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平價或者以低於價值的價格(二馬點評:這個算是比較型的高估)賣出一下股票,因爲我們需要自己抓住低估更多的機會。以二馬目前的認知,二馬認爲五糧液跌破17-18倍PE就是低估了。

同時因爲最近二馬有一個動作,就是在115元清倉了手上五糧液最後的倉位。這個動作又和二馬說的高拋低吸吻合。不少球友提出問題,爲什麼要在這個價位賣出五糧液,這個價格五糧液高估了嗎?價值投資者要不要做高拋低吸?二馬已經被貼上了價值投機者,趨勢操作者的標籤。

下面二馬還是要爲自己正名。二馬是標準的價值投資者。那麼下面就涉及一個問題,做了高拋低吸的價值投資者是否還是價值投資者。

霍華德-馬克思對於價值投資是這樣定義的:根據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買賣操作,低於內在價值則買入,高於內在價值在賣出。

關於高拋低吸,如下是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觀點。

1、巴菲特的觀點是(參見《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市場先生篇)

當然,有時候,市場會高估一個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賣出我們的持股。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平價或者以低於價值的價格(二馬點評:這個算是比較型的高估)賣出一下股票,因爲我們需要自己抓住低估更多的機會。

2、格雷厄姆的觀點(參見《聰明的投資者》--投資者與市場波動篇):

股票價格低於其公允價值時買入,高於其公允價值時賣出。聰明的投資者應該能發現反覆出現的熊市與牛市,在熊市買入,在牛市賣出。

這麼多價值投資的巨V們都在強調高拋低吸,爲什麼到了A股,高拋低吸就變得罪不可赦呢。

總結一下:價值投資巨V都認可高拋低吸。二馬也認可。下面我們說說如何進行高拋低吸。就如同我們經常聽說的話是要做正確的事情,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界定正確的事情。對於高拋低吸來說,同樣如此。關鍵是界定高與低。

首先對於估值來說,高與低本身就是相對的。那麼既然是相對的。就需要一個參照物。而且每個行業的參照物還不一樣,同一個行業不同時期的參照物也不一樣(以中國平安爲例,2007年時TTM 高達90,到了2010年時TTM 降爲40多,這個40多算低估嗎?而現在15倍的TTM 有人說高估了。)。

那麼到底如何設定參照物纔算準確呢。二馬認爲參照物需要從兩個維度來定義,一個是絕對維度;一個是相對維度。絕對維度可以參考10年國債的收益,在加上3個點的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到底加多少,還要看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去年二馬給朋友推薦50元的五糧液時,就是參考10年國債的方式。二馬是這麼測算的:五糧液當時的PE是15倍,分紅率50%。這種情況下,可以取得約3%的股息。同時存留利潤打7折。這樣企業利潤收益約5%。同時考慮未來幾年五糧液5%的增長率(二馬認爲高端白酒還是可以做到這個增長率的)。這樣每年就有10%的複合增長率。應該說還是不錯的。

但是在二馬推薦買的的時候,很多人是以相對估值爲錨的。他們已經悲觀到參考2013、2014不足10倍的歷史估值,認爲沒有跌透。

低估是一個區間,並不是一個絕對的PE或者PB數值。以二馬目前的認知,二馬認爲五糧液跌破17-18倍PE就是低估了。但是不排除未來五糧液再也回不到這個估值。我們總是總結歷史,但是未來又充滿了變化。

再說二馬對於五糧液的賣出,這個清倉點位是符合二馬之前的設定的。二馬對於五糧液的估值定位爲:15倍PE低估,20倍PE是合理估值;25倍以上高估。30倍PE清倉。而二馬清倉當天的TTM 爲30正。但是你說二馬的估值定義是否會偏保守?把清倉位置定義爲35倍PE是否更合理。

這裏其實涉及二馬的一個核心理念。買賣時,不追求絕對的低估和高估。低估是區間,高估也是區間。二馬買入五糧液是從59元,一路買到46元的。對於賣出也是一樣,在高估區賣出就行了。

(報告)二馬由之,價值投資八字真言:買好公司,高拋低吸

追求更高的買點和追求更低的買點是一樣的,都是人性的貪婪。其實看看上面的10年估值圖,五糧液大多數時候是低於25倍PE的。在30倍賣出應該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馬總結一下:

1、高拋低吸本身就是價值投資的標準動作;

2、估值界定有絕對參照物,例如國債收益加風險溢價,和相對參照物(歷史估值區間)作爲買賣估值區間。兩個參照物最好綜合起來看。

3、股價到了合適的空間就可以進行操作。不要追求絕對的高估及低估。追求絕對高估和低估也是一種貪婪。

二馬說了這麼多,您現在認可高拋低吸了嗎?

作者:二馬由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