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星期一雨轉陰

這兩天我的心情不是一般好,因爲有一個大任務被我們完成了。幾天前,雙溪社區的陸榮法書記把我和楊金良找到辦公室,讓我們倆創作一首老百姓聽得懂說得來的順口溜,內容就圍繞這次“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中居民們提出的養家禽、用柴爐、停車難等問題。

我跟老楊回來後兩人各寫了一首順口溜,交給陸書記,我們事先沒有商量,這麼做是希望彼此不被幹擾,有更好的創意。陸書記看完小樣後,綜合我們兩個人的內容又進行了修改,大家反覆推敲,就想把順口溜寫得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

這不,這首《雙溪社區文明公約順口溜》終於完成了——

全體業主大家好,社區公約要記牢;

文明創建好風貌,習慣養成最重要。

垃圾分類要做好,亂堆亂放清理掉;

柴爐燒水不要搞,污染環境引火燒。

小區養雞不地道,流感病毒命難保;

養狗繩子要拴牢,傷害路人不得了。

自覺把雞都殺掉,文明遛狗安全保;

希望大家都做到,環境優美大家好!

陸書記到我們雙溪社區才2個月時間,不過農民出身的他對這裏的居民特點把握得很準,不僅有想法,行動力也很強,很多人都服他。

這不,關於順口溜的推廣,他很快就有了方案:將順口溜張貼上牆,並用嘉興土話錄進小喇叭,由志願者隊伍巡邏時循環播放進行勸導,經社區居民口口相傳,營造人人爭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圍,並聯合城管綜合治理。

陸書記還一再關照我,組織社區大學的130多個學員先進行學習,然後再由他們去各自的小區進行宣傳推廣,黨員、居民小組長包括家裏的小朋友都是宣傳的好幫手。

說實在的,順口溜編好了,但還沒推行,我心裏沒底,不知道效果如何,就想找兩戶人家先試試水。

我跟老楊來到了雙溪花園41幢的孫師傅家,孫師傅今年80多歲了,一向節儉的他總愛用小柴爐燒水做飯,鄰居們意見很大。我們過去的時候,他正好在用小柴爐燒水,見到我們他有點不好意思。

“孫師傅,我們最近編了個順口溜,讀給你聽聽,你聽聽看編得好不好。”我打破僵局,用嘉興話把順口溜唸了一遍。

孫師傅聽得很認真。他告訴我,順口溜編得很好,他聽懂了,也知道該怎麼做了,等把這一捆柴火燒完他就不再用小柴爐了。但是孫師傅給我們提了一個要求,他家不燒了,其他人家也都不能燒,不然就是欺負他了。

我跟老楊向他保證,只要給社區時間,一定可以做到,我倆還誇他覺悟高,孫師傅挺開心的。之前我們開會的時候陸書記跟我們說過這樣幾句話:宣傳到位,勸導到位,留足時間,處置到位。要想居民們馬上改變觀念很難,留足時間很重要,這樣纔會避免新的矛盾產生。

18幢的李阿姨在小區裏放養了5只雞,居民們在樓梯上、草坪上不止一次踩到過雞糞,大家怨聲載道。但是李阿姨爲了她的小孫女能喫上放心雞蛋,不管業主委員會和居民小組長怎麼勸導,就是不肯殺雞。

這次,我找到了她的小孫女,教會她說順口溜,讓她回去背給奶奶聽。昨天,小姑娘蹦蹦跳跳跑來跟我說:“奶奶今天就殺雞了,她說等到國慶節過掉,家裏的雞都會殺完的。”

“找準軟肋”這個方法還真管用,小孫女背一首順口溜,就解決了我們的“老大難”問題。

昨天跑步的時候遇到老李,他跟我說,馬上要清理樓道了,讓我對他這個殘疾人手下留情,不要把他放在小區草坪上泡沫盒裏的蔥給清理掉。我把手機裏的順口溜發給他,告訴他泡沫盒裏的蔥必須清理掉,如果他需要,我以後可以天天買蔥給他送過去。老李說“那算了”,讓我幫他把蔥搬到陽臺上,臨走的時候他跟我說:“順口溜編得挺好的。”嘿,這個老李!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將心比心,我能理解這些老人把舊沙發放在樓道里,看到有地就想種點小蔥、大蒜的做法,畢竟幾十年的老習慣了,一下子很難改掉。但是我也經常跟他們說:“我們現在是在小區,不是在鄉下,你們現在每個月都有退休工資,以前在鄉下有啥啊?”大家都是老鄰居了,我又是做老師的,多上門去說幾次,他們還是會理解的,做思想工作就是要反反覆覆。

9月13日下午,陸書記通知我作爲鄉賢代表去開會,參加會議的有雙溪社區議事會、鄉賢會全體成員,以及雙溪花園和景湖花園的業主委員會成員,主要是針對“三大”活動和大整治工作中居民反映的突出問題商量解決方案。

前期居民們提出的問題主要有四大類:一是養家禽、樓道堆雜物、養狗不拴繩等“老大難”問題;二是個別居民亂停車,給其他人出行造成不便;三是雜草清理不及時,影響小區美觀;四是電瓶車放在樓道里充電存在安全隱患。

第一個“老大難”問題,主要是依靠順口溜、勸導等方式改變居民們的觀念,逐步提升素質。第二、第三個問題,物業的楊經理主動認領了,他參考了別的小區的做法,打算用隔離樁、告示牌和保安巡邏等方法,至於清理雜草,物業已經請了2名專職人員,而且還買了機器,以後會每個小區輪流作業。

現在就剩下最後一個電瓶車充電的問題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光是坐在一起討論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估計會擱淺吧?

誰知,大家都反映,很多電瓶車在傍晚五六點就被停在樓道里充電了,幾輛車堵在一起,既影響了居民通行又不安全,大家建議最好是能找幾個點統一安裝充電裝置。

會議結束後,陸書記就拿着捲尺和記錄本帶着大家依次來到各個小區,最後在景湖花園和雙溪花園一共確定了5個合理位置,安裝電瓶車統一充電裝置。

我們在現場選址的時候就有居民對這一做法拍手稱好,有一個大姐開心地說:“電瓶車在樓道里充電就好比裝了一個定時炸彈,現在終於可以安心了。”

走了一圈,事情辦完了,下班時間也剛好到,這個辦事效率真高。

(南湖新區東柵街道雙溪社區雙溪花園小區居民王桂生口述,晚報記者陳培玉採訪整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