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石鲁艺术文集》,石鲁著;叶坚,石丹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大家很客气,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对于自己的习作,要求应该更严一些,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继承传统和反映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很少,这次出来是要求教于大家的,现在来到西子湖畔,有很多新的感受,也对如何表现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要很好地琢磨,还需要一个琢磨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新鲜感觉是至关重要的,但还要深入地理解。

我们在西北久了,对黄土高原的风物人情印象要深刻些。像华山,它是那么浑厚雄伟;陕北也另有风味,像洪水刚刚冲刷了的大地。看惯绿洲景观的人,会觉得它太干枯,但它有它的美。大自然给我们这样许多启发,古人如荆浩、关仝,也找到了雄浑的特色。

比如表现陕北黄土高原,古人的皴法没有合适的,这就要研究皴法的来源,在自然中寻找新的皴法,以自然的结构特点来提炼。如华山,江苏的画家说是找到了荷叶皴的老家。当然是先有华山,而后有荷叶皴。荷叶皴,也许是先皴了才加以“荷叶”之名的。也许是先找到荷叶的形象,再来表现华山所形成的皴纹。在学习传统中,常常谈到师承关系,但是谈到最后,还是回到师华山上来。他们当然不是如实地描写,才得到了法。他们借助了荷叶,也找来了魏碑,也找到了诗,很广泛地吸收了多种滋养,才找到了新的法。

恩格斯论风景画,谈到人的意识和风景的关系,谈得很好的,须要深入学习理解。陕北高原虽然树少,但也有生气,它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陕北的人,也和山一样纯厚。要创新法,首先是感情问题。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过去如此,今后也如此,这是艺术的法则。重视 生活,必然要重视传统。

我们在创作中怕两个东西:一是如实描写,画不来艺术;其次是如法炮制,表现不了不同的感觉。

注:1961年11中旬,美协西安分会国画创作研究室的习作展览巡回到杭州。浙江美协和浙江美术学院于11月16日下午在浙江美术学院召开了观摩座谈会,石鲁代表西安画家作了学术性发言。本文根据会议记录及档案资料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