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圳论评论员 王森

在滴滴顺风车业务陷入困境的当口,北京公交集团推出了“网上预约、合乘出行”的“准门对门”公交出行服务。

北京公交集团此前已经推出了商务班车和快速直达专线,主要针对一些单位员工相对集中的“小区到单位”通勤需求开设班车。小猪、滴滴、哒哒、嘟嘟等企业,在一些大城市,也有互联网通勤巴士预定服务。“合乘巴士”区别于已有的互联网“专属巴士”之处在于,“合乘巴士”意图解决市民临时的出行需求,不需要提前预定。据相关媒体介绍,北京公交集团推出的新服务,能够让市民像约网约车一样约到“合乘公交”,满足他们个性化的临时乘车需求。

“合乘公交”靠谱吗?其前景如何?会不会成为以骗取补贴和投资为目的的虚假“共享经济”模式?人们往往会对新事物产生疑虑,这样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北京公交集团之前的商务班车服务,每天只有约三万人使用,相对于北京两千万级的城市人口规模,服务效率确实不高。一些互联网企业因为没有找到班车预约服务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也悄然关停了相关服务。与小汽车、自行车这样针对个人出行较为方便的交通方式相比,把动辄十数人以上搭乘的巴士共享出去,显然是难度更大。

“合乘公交”怎样避免成为鸡肋项目,不至于让政府补贴和企业投资打水漂,找准定位是关键。只有找到了合乘公交的用户群,才能有针对地完善相关技术和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唯有满足了目标乘客的需求,让他们在“合乘公交”过程中体验到便利、舒适的服务,才能让“合乘公交”借势“共享经济”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

“合乘公交”需要明晰自己的业务定位,不能把自己当做“快车”、“顺风车”的“敌人”、“替代品”,而要和“共享汽车”模式拉开差距。这就需要科技企业给运输企业赋能,利用科技,解决巴士共享的难点,提高巴士共享的效率。“合乘公交”需要解决的是市民并不是那么急迫的、较远距离的出行需求。诸如腾讯、阿里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城市的用户出行习惯,发现城市人口流动的一般规律,找出与“合乘公交”潜在需求相匹配的市民群体,运输企业可以在设计公交运行线路上提早一步,不是被动地迎合需求,而是主动去寻找需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等车时间,也能节约公交公司的成本。

今年4月,2018公共出行交通峰会在杭州举行,在这场以 “科技创新、低碳出行”为主题的会议上,相关专家提出了“共享公交”的理念。科技企业已经给传统的公交运输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公交企业应当认识到“科技赋能”对企业升级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推出“合乘公交”业务之时,主动“借东风”。

“合乘公交”也要找准自己与传统公交的服务差异:“合乘公交”要主打个性牌、舒适牌。用户愿意付出更多车费乘坐“合乘公交”,说明他们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如今,公交绿色出行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但传统公交对有车一族吸引力并不大,比如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市民认为开私家车很“麻烦”,有可能堵车,停车也是个难题,然而,坐公交也不够方便,例如一家人出去看电影、吃饭,老人、小孩的舒适度不能保障,出去购物,大包小包可以放在后备箱,但带上公交就很累赘。“合乘公交”应该看到这些市民出行的尴尬,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合理地配置车辆,提供诸如满足家人出行的相对高档的客车、能够堆放货物的巴士。在服务上下功夫,让市民体验到比开、打车便宜,但体验也不差的公交。

公交较为环保,而且能够纾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合乘公交”如果能够发挥作用,给城市交通带来的积极作用不会小于网约车。在明晰了定位之后,“合乘公交”运营企业借鉴多方资源,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未来大有可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