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那麼一羣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必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遁逃......”

這是紀錄片《沖天》中開頭的一段話,其中這一羣年輕人,指的是1937年~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平均年齡20多歲的第一批中國空軍。他們爲了國家和人民沖天戰鬥,可是在歷史上卻鮮少有他們英雄事蹟和資料。

在這部紀錄片裏,第一次把這羣空中英雄當做主角,把他們的愛戀、榮耀與存亡呈現在屏幕前,也把這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重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1932年,爲了對付可能爆發的中日全面戰爭,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中央航空學校,培育第一代飛行軍官。

這所航校的校訓,是在整個地球上沒有見過的。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子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何等的氣魄!每一位走進航校的軍官們都能看得到,他們心裏明白,進來就意味着生死。但是卻沒有人被嚇倒這羣來自名門望族和各高校的小夥子們。他們在日後的對日作戰中沖天而起,在長天雲霄中迎擊敵機。

除了這條校訓外,當時還有一條軍規,“飛行員未滿28歲不得結婚”。這對於每一次飛行都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的年輕空軍來說,愛情只能是奢侈品。他們無法保障自己的生死,也不願所愛之人爲自己的生死牽腸掛肚。對於愛,他們只能選擇避而遠之。

但愛,真的可以避而遠之嗎?

1

劉粹剛X許希麟:直據餘之腦蒂,揮之不能去

在影片《沖天》裏,導演張釗維花了整整17個月,採訪了兩岸三地近40位尚且在世的空軍飛行員及其眷屬。在呈現出來的這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裏,第一個讓我動容的,是劉粹剛和許希麟的愛情故事。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這是劉粹剛人生中的第一封情書,而這封情書,寄給的便是在火車上一見鍾情的許希麟。

劉粹剛在信中說:“如是風姿,意不復見,耿耿此心,望斷雙眸,而盈盈倩影,直據餘之腦蒂,揮之不能去。”

一個看似粗獷的軍人,竟有如此斐然的文采。而此時的許希麟並沒有馬上回信,年紀輕輕便身爲一小學校長的她,早已拒絕過無數的求愛者。

但劉粹剛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一封封熱情洋溢的情書繼續寄給許希麟,有的是訴述思念、有的是報告受訓經過和心得,有的是申論抱負、有的則是閒話家常……但從中表現出來的更多的還是對許希麟的渴望和哀求:

女士:

我真不敢相信,你能這樣的忍心,使一個孤獨的飄泊者,常處在悲慘的環境中嗎?女士,我不願,我深深的不願,你適中了「花朵其貌,蛇蠍其心」的這句話!啊!女士,我日夜是期待着你的仁心,能送給我一個迴音。

本來像我這樣一個渺小的人,是不值你的注意的,然而癡心的我,始終是作着非份的妄想,落寞的心頭,我忘了我的醜陋,我忘了我的寒酸,我願將我二十年來一顆純潔的心,雙手奉呈至寶座前,我盼望着慢慢的掀動,從兩隻白嫩而美麗的纖手裏接過去。

沒想到劉粹剛一寫就是一年,這期間,他還經常駕機低飛掠過許希麟家房頂上空,向着許希麟和她的母親打招呼。

沒想到這樣的舉動,先打動不是許希麟,而是未來的丈母孃。許希麟的母親說:“這個年輕人飛得這樣猛,這樣險,每天還伸出頭跟我打招呼,做特技給我看。現在也流行男女自由交往,他這麼執着,要不你就回封信吧?”。

就在母親鼓勵下,許希麟給劉粹剛回了信:

粹剛先生大鑒:

年來屢獲大札,素昧平生,不太唐突乎?結文字交,本毋不可,但麟生長於舊禮教之家庭,男女之嫌不得不避!

先生誠意相交,待麟稟知家嚴慈後,倘蒙家大人許可,他日城站相逢,麟自以禮相待也,專此,即頌健康、快樂。

許希麟上

十月十四日

“結文字交,本毋不可”,就這樣,許希麟和劉粹剛開始了交往。

交往過程中,許希麟的父親曾把掌上明珠叫到身邊,說:“粹剛這個年輕人的確不錯,但他的職業太危險了,你……”

許希麟笑了笑,然後拿着筷子在父親的酒杯裏沾了點酒,輕輕寫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劉粹剛突破了許希麟的心防,而許希麟突破了父親的擔憂。

民國二十三年夏,這對有情人終於在一片祝賀聲中,於西湖畔的天香樓訂婚了。第二年夏天,他們決定要結婚,而此時的劉粹剛23歲,距離飛行員二十八歲才能結婚的規定還有五年。但在隊長高志航的有意成全下,他們打破了這項規定,終於在劉粹剛23歲的時候倆人喜結連理,結爲夫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8月14日,空軍第五大隊中隊長劉粹剛率領機羣升空迎戰。這一天,後來被定爲空軍節。

10月,劉粹剛受命防衛南京領空,許希麟也跟着搬到了南京。

這一天日機來襲,飛行員們緊急升空迎敵,所有人都躲進了防空洞,有一個人卻逆着人潮往高處跑去。

這個人就是許希麟,她站在陽臺上用眼睛不停的尋找着一架編號2401的戰機,因爲這架戰機上坐着的是她的丈夫——劉粹剛。

激烈的空戰中,她知道丈夫隨時都有可能喪命,自己也是,但是她不管這些,只是緊緊地盯着那架編號2401號戰機。她看着自己的丈夫的座機在最後關頭以技巧扭轉取勝。將追趕他的日本戰機擊落。

那一刻,她竟癱坐在地,心中有說不出的欣慰。

第二天丈夫回來時笑着問她“你都聽說了?”,許希麟說,不,我全看到了。你在天上拼命,我卻躲進防空洞,我覺得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譏諷,我做不到。

開戰剛三個月,劉粹剛已經擊落了7架敵機,與高志航、李桂丹和樂以琴並列空軍四大金剛。

而在這期間,劉粹剛率領的二十四中隊損失了一名飛行員名叫曹方震,曹的妻子請求把丈夫的槍給她留做紀念。劉粹剛一眼就看出了她想自殺的念頭,斷然拒絕她的請求。

在紀錄片裏有一位飛行員老人這樣說,“飛回來的就回來了,飛不回來的就飛不回來了”,他們每一次升空作戰可能都是最後一次起飛。

之後不久,劉粹剛給許希麟寫了這麼一封信:

“假如我要是爲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時時刻刻要用您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爲我而犧牲一切,您應當創造新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着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劉粹剛知道自己工作的危險性,每一次飛行都可能是最後一次,爲了國家和人民,守衛自己的國土,守衛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這是他的天職。他勸慰許希麟,如果自己犧牲了,不要隨他而去。只希望許希麟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着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

但這封信還沒寄到許希麟的手上,在兩週之後,劉粹剛率隊北上支援戰鬥,因爲天氣惡劣及缺乏無線電通訊器材,在山西高平迫降時撞上魁星樓,終年24歲。

2

“飛將軍”劉粹剛致妻子許希麟最後的家書

劉粹剛犧牲後許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要自殺殉情。杭州的家裏人得悉噩耗之後,許希麟的小阿姨趕到南京幫忙料理喪事,並帶來了劉粹剛從揚州寄往杭州的最後三封信 。

這三封信,在最後一封信裏,字裏行間透露着劉粹剛道不盡訴不盡的情意。他明白自己戰鬥在第一線,必然會有受傷或着陣亡的危險。但他捨不得,捨不得愛妻,也放不下愛妻。他更怕妻子受不了變故。他勸她說,如果萬一發生不幸,要勇敢地活下去,不要失去理智,不要殉情盡節,只要在她的人生旅途中,永遠記得曾經有他這樣一個人就好了。最後一封信,讀之令人淚下:

希麟:

前奉兩函,想已收見矣,現不知您仍留南昌或是回了杭州,殊念!近日情勢非常緊張,中國民族求生存,勢必抗戰到底;我的工作非常忙迫,從早上四點到晚上八點都在飛機場,身體雖稍受些痛苦,但我們精神上卻很愉快!

回憶我倆結婚兩年有餘,您愛我,事事原諒我,您能瞭解我的一切,我感激之餘,總覺得對您慚愧多多,希麟,我是一刻也少不了您的,您鼓勵我前進殺敵,現在我相信您也不像無理智者那樣地想念我的。

我們(部隊)將來行止或無一定,所以我等或者要到北方去。我因工作關係,恐怕不能常常寫信給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夢一切都難預料的,設我不幸,這是最後的一封信給您!-------或者我也許可勝利凱旋歸來。

我的麟!我最親愛的麟!真的假如我要是爲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因爲我生在現在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

您時時刻刻要用您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爲我而犧牲一切,您知道人家會笑您懦弱的,絕不會說您是殉情盡節的!

您應當創新的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着,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您的!

我們爲公理而戰爭!我們爲生存而奮鬥!我們會勝利的,不會失敗的;我的麟!您不要愁,不要爲我擔心,天有眼睛的,天是公平的,我也會保重我自己的。

我的麟,您靜心地等着吧,等我們恢復失地、擊退倭寇之後,那就是我們勝利榮歸團聚時;我最親愛的麟,您靜心的等着吧!

傷心欲絕的許希麟最終被丈夫殉難前未寄出的幾封家書給勸慰住,打消了殉情自殺的念頭。許希麟時不時想起自己的丈夫,她寫道:

“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盡了軍人天職,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

“粹剛,你平日常說,將來年老退休後將以餘力辦學,如今你已盡了最後心力,我決繼你遺志,先從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

有了這個念頭的許希麟開始致心教育,同年年底在昆明創辦了粹剛小學,入校學生均爲空軍在職或遺族子弟。許希麟在餘生裏,沒有了那個曾天天在她屋頂上打轉的年輕人,但她卻不停地教育着中國未來的青年。

3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爲了誰!

2015年這部紀錄片《沖天》在臺灣首映時,並沒有引起任何強烈的反響,在大陸,也不允許上映。

浩浩長天裏,像劉粹剛這樣年紀輕輕就陣亡的空軍,有上千萬人。這羣平均年齡在23歲就犧牲的年輕人裏,還有誰記得他們?歷史上關於空軍的記錄,只是寥寥幾個,而成千上萬的空軍英魂,他們的故事,除了他們的家人,還有誰記得?就像影片中,林微因所寫的長詩《哭三弟恆》那樣: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爲了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們犧牲是爲了誰?”

她不僅寫給同樣是空軍的三弟,還有這一羣鷹擊長空,戰鬥在雲霄中的年輕人。

4

一朝際會風雲,至高無上是飛行

曾經有那麼一羣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

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中成長,別無選擇。

在大陸,沒有人記着他們。

在臺灣,沒有人提起他們。

但,

他們卻存在我們心中。

附上原文劉粹剛與許希麟的書信原文:

劉粹剛寫給許希麟第一封情書:

希齡女士: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且似與餘曾相識者!初餘之注意女士,而女士或未之覺也;車至筧橋,匆促而別,然未識誰家閨秀,如是風姿,意不復見,耿耿此心,望斷雙眸,而盈盈倩影,直據餘之腦蒂,揮之不能去。

孰意重遇舊址,得近臨芳,窺視車票,乃隨冀臨平,見女士入民衆小學校,詢之街童,始知底蘊,並託付轉飛機照片一枚以表愚衷。

步行三點鐘始至校後,復駕飛機至貴校天空盤旋二次,初未得見,復再見女士逐令學生回室,餘意女士概惡餘此等之舉動也。

月餘以來,不復得見女士之影跡,佇探爲勞,積勞積思,望穿雙眸,屢欲投函詢及,輒念女士深秀閏門,禮義自防,蓋恐有損於女士者,幸復得見於禮拜日,而一身傲骨早爲女士傾倒盡矣,想女士諒已知之。

餘自愧形穢,何敢有非分之想,但餘非浮薄之徒、獵豔者流,而甘於十年甇獨者,苦無當意耳,餘不敢求女士之愛我,餘當求女士之憐我可也;倘諦清交,將必供執鞭搴裳之役,惟恐見疑,今當爲女士述諸餘之身世。

餘幼讀舊都,畢業於潞河高中,十七年入東北大學理學院,專攻土木,一年後適黃埔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東北招生,餘因目睹日人在東北之暴形,毅然應考,決志入伍;旋又見一二八上海空軍之失敗,乃又轉習航空,庶將來能盡此國民之義務也。

今特甘冒嫌疑,致函女士,女士閱畢之後,其見憐於我耶?抑或見恥於我耶?餘則毫不顧及,惟耿耿此心,表盡苦腸。

餘之愛慕女士,有非以言語所能形容者,惟得一挹芳儀雖終鰥足以自慰也,翹企厚望,敬待佳音,女士其能復我耶?其不能復我也耶?鳴呼!敬祝玉體健康

劉粹剛敬書禮拜二晚(蘊和是我的別號)

回信處: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飛行科)

許希麟半世紀前寫的,悼念亡夫的血淚之作。

《念粹剛》

粹剛:

爲了抵禦外侮,爲了捍衛國家,你竟在高平壯烈的犧牲了,你已離開了我,以後我們固然不能再相處一起,但是我相信,你的靈魂仍和我相依相偎。

粹剛!當茲國難正殷,國家需人之際,你竟撒手長逝,這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亦是國家的大不幸、大損失!在我喪失了摯愛的丈夫,在國家損失了一個前線戰士─一個英傑;粹剛!你的光榮,也正是我的哀榮!

回憶「九一八」前夜,你抱著滿腔熱忱,決心南下,投入中央軍校;繼以國家提倡航空,鞏固國防,乃感空軍在現代戰爭中地位之重要,遂毅然轉入航校;以六年來不斷的努力,雖不能說登峯造極,但依此次作戰的成績而言,已可以上慰領袖之垂訓,下副民衆之熱望。

你不但有堅苦卓絕、百折不回、苦幹硬幹的精神,亦有正確冷靜的頭腦和縝密精細的心意。你見強鄰之侵我無已,常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今國家多事之秋,正男兒效命疆場之時,因此益當奮發」。並常以德國紅武士厲秋芬自勵,你說:「假使一旦作戰的話,我不放棄任何敵機,我得以厲秋芬爲標榜,打下大量數目來!」

「七七蘆溝橋事變,形勢之嚴重,不比平常,準定會引起中日戰爭,日人無節制的侵擾,我們此次是會起而長期抗戰的,政府培育我多年,今日方有機會爲祖國報效,雖說初試鋒芒,可是希麟,我非替祖國爭口氣不可!」

我平日常講,希望你將來成爲一個空中霸王,所以說:「此番敵我真會衝突的話,希望你能以你的毅力、果敢以及熟練的技術,征服一切,做一個空勇者──中國的厲秋芬!」

「那當然,我至少得打下一百多架,予敵人一個重大打擊,並用我的鐵和血,去炸燬扶桑三島,把富士山踏爲平地!」

粹剛啊!彼時我們熱烈激切的情緒,確實是太興奮了,你並屢屢的對我說:「希麟,假使他日戰爭爆發,我如果殘廢了的話,一定會自殺的,自殺實在比不死不活幹脆得多了!希麟,尤其是不能夠拖累你,兩人均覺痛苦,還不如一手槍死了,倒痛快得多!」

粹剛!你固是愛我,替我着想,可是你沉痛的聲調,深深的刺傷着我,我曾講過:「這成什麼話!假使你一旦受傷殘廢了,我可以好好的看護你,還可回到教育界去服務,雖說幾十元一月,兩人刻苦點也夠維持日常生活了,物質上雖不能享樂,精神上不是很愉快的嗎?」

咳!粹剛!命運是註定的,我最低的希望都不容達到,我們的期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舊日的興奮,都變了今後悲壯的回憶!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盡了軍人天職,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

粹剛!你平日常說:「將來年老退休後,決以餘力辦學。」如今你已盡了最後心力,遠大的志願雖未能實現,可是已有不朽的功績,不可磨滅的記錄,你泉下有知,也可稍以自慰;至於你未了之事、未竟之志,可以由我完成,我決竟你遺志,先從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使你的精神可發揚光大,我也可藉此以報效祖國。

粹剛!我自此不苟且偷生,也不再輕生,我雖無學識能力,我可以我的堅心定力,克服一切,補救一切,我定爲你做一番事業,使每個人心中永恆的有了你,則我亦有榮光矣!

諺雲:「精誠到處,金石爲開。」憑我的一秉摯誠,我想決無辦不通之事,況且你的長官朋友都很器重你,所謂「愛屋及烏」,一定能予我以十分同情與莫大幫助。

再說,粹剛!你雖不能踏遍三島,親手將我國旗,飄揚於東京上空,你的同志絕能擔負起此大任,敵人蹂躪下的失地,也必有收復的一天,倭寇雖是猖獗,覆巢之日亦將不遠,這些都不過是時間的遲早而已。

至於堂上嚴親,你雖不能承歡膝下,以盡人子之道,粹剛!我定可替你晨昏侍奉,克盡子婦之責;已故慈母之前,我亦會四時祭掃,粹剛!你泉下有知,也稍可自安。

粹剛!所謂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你爲祖國生存而奮鬥,爲中華民族之復興而戰爭,最後以至於犧牲成仁,你已死得其所了,我應當爲你歡欣。

可是,每當見到你朋友同事們,他們的鶼鶼鰈鰈、融融樂樂,往往喚起了我的回憶;過去的依戀,如今的甇獨,海角天涯,叫我從何處覓你?感今懷舊,能不涕淚滂沱,鳴咽悲泣!

然而一想到消減在人世間的不過是一個軀殼,整個的宇宙充滿了你的靈感,你的精神已卓然不朽,我們形跡雖遠,而我們的精神不解,想到這些,我應當解顏,並堪自慰。

粹剛!理智是勝於一切的,我今後決用理智來支配種種,讓我的情感深深地埋葬了吧!粹剛!話有說完的時候,而我們的情感永遠是無窮盡的。

我的剛!再談,祝你安息!希麟於燈下

(文章內容來源於知乎,公衆號:我的蜜函(ID:wodemihan)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