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21世纪初,付心德一家依然十分贫困,事情发生转机是在2004年9月,县里来了一个作家,想为抗战老兵编写口述史,纪录抗日战争的历史,他得知付心德的过去后,专程拜访,这一拜访不要紧,一下子让作家感到震撼,付心德在百岁的高龄,依然清晰记得九一八事变后所有的战役,包括凇泸会战、南京会战、武汉、长沙会战,特别是发生在云南的滇西抗战,是付心德老人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付心德,身份证上写的是出生年份是1902年,但付心德老人口述过,他是189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由于家庭贫困,付心德的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路乞讨流浪,来到了山东济南,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十分活跃,建立了免费的学校,付心德成了幸运儿,免费上了学,学会了英文和德文,这为付心德后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位老兵十分特殊,有哪些地方特殊呢?首先,他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其次,他是中国远征军里少有的优秀军医,还是少校级别的军衔;最后,他是中国所有抗战老兵中活得最久的战士,一生跨越了3个世纪,见证了所有抗日战争(九一八之后的所有战役),被誉为“抗战活化石”,享年113岁,他就是付心德。

付心德,身份证上写的是出生年份是1902年,但付心德老人口述过,他是189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由于家庭贫困,付心德的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路乞讨流浪,来到了山东济南,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十分活跃,建立了免费的学校,付心德成了幸运儿,免费上了学,学会了英文和德文,这为付心德后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5年,付心德开始在教会学校学习医学知识,和鲁迅出国去日本留学一样,大家都抱着医学救人的梦想,后来1928年济南事变爆发,日军在济南胡作非为,让付心德和同学们明白,光靠医学救人不如医学救国更重要,于是,付心德弃笔从戎,加入了军队,一直服役到日本投降。

付心德退役后,在云南龙陵县生活一直到去世,由于付心德医术精湛,还曾经是中国远征军71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军医,付心德在当地热心为大家治病,被人亲切称呼为“付医官”,渐渐的时间长了,大家都忘了付心德的正式大名,因此,“付医官”在当地是有名的赤脚医生。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付医官因历史问题,去农场劳改,他的妻子刚生下老七,营养不良,下肢瘫痪,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撑起了家,直到付心德回家时,付心德用草药为妻子养伤,终于医好了妻子的瘫痪,可见付心德的医术高超。

到了21世纪初,付心德一家依然十分贫困,事情发生转机是在2004年9月,县里来了一个作家,想为抗战老兵编写口述史,纪录抗日战争的历史,他得知付心德的过去后,专程拜访,这一拜访不要紧,一下子让作家感到震撼,付心德在百岁的高龄,依然清晰记得九一八事变后所有的战役,包括凇泸会战、南京会战、武汉、长沙会战,特别是发生在云南的滇西抗战,是付心德老人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

付心德老人回忆说,当他去战场抢救战士时,“死伤的人如同滚豆子一样”,可见当时战争有多激烈,付心德发现了私交甚好的上尉连长高介军,死的时候嘴里还紧咬着日本兵的耳朵。

这位作家回去后,越来越多的媒体知道了付心德,大家都称付心德老人是“抗战活化石”,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值得大家尊重的抗日英雄!

2013年9月23日下午四点半,付心德老人安详长逝,成为云南龙陵县的一件大事,他的孩子们这才发现,过去对父亲了解太少太少,父亲总是喃喃自语讲着过去,他们都当成了唠叨,孩子们后悔的是,如果当时多点耐心听听父亲讲讲过去的战争,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