英花海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美……”嚮導熱情地介紹着,讓人沉醉。有多美?2017年,新飛村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被評爲“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稻蝦產業撬動經濟

村民腰包鼓了起來

村民要脫貧,激發內生動力最重要。如何用好的產業來撬動,是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思考得最多的。新飛村水源清澈無污染,生態環境好,適合養殖龍蝦,搞稻蝦套養。

稻蝦共生,實現一水兩養,一田雙收,想法是好,能否成功,村民心裏有疑慮。時任村支書李衛東(現村總支書記)要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兩年摸索,養殖成功。村民看他賺了錢,要求跟着幹。

2016年4月,村裏成立了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

採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稻蝦套養面積600多畝,46戶建檔立檔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合作經營,作爲利益共同體,2016年年底,貧困戶每戶增收3500元以上。李國勳使用旋耕機不當致左腳殘疾,勞動能力大大減弱,還因治療欠下20多萬元。在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的鼓勵下,他承包近40畝稻田開始“稻蝦共生”試驗,每畝純利4000餘元。他逢人就講:“這稻蝦養殖搞得好,脫貧致富有盼頭。”

後來,村裏的稻蝦產業越做越大,探索出了“合作社+農戶+土地流轉”新模式,以免費技術培訓、開挖蝦溝、預先墊付養蝦成本、提供銷售渠道、保底分紅等方式,帶動近500名貧困人口致富增收。2018年,全村套養面積達3000畝,每畝產量達300斤,綜合收益每畝約3500元。

爲激發“稻蝦+”產業經濟,打造新飛蝦品牌形象,村裏舉辦了龍蝦美食節,還高標準建設好龍蝦產業示範園、體驗觀光園、龍蝦科普館、農家樂等。如今,一到週末,到村裏來感受鄉村自然風光,享受釣蝦品蝦之樂的遊客一撥接一撥。

生態保護強勢推進

人居環境更加宜人

如何保護好“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這塊牌子,村裏花了不少心思。

生活污水處理首當其衝。在鎮裏的大力支持下,新飛村引進建設和使用成本較低的技術設備,做到“建得起,更用得起”,而且,設備全部地埋,上面覆蓋綠植、花草等,賞心悅目。特別是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試點分散式小型微動力污水處理模式,入選湖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典型案例。

村裏還創新保潔模式,由恆潔環衛公司統籌村衛生保潔,設置保潔公益性崗位5個,“門前三包、垃圾分類減量”宣傳深入家家戶戶,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形成了良好的長效保潔機制,農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治理模式獲市區肯定。如今,整個茈湖口鎮都在推行新飛村探索出來的“農村垃圾分類減量模式”,即實施戶分類、組評比、村收集、鎮轉運,分類管理建築、餐廚、可回收垃圾等。

新飛村還紮實推進河湖治理,組建志願者勸導隊、黨員監督隊,巡河實現長效化。積極推廣秸稈發酵還田等技術,改變村民隨意焚燒習慣,提高紫雲英種植面積,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地力,實現生產與環境的良性循環,從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鄉村治理匯聚合力

文明鄉風展現風采

村民腰包鼓起來後,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提到了新高度。在村兩委的扶持下,村民自發組建了腰鼓隊和廣場舞蹈隊,添置了設備和健身器材。現在,一到晚上,村民的地坪裏是翩翩起舞的身影,成了鄉村裏一道迷人的風景。

隨着民主法治意識的增強,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要求變得更強烈。村裏建立健全“四位一體”,規範黨務、村務公開,對辦事流程、財務數據等實施陽光公開,設立舉報電話、舉報箱,接受村民監督,打造“陽光村務”;積極化解各類矛盾,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形成依法依規辦事的良好氛圍。

村裏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移風易俗,嚴格規範拱門、流動餐車,積極推行殯葬改革,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辦、聚衆賭博等不良風氣。前不久,有戶人家母親七十大壽,兒女們準備好好操辦一番。紅白喜事理事會聞訊後,與當地的村幹部第一時間趕到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終於勸動這戶人家同意少設拱門,少放煙花鞭炮,嚴格遵守村規民約。

村裏還開展了“最美家庭”“平安家庭”評選活動,一批孝老愛親、鄰里友愛、互幫互助的好典型湧現出來。村裏還組織志願者開展扶貧幫困、關愛老人、熱心助學等志願服務活動,通過樹典型學榜樣,培育好家風家規,涵養好民風好村風,村裏社會秩序安寧,村民安居樂業。

作者:陳浩軍 方程 王亮 編輯:譚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