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明憲宗 朱見深《一團和氣圖》故宮博物院藏

明憲宗與年長他17歲的

寵妃萬貞兒的愛情故事,

相信大家已是耳熟能詳。

殊不知,

朱見深不但專情、癡情,

還具有極高的繪畫天賦。

在他所有的繪畫作品中,

現爲故宮館藏瑰寶的《一團和氣圖》,

是其治國理念,

也是其性格特點最好的體現。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朱見深(1448~1487),明朝第九代皇帝,年號成化,廟號憲宗,明英宗朱祁鎮之長子,擅長畫神像。《一團和氣圖》畫於他即位的第一年,畫幅借用東晉儒生陶淵明、和尚慧遠、道士陸修靜“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理想,來表明自己對新的一年的期望。

《一團和氣圖》詳解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畫幅上的人物遠看好似一個大圓球,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是三個人擁抱在一起,三個人臉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爲一張臉。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絕。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其中,左首爲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爲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執經卷一端,團膝相接,相對微笑。第三人則手搭兩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頭,一手輕捻佛珠,是佛教中人。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此幅畫構圖合三人爲一體,“靄一團之和氣 ”,精妙絕倫。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頓挫自如,顯示出畫家的匠心巧思與高超技藝。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一團和氣圖》局部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一團和氣圖》局部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一團和氣圖》局部

構思源於歷史佳話“虎溪三笑”

從朱見深題跋中,我們可知此畫背後蘊含的意義。晉朝高僧慧遠,居住在廬山東林寺三十餘年,送客從不過虎溪。一日,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來訪,臨別慧遠相送,不知不覺送過了虎溪,引起虎嘯聲聲,三人相視大笑,世傳爲“虎溪三笑”。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此幅三教人物合抱一團,談論經書,喜氣和睦,正是當時“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現。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御製一團和氣圖贊

朕聞晉陶淵明乃儒門之秀,陸修靜亦隱居學道之良,而慧遠法師則釋氏之翹楚者也。法師居廬山,送客不過虎溪。一日,陶、陸二人訪之,與語,道合,不覺送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爲三笑圖,此豈非一團和氣所自邪?試揮彩筆,題識其上:

“嗟世人之有生,並戴天而履地。既均稟以同賦,何彼殊而此異?唯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雖近在於一門,乃遠同於四裔。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爲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噫!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披圖以觀,有概予志。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譽俗而勵世。”

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

明憲宗作此畫的初衷

故宮有一幅有趣、又有深意的畫,飽含着帝王的期望

《一團和氣圖》局部

一、期望全國朝野安定團結

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正月十七日,天順帝英宗朱祁鎮病死,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見深即皇帝位,以明年爲成化元年。因此,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應是成化帝即位接近一年半左右。出於對羣臣萬衆一心的期望,他繪《一團和氣圖》並附《御製一團和氣圖贊》的用意,與爲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平反,並承認代宗景泰帝的歷史地位有直接關係,對朝政的安定團結有積極意義。

二、體現“三教合一”思想

很久以來,儒、釋、道三教一直是影響我國文化的三大主流宗教,關係錯綜複雜。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對立,必然消耗國力、民力,不利於社會安定發展。憲宗所繪《一團和氣圖》乍看如同一人,實爲三者。圖贊中寫到:“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體現了內外合流、和睦相處的思想宗旨。有圖有說明,憲宗是想藉此圖、藉此寄語以期對世俗風氣加以激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