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不论你是00后90后还是80后,这么说吧,如果你不是正处在焦虑之中,就应该正在通往焦虑的路上。

焦虑可不分职业,管你是5万年薪的蓝领工人还是15万年薪的北漂白领,又或者是50万片酬的电视演员,前两天《欢乐颂》里的口嗨男王柏川的扮演者张陆就发了一篇微博文章,把自己后青年时代的焦虑交代了一下。

作为30+的有娃青年男演员,张陆做过演员、开过公司、有持续很长时间的迷茫和困惑,愁的时候也曾经大把大把的掉头发,光鲜如演员不也一样有属于他年龄段和身份的焦虑?更何况现实中绝大部分收入还赶不上演员的“苦逼中产”呢,说起“后青年时代”的焦虑,可能他们更有发言权?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把44岁以下的人都划入了青年范畴。中国共青团对青年人的定义则是14——28岁,而今年第一批90后刚好满了28岁,所以“后青年时代”针对80后咯?

毕竟90后已经全部成年,“后青年”与“准青年”早就开始了互相抢饭碗。

这恐怕是后青年群体在职场上最为焦虑的一个存在了。上有70后领导资本碾压,下有90、95后新生力军虎视眈眈,好不容易混到个中层,论创意赶不上年轻人,论实力拼不过老板。房贷、车贷、养娃三座大山一压,殚精竭虑一点不夸张啊。

最近新出的“二胎政策”,佛系90后还苦苦挣扎在婚恋门口,年近50的70后基本丧失生育能力,后青年群体自然精准的被“选中”要扛起为祖国多生孩子多种树的大旗。

作为一出生就赶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后青年群体不禁扬起45度脸发出一个灵魂拷问:你是不是在逗我?

出生的时候,成为了第一代独苗。

考大学赶上扩招,1996年大学毕业后赶上国家不包分配工作,体验了一把毕业即失业的酸痛。

找到工作赶上取消福利分房。

谈恋爱努力工作攒钱准备买房了赶上了中国楼市“火了”,房价涨势如潮。如果说90后的小年轻有“穷人的自觉”,那么80后的后青年群体可以说是明知山有虎还要向虎山行。

价值观相对90后仍然比较传统的后青年群体囿于长辈的高压,孩子已经生了。

两个人赡养四个老人,随着父母年事日高,距离还是越近越好。

孩子长大上学需要户口

。。。。

这一切都是必须买房的硬性原因。

终于小心翼翼的过上了每月固定房贷车贷的“稳定”生活,却发现自己还是没能追上时代变化的速度,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好不容易下载了公司同事都在玩的直播app,看了两眼嫌烦还是卸载了。

突然间就体会了当年父母抗拒新事物的心理。

内心一阵恐惧焦虑

是不是就这么被时代抛弃了?

养老人带孩子拼命工作不掉队,从以前三年都不进一次医院到现在已经能准确的辨别出疼痛的脏器名字,再贵的眼霜也不能抵挡一夜醒来眼角突然多出来的一条条细纹,看着健身房年轻小伙单手伏地挺身毫不费力,后青年群体的大叔们还是叹了一口气。

后青年群体的焦虑,也包括身体。

在各种焦虑的围追堵截下,后青年群体对自己的人生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当初的选择都对吗?

如果当年选择了创业?

如果结婚没听父母的话?

如果坚持了丁克?

如果当初没来北京?

如果早几年买房?

如果那支股票。。。。

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会有那么点不一样,看起来至少比现在好吧?

作为后青年群体的代表人物---张陆,最近主演的一部微电影《平行线》就用一种科幻的方式,来了一拨儿人生重来的代尝体验。

假如人生可以重新来过。

同样作为科幻类型,《蝴蝶效应》、《源代码》等同类“回到过去”题材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平行线》这部科幻短片基于现在中国社会年轻人面临的焦虑而想要不断的做出新的、正确的选择的心理,算是一个切合时代焦虑症结的不同意义的电影。

也许你会羡慕张陆扮演的男主角的人生际遇。

也许在看过了不同的人生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像张陆在文章里说的一样,

“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路,走下去,就对了”

如果你也身处焦虑之中,《平行线》或许值得一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