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跟我们的文章一起来了解“三伏天”的起源、 三伏天确切日期,以及小暑节气有哪些我们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北京时间7月7日11时42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我国将进入“烧烤模式”、“蒸煮模式”,是一年最炎热的开始!虽然还未到最燥热的极点,也要注意防暑降温。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那么,关于传统节气小暑和“三伏天”你了解多少呢?

跟我们的文章一起来了解“三伏天”的起源、 三伏天确切日期,以及小暑节气有哪些我们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天的由来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小暑三候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暑”分为三候(气候特征):“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描述的是带着热浪的风从大地刮起,蟋蟀从田野转到庭院墙角下避暑,而老鹰则时常在凉爽的高空飞翔。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2019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9年小暑节气从7月7日开始,至8月22日或23日结束。

2019年三伏天时间:共计40天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廿二)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由此可得,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可得,2019年三伏天总共40天。

三伏天的日期怎样确定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小暑,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我们应注意这些

面对即将到来的“三伏天”,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

饮食调理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苦瓜、冬瓜、茄子等清热的新鲜蔬菜,多吃莲子粥、绿豆汤、薏仁粥等解暑饮品;

生活和工作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动多静,规律睡眠,不要熬夜。

资料来源:

1.三伏天的由来

2.7月7日迎小暑 三伏天即将开启!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来源:汇盛健康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