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黑头羊长得多漂亮,不仅抗病力强,出产瘦肉率高,饲养起来也非常省心,冬季产羔的时候不用半夜起来看护……”9月5日,站在新建成的暖圈里,温泉县塔秀乡冬都布勒格村村民阿尼克木对记者说。

  今年43岁的阿尼克木从小在牧区长大,经过20多年的奋斗,他已经从最初的羊倌变成了村里的牛羊养殖大户,这一路的不断成长,他感慨良多。

  1994年,高中毕业后的阿尼克木在亲戚的介绍下给人当起了羊倌,放牧的生活充满了艰辛。这期间,阿尼克木学到了很多畜牧业知识,他细心记录牛羊饲养方式及冬季育肥的饲料配比,了解疆内牛羊肉价格情况。经过6年羊倌生涯的历练,阿尼克木有了丰富的牛羊养殖经验。

  2001年,阿尼克木购进羊羔进行育肥,这样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模式很快就让他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此后,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阿尼克木不断总结经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还养起了奶牛、牦牛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牲畜。

  阿尼克木在羊圈忙碌

  养殖需要技术,产品需要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阿尼克木发现顾客对羊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羊品种逐渐被市场淘汰。于是,他积极调整养殖结构,选择瘦肉率较高的黑头羊进行养殖。目前,阿尼克木的黑头羊存栏量已近2000只。

  近年来,为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国家推出了退牧还草工程,阿尼克木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在村里建起了圈舍,将牛羊赶回家中集中饲养,并种植了80亩地的玉米作为牛羊的储备饲料。

  今年春天,阿尼克木在前往伊犁考察牛羊市场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牧区建设的牛羊暖圈样式非常奇特,圈舍前半部分挑高达到6米。带着好奇心,阿尼克木虚心请教当地牧民,这一问竟问出了门道。原来,当地牧民所建设的这种新型暖圈是充分考虑新疆冬季阳光照射角度,不仅能够增大圈内的照射面积,也加强了圈内的通风效果,比起老式的暖圈非常有优势,更能促进牲畜的生长。

  回到家里,阿尼克木就立即开始启动新式暖圈的建设工程,他将自己的养殖经验与新学到的知识相结合,投入近20万元建成了600平方米的新式暖圈,投入使用后,村里的牧民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并向阿尼克木请教,阿尼克木总是耐心地为大家指导解答。

  白云在蓝天飘荡,鸟儿在林中歌唱,雪山下的草原一望无际。这样优美的画面是阿尼克木儿时的记忆。如今,他已成为冬都布勒格村的致富带头人。阿尼克木说:“草原就是牧民的根,我愿意和家乡的亲人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努力改变牧业生产模式,保护好草原环境,做一个新时代的牧羊人。”

  来源:博州零距离

  监审/田凤编审/梁晶 编辑/王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909-8226303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