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一位博主來上海挑戰三天兩夜不用現金支付,全程記錄發在網上。視頻中,他的朋友吐槽道:挑戰?呵呵,這根本是我們的日常,你挑戰個X!網友們也紛紛表示,在大陸三天兩夜用現金支付纔是挑戰吧……

臺灣博主“Men's Game 玩物志”5月16日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記錄了他在上海挑戰三天兩夜不用現金支付的經歷。

在挑戰之前,他首先做了一個說明:

很多大陸朋友說臺灣落後,其實臺灣並不落後,臺灣在20年前就實現了信用卡支付,而信用卡是全球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只不過,信用卡一般用來支付單價較高的東西,而像一塊兩塊的小額消費,則一般會用現金,因爲用信用卡結賬速度太慢,要刷卡,還要簽名。

博主總結說,移動支付之所以普及,是因爲它連小額支付都可以使用。

於是,他來到上海,挑戰不用現金支付。

他在便利店裏買礦泉水、下館子喫飯、看展覽、線上打車、朋友停車支付等等,全部線上支付,從來沒用過現金。

而他的朋友則犀利吐槽:這根本使我們的日常,你挑戰個X……

這位朋友吐槽完還貢獻了一個呵呵:挑戰?呵呵……挑戰我不要笑出來嗎

臺灣博主也笑了,他最後總結說,臺灣人來大陸,看到支付成功會很新奇;而大陸人是看到臺灣人很驚奇的表情的時候,很驚奇……

網友吐槽>>

許多在大陸生活過的臺灣人現身說法:我已經半年沒用過現金了……

大陸網友也表示,身邊的100塊現金,已經放了三個月了……

YouTube上,許多臺灣網友紛紛表示羨慕:好酷哦,希望臺灣也可以進步成這樣。

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現在的大陸,用純現金生活72個小時,纔算挑戰吧……

手機支付>>

美媒: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引領全球移動支付發展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5月24日發佈的最新數據,2018年一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09億筆,金額達7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逾17%和16%。在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三大類中,移動支付增速最爲明顯。中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社會”,並引領了全球移動支付的發展。美國“商業內幕”網站近日發表文章,肯定了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前景。

文章稱,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遠遠超過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移動支付在中國的崛起,一方面是因爲信用卡的普及率不高給了移動支付成長的空間,另一方面要得益於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社交應用軟件的快速發展。

2016年以來,中國遊客們就開始扮演交流使者的角色,以需求拉動供給,助力支付產業的“中國模式”向外輻射。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巨頭則是中國支付業向外輸出的主力軍。今年初,支付寶宣佈進入以色列、迪拜。至此,支付寶已覆蓋全世界近40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外擁有9個本地錢包伙伴,遍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另一移動支付巨頭也不甘示弱,截至今年1月,微信支付接入的國家和地區也已增加至25個。

臺灣消費與移動生活現狀>>

OPPO、小米橫掃臺灣 本土品牌日漸衰落

在臺北街頭,隨處可見把玩手機的年輕人,這和任意一個國際大都市並無異同。從安兔兔2017年初發布的數據來看,臺灣熱門手機品牌除蘋果外,大部分份額都被臺灣本土手機品牌HTC、華碩,以及日韓品牌索尼、三星所佔據。然而親臨臺北,我們卻驚訝的發現,國產智能手機產品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已經成功擠佔臺灣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當然,蘋果從來都是最受關注的手機品牌。不過,受制於消費能力以及蘋果高昂的定價,iPhone X在臺北並沒有如北上廣一樣普及。在臺北,蘋果手機很常見,但絕大部分機型還停留在iPhone 7 Plus這一階段,消費者換機的慾望並不強烈。

臺灣人在大陸>>

就算天橋上貼膜 我也要留在大陸

" 最苦的時候,我甚至想過就算在天橋上貼膜,也要留在大陸發展。"在日前召開的"海論十年 精彩無限"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上,講述者鄭博宇的一番話讓現場觀衆感觸良多。

用鄭博宇的話說,他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臺灣青年。他曾因登陸交流活動對北京一見鍾情,此後直到2015年纔有機會與大陸"親密接觸"。那年,他因緣參加了第七屆海峽論壇,正是這次經歷,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更具信心,並決定來大陸尋找機會。"大陸很多城市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它的發展,每一次來都感覺到這裏在變化,這是一個讓你感受到在往前走的地方。"也是在那一年,鄭博宇邁出了在大陸發展的第一步。

在北京有盼頭 再回臺已不習慣

" 我是2012年到北京的,那時還是太平洋的風,大陸人對臺灣的好奇還沒有減退。我那時一方面訝異,一方面也自覺羞愧──我知道大陸人看臺灣總是看到好的一面,而臺灣則相反。"

今年是郭雪筠首次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她在子論壇"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以《現在的臺灣青年,已不是昔日的》爲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用一個臺灣年輕人獨特視角,講述近幾年在大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 你想象不到臺灣有多悶。我最好的朋友,一個很聰明的女孩子,獲得美國名校學歷,她畢業後只能在臺灣液晶面板廠上班,收入在臺灣已經算很好了,每月4萬元新臺幣(約8584元人民幣)。在臺灣做到公司管理層很難,哪怕稍微小主管都要等到40、50歲以後,中老年人長期佔據位置。"郭雪筠對澎湃新聞說,如果以中老年羣體作爲社會中堅力量的社會,難以創新。

(北京時間綜合,資料來源觀察者網、澎湃新聞等)

看你愛看,爲你精選。北京時間用戶羣現已開放,歡迎大家掃小編微信,進羣和北京時間核心用戶一起聊新聞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