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初期,中國經濟發展還處於自力更生的狀態,不僅如此,中國生產的商品在國際貿易上深受外國人的喜歡,爲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人開始把鴉片運輸到中國販賣,並引誘中國人吸食鴉片。1871年,韋德在《英國政府藍皮書》中寫道:“在我看來,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於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

中國曾經是受毒品危害最大的國家,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商品像鴉片那樣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我們通過一組照片,瞭解當時民衆吸食鴉片的場景。

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菸斗連同菸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菸者。崇禎皇帝下令禁菸。因爲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菸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菸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臺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據稱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宮中試驗、服食丹藥,他的丹藥中就有鴉片,他給鴉片起名叫“福壽膏”。他不上朝藉口是頭暈、眼花,其實主要原因是縱慾過度,再加上鴉片的毒癮所致。1958年,定陵被挖掘後,科學家對萬曆皇帝的屍體進行化驗,發現他的骨頭中含有嗎啡成分。

清朝初期,中國經濟發展還處於自力更生的狀態,不僅如此,中國生產的商品在國際貿易上深受外國人的喜歡,爲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人開始把鴉片運輸到中國販賣,並引誘中國人吸食鴉片。

鴉片剛輸入中國的時候還算價格還算比較昂貴,一般普通老百姓還買不起鴉片,只有那些有權有勢的有錢人才能買得起,因爲鴉片能給人帶來一時的享受,所以吸鴉片就成了一種社會流行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在較短的時期內到處可見,從而導致了人們彼此之間發生連鎖性的感染,即所謂的“一窩蜂”現象。

雍正皇帝時期,每年流入中國的鴉片爲200多箱。雍正皇帝對鴉片深惡痛絕,頒佈了世界上第一份對鴉片的禁令。但是,鴉片的流入越來越多。到嘉慶時期,每年有5,000多箱鴉片流入中國。道光皇帝又拼命禁鴉片,還抓了幾個抽鴉片的王爺。但是,到林則徐去廣州禁菸時,每年流入中國的鴉片就高達1萬餘箱。

19世紀中期,當時清朝吸食者人數超過了數百萬,白花花的銀子都讓英國賺走了,普通老百姓沒錢吸鴉片,男的則把自己的妻子兒女賣了換取錢財來購買鴉片,得妻離子散。而那些吸食鴉片的女性,爲了能吸上一口,不惜用身體交換。

19世紀清朝書籍曾有過一段對鴉片吸食者的描述:“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爲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在當時民間還曾流行這樣一句民謠:煙癮一來人似狼,賣兒買女不認娘。

士兵染上鴉片變得無力戰鬥;農民染上鴉片變得土地荒蕪,四處流浪,爲了能夠吸食鴉片造成社會混亂;宦官子弟吸食鴉片變得貪污腐敗嚴重,名不聊生,導致被各侵略者喊作東亞病夫。

1871年,韋德在《英國政府藍皮書》中寫道:“在我看來,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於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鴉片不僅使人散盡家財,還沒有根治的法子。每個鴉片吸食者的道德品行和身體素質,都在持續性下降。不過,鴉片的危害甚於酒精,因爲沒有證據表明,酗酒會令人臭名昭著。”可見,吸食鴉片的真正危害在於敗壞身體,毀滅道德和名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