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女狙击手们消灭了超过1.2万名法西斯分子。这个数字相当德军的一个整编步兵师的兵员人数。其中一位年仅18岁的姑娘独自一人就消灭了78名敌军官兵,她的名字叫做阿丽娅·努尔穆哈姆贝托夫娜·摩尔达古洛娃(Алия Нурмухамбетовна Молдагулова)。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举起狙击枪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

1925年10月25日,阿丽娅出生在哈萨克的布拉克村。她的父亲努尔穆哈姆贝特·萨尔库洛夫是一个家庭颇为富裕的富农。家里除了有农田外,还有牲口圈。但是,在革命之后,家中的所有财产都被没收了,父亲也被逮捕了。

虽然母亲和两个孩子躲过了被逮捕的命运,并且在此之后阿丽娅和弟弟随母亲来到了阿克秋宾斯克。然而,她们在这座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没有了生计只能挨饿。无奈之下,阿丽娅的母亲决定借着夜色到集体农场偷挖土豆。然而,在挖掘的过程中,守田人发现了她,并开枪击中了她的胸膛,因此,阿丽娅在8岁时失去了母亲。

阿丽娅年幼的弟弟留给了叔叔,但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成为孤儿的阿丽娅乘车去了舅舅家——她母亲的族兄阿布巴吉尔·摩尔达古洛夫,后来阿丽娅就跟舅舅姓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随舅舅一家搬到了莫斯科,而后又搬到了列宁格勒。尽管阿丽娅在几家人合住的一套住房里获得了一间十分狭窄的房间,但由于住房条件太差,因此她被送到了列宁格勒的一所寄宿学校。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中间这张摩尔达古洛娃的照片是在列宁格勒寄宿学校中拍摄的

战争爆发后,摩尔达古洛娃想成为一名志愿者上前线,但寄宿学校的女同学都笑话她的这个想法。但她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从孤儿院召集了一群孩子,干起了扑灭燃烧弹的工作。

1942年3月,孤儿院通过冰冻的拉多加湖上的生命线被疏散到后方的雅罗斯拉夫尔州的维亚特斯克耶村。她在村里的中学完成了7年级的学业后,到当地的军事委员会兵役局提交了入伍申请表,然而被兵役局的军官拒绝了。随后,她决定报考雷宾斯克航空技术学校,梦想成为一名女飞行员在前线驰骋,但是,她的热情再一次被浇灭。因此,她只好报名进入后方兵工厂,从事冷金属加工的工作。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一所以摩尔达古洛娃命名的中学主楼上的纪念牌匾

与此同时,狙击运动正在列宁格勒前线如火如荼的展开。内务人民委员部将射击技能最棒的战士们组织起来,并派往前线集中使用,创下了短时间内消灭数百名德军官兵的纪录。这一消息传开后鼓舞了苏联居民的士气。不久,狙击运动被推广到各条战线上。

1942年3月16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在步兵师中加强步兵核心力量和反坦克防御》的命令。按照这一命令,每个步兵排必须配备至少3名狙击手。于是苏联开始大规模的训练熟练掌握射击技巧的射手,而性别无关男女。

摩尔达古洛娃发现军队正在雷宾斯克招募女孩进行狙击训练,于是她再次前往兵役局,并顺利通过招兵考核。

1942年12月,阿丽娅作为首批学员进入了新成立的中央女子狙击手训练学校学习。这所学校位于莫斯科郊外的维什尼亚卡镇。未来的女狙击手们每天要在这里接受12个小时的训练,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这样的压力,而摩尔达古洛娃不但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成为了学员中的佼佼者。

在射击课上,摩尔达古洛娃学会了怎样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搜寻燃烧的烟头,以及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射击一个移动的目标。但最重要的是,她喜欢上射击课:学员们必须在考虑气温、风向和阳光的情况下,三秒钟内计算出子弹的轨迹。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电影《狙击手》中摩尔达古洛娃的形象(左)

1943年7月26日,摩尔达古洛娃获得了狙击手毕业证书和刻有“来自共青团中央的优秀射击手”字样的狙击步枪。在同期毕业的三百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即便是从女子狙击手学校毕业了,也并非所有的女孩都会被派往前线。由于兵役局同情她们,因此经常遭到拒绝。而摩尔达古洛娃毕业时获得的那把象征着荣誉的狙击枪,成为了她前往前线的最佳敲门砖:1943年8月,这位未满18岁的姑娘被派往了西北方面军第22集团军步兵第54旅服役。

在得知一批狙击手将被送到自己的部队时,独立步兵第54旅旅长尼古拉·乌拉尔斯基上校十分高兴。不久前,他的部队在诺夫格罗德州霍尔姆市附近的森林中发动了一次并不成功的进攻,而且在战斗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新生力量的到来对在此地取得好战果非常有帮助。但是,当这批女兵出现在这位上校面前时,他为上级派来的不是男兵而感到失望。于是,他在下令将这些女兵送去厨房后,便转身准备离开。但,摩尔达古洛娃挡住了他的去路,并大声说:“我是来杀法西斯分子的,不是削土豆的!”

女孩斩钉截铁地抗议激怒了乌拉尔斯基上校。他从阿丽娅的手中拿过步枪,并仔细检查了枪机,结果发现摩尔达古洛娃的步枪被保养的挑不出一点毛病。于是,乌拉尔斯基上校同意对这批女孩进行试用,并将她们分配给独立步兵第4营的排级单位。

在前线战斗的头两个月里,摩尔达古洛娃就消灭了32名法西斯分子,而这一数字还在稳步增长。女狙击手经常在使用各种技巧将敌人引出掩体的同时,又确保了不暴露自己的位置。

例如,她把碎玻璃放在阵地上,当太阳升到某个位置时,德国狙击手误将反光的玻璃碎片与狙击镜混淆,而开枪射击。这时暴露位置的敌人就被她立即收割性命。

1943年12月,步兵第54旅将霍尔姆附近的防御阵地移交给了其他部队,随后向新索科尔尼基市方向开拔。苏军正在那儿筹备一场大规模战役,这预示着苏军将在列宁格勒周边吹响进攻的号角。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苏联英雄摩尔达古洛娃的人像纪念碑,这样类似纪念她的纪念碑在俄罗斯有很多座

为解除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苏军动用了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发动了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进攻战役。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部队将同时对盘踞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周边的敌军第18集团军的侧翼发起攻击。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将牵制位于新索科尔尼基北部的德军第16集团军主力,防止后者增援德军第18集团军。

独立步兵第4营作为独立步兵第54旅的攻坚力量,受命在纳斯瓦火车站方向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1944年1月10日之前,该营的战士们对前线进行了多次侦察,并对接下来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为了切断纳斯瓦火车站区域内的新索科尔尼基—德诺的铁路线,并解放卡扎奇赫村,狙击手们掩护了第4营的进攻行动。整个方面军进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

1944年1月14日黎明时分,第4营的战士们向纳斯瓦火车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这一天夜幕降临之前,第4营成功解放了纳斯瓦火车站。但是,德军在火车站背后的山上构筑了第二条防线。火车站的敌人退守并加强了卡扎奇赫村的这个制高点。德军居高临下的重机枪火力将第4营的战士们压制在了地面上,一时动弹不得。

此时,摩尔达古洛娃和连里的战士们一起在村庄里的战壕里。冬季白昼很短,夜晚即将来临。摩尔达古洛娃十分清楚,在夜幕下行动是断然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跟守敌耗到第二天早晨,敌人的装甲师将通过铁路抵达这里,到那时再想解放这里将变得难上加难,因此有必要立即展开行动。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摩尔达古洛娃的胸像纪念碑和哈萨克斯坦发行的纪念邮票

阿丽娅拿起手中的狙击步枪越出战壕,开始精准的收割敌人的性命。在向敌人第二条战线的运动过程中,她一连消灭了10名德国士兵,然而全神贯注的她,全然没有发现从避弹所中跳出来一名敌军军官并用手枪指着她。后者开了枪,阿丽娅应声倒下。看到倒下的阿丽娅,战友们纷纷开枪打死了敌人,随后用帆布斗篷做成的临时担架小心翼翼地将她带出了战场。当摩尔达古洛娃被送到野战医院时,她还活着。但是当天夜里,一枚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医疗帐篷,野战医院毁于一旦,阿丽娅也牺牲了,当时她还不满19岁。

1944年1月14日结束前,第4营的官兵们终于将德军第331步兵师赶出了卡扎奇赫村。为了巩固战果,第22集团军攻占了新索科尔尼基—德诺铁路线上10公里的路段,完全切断了德军第16集团军驰援的主要交通线,为另外两个方面军消灭德军第18集团军解围列宁格勒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1月15日清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2000多门火炮同时开始了怒吼,大规模炮击持续了整整100分钟,在随后苏军发动的攻势下,德军第18集团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而对列宁格勒的完全封锁也宣告解除。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为这一全面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且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4年6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追授她为苏联英雄,并同时授予她列宁勋章。

勇敢的女狙击手——18岁的苏联英雄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小记

阿丽娅·摩尔达古洛娃的墓地。上面的俄文写着:哈萨克人民的女儿、苏联英雄、独立步兵第54旅女狙击手阿丽娅·努尔穆哈姆贝托夫娜·摩尔达古洛娃长眠于此。她在1944年1月14日的战斗中牺牲

参考文献

Молдагулова Алия Нурмухамбетовна // Геро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Крат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 Пред. ред. коллегии И. Н. Шкадов. — М.: Воениздат, 1988. — Т. 2 /Любов — Ящук/. — 863 с. — 100 000 экз. — ISBN 5-203-00536-2. — С. 105.

Смородкин С. Алия // Героини: очерки о женщинах — Героях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ред.-сост. Л. Ф. Торопов; предисл. Е. Кононенко. — Вып. 1. — М.: Политиздат, 1969. — 447 с.

Кирсанов Н. А. Место назначения — фронт / Н. А. Кирсанов; Акад. наук СССР; отв. ред. П. Ф. Исаков. — М.: Наука, 1978. — 119 с.: ил. — Содерж.: [Центральная школа инструкторов-снайперов под Москвой в Вешняках и слушательница их,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Алия Молдагулова]. — С. 98—101.

Дементьева М. Спустя много лет // Крестьянка. — 1983. — № 5. — С. 30: фот.

Попенко Ф. Алия // Военные знания. — 1983. — № 12. — С. 6—7: фот.

Никифорова Е. Краткая справка о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женской снайперской школе Гла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Всеобуча НКО СССР // Алия: док.,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ст., очерки и др. док. материалы о герое Совет. Союза А. Молдагуловой / Сост. С. Аскаров. — Алма-Ата: Жалын, 1985. — С. 34—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