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Inter-Youth国际青年展

中国的艺术教育与艺术创力取得了非凡的发展,全国美院毕业季成为社会艺术文化旅游、艺术市场关注的热点,学术思想支撑的创造力与热闹非凡的各式各样的秀场展示着青春季。艺术个性与自由、创造力与创新、就业与创业等诸多间题如何?在此,“凤凰艺术”专访了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井士剑,就“Inter-Youth国际青年展”这一展览所围绕的种种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中国的艺术教育与艺术创力取得了非凡的发展,全国美院毕业季成为社会艺术文化旅游、艺术市场关注的热点,学术思想支撑的创造力与热闹非凡的各式各样的秀场展示着青春季。时至今日,高等美术学院立德树人的大学之道如何践行在学院之外、社会之内、国家之任、多元世界的整体关怀与常态。艺术个性与自由、创造力与创新、就业与创业等诸多间题如何?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青年艺术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弘扬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传统、倡导时代精神。“风凰艺术”就“Inter-Youth国际青年展”对该展览的艺术总监井士剑进行采访,就他是如何创立开启一个学院的青年学院之子的创作展,并砺志多年将一个学院展览发展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览的历程和思考。

对话“凤凰艺术”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凤凰艺术” X 井士剑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Q:中国美术学院的“Inter-Youth国际青年展”要到鲁美去行巡展,它已经在四川、苏州等地巡展。

井士剑:

这主要是我们今年有一个国家艺术基金推广项目。另外我们的Inter-Youth已经办了这么多届,它有了一定影响力。它是每一届都具有学术主题研究的系列展览。

Q:“Inter-Youth青年绘画展”已经是第四届了,展览已经办了七次了,包括它的前身(世纪之星),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长期的学院青年艺术的展览。那么你们当时做这个展览的宗旨是什么?

井士剑:

“Inter-Youth展览”引进全球当代艺术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邀约世界青年艺术家以绘画进行年度主题展览,它是推动学校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和他们走向社会的起点。


每次展览是分为一个“国际著名大师特邀作品展”和“Inter-Youth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国际著名大师特邀作品展”是邀请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家如卡普尔、李禹焕、尼尔·劳赫、提姆·艾特尔、安塞姆·雷尔、杨福东等人的作品。因为“青年”是创造力的代名词,不是年龄的概念。众多著名艺术家在年轻时就展露光芒,成熟之后的作品更具有创造力。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李禹焕(Lee Ufan)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尼奥·劳赫(Neo Rauch)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蒂姆·埃特尔(Tim Eitel)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


另外一部分就是全球青年艺术参加的“Inter-Youth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是具有鲜活创造力的艺术家们。通过这样一个二合一的展览,呈现一个具有高点和创新点的艺术展览平台。

Q:可以具体说一下这一点吗?

井士剑:

首先这是一个学术系统的展览,比如第一届“N种方式”,强调艺术多元方式和创新实践;第二届的主题是“艺术家手稿”,关注艺术家本身;第三届的主题是“艺术·家书”,第四届是“东方来信”......比如说提为了提高创作。因为对于美术学院而言,不仅仅是传承,它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作,这才是艺术最原初的动力,它和科学基础是一样的。所以它不仅仅关怀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它依然关怀了社会诸多的问题。它关怀了社会的阶层,它关怀了社会的问题,他关怀了社会的生态,更重要的是它这种生态不仅仅是自然生态,也包括一些人文生态。比如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今年的“Inter-Youth展”,邀请到的策展人就是一位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学者。在中国我们更加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创作,坚持强调更多的创新人才,来成为我们这个国家发展的最初的原动力。



今天,所有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更加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去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也恰恰在我们做了展览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很多类似于艺术家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另外一个点,促使我们做“Inter-Youth”这样的一个展览,选择这样一个方向的契机,我想它更加强调的是绘画。在今天这样一个跨媒体时代,绘画作为一切艺术的方法论,我想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最初是以人的精神,人的体验来去更加深入的探讨在人工智能要到来的时刻,绘画如何成长,如何延续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强调的是绘画,多元艺术媒介影响条件下绘画的本然的东西。那就是技术和技艺对思想和对idea的一种厚爱或一种呈现。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第四届 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展览单元“携·地下室”现场


第三点,促使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巡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我们这样一种优秀的,代表了学院精神时代精神传承,传递到社会当中去,这是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为了那个技艺或者方法,还要让它能还原到社会当中去。什么是社会的问题?什么是生态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些学生的创作中关注生态,这才是我们社会的本然。这种在学院里的关怀,如何到社会上去。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Valentina Daga / Posters / 286 cm x 47 cm /inchiostro di china su carta, 7 rotoli per /2015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Harine Suthan / the early bird / 30 cm x 21 cm /wax on paper /2017


第四点,我们让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直接和我们今天的学生进行一种交流。这也是跟在学院里受教育和在美术馆里看展览不同的,这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艺术创造是如何发生的、在什么时候发生的,艺术创作和年龄的问题、和时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点,就是关于这样的一个展览,我们是否能做一种反思、一种批判,它不同于学院自己做的展览,它更关注自己的教育体系,在这里面它可能有反教育体制中那种墨守成规的体系,它使学院真正成为一种关注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criticize批判,这种批判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会为新的艺术或说社会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态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在“Inter-Youth展览”几次获奖的作品中,一方面呈现出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对抗、共存的一种关系。有些艺术品中也涉及到一种审美在这个时代的脱变。审美已经深入到每个国家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去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大美,来渗透到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当中去。


第六点,在某种意义上,艺术以独特的方式关爱社会,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注重于艺术背后的和未知的那种可能性,也是我们艺术所关爱的,那就是艺术样式本身的批判性和形式的批判性,这也是“Inter-Youth”的宗旨。艺术语言的本体性批判。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烟雨蒙蒙中的喀斯喀特湾(Cascade Cove in the shadow of 150,000 bones)亚历克斯·蒙太思(Alex Monteith) | 电影短片(Vedio) | 13' | 2015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斜倚着头的朱莉亚(Reclining Head of Julia) | 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木炭条、丙烯、粉笔、墨汁、纸本(compressed charcoal, acrylic, graphite, chalk and Indian ink on paper) | 57.8cm ╳ 75.6cm | 2011


第七点,也就是我们的困惑与担忧。面对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Inter-Youth”也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我们如何从学院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的一些问题,去思考我们未来性的问题,展览如何办下去,它办下去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继续办下去的这个展览和国际上的对话是如何的。我们今天这种在艺术上的交流,不是简单沿着古丝绸之路那一个概念,艺术创新,迎接与开放的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如何延续下去。我觉得在今天是最重要的。

Q:我觉得我们要结合一下这时的大形势,最近的热点是毕业季,全国的八大院校,各个美院都在举办毕业季的各种汇报展。我觉得可以从这个时间角度开始,从青年艺术家的话题切入,因为确实毕业季就意味着学生面临从学院教育走向社会的那一步。同时我们知道今天美术学院的招生数量是相当之大的,而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实际上最后坚持做艺术的人很少。也许因为社会对艺术家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在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肯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展览,比如说“Inter-Youth”这个展览,作为一个很好的案例,针对当下的这些社会现象来具体的说一说。

井士剑:

在某种意义上,像“Inter-Youth”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他们在艺术探讨方面有着卓然的成绩,这种艺术探讨,不仅仅是艺术形式,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一种艺术观点和一种艺术姿态。它甚至在哲学范畴上在美学范畴上,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因为这种关爱其实是对自然的关爱,对科学的关爱,对人本身的关爱,同时又返回到一种反思,我觉得这是今天当的一个最重要的。同时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他们在弘扬中国特有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方面也做得非常优秀,他们中也有人能够创作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作品。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去弘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那它已经具有了这个时代新的艺术形式的讨论,和新的形式的呈现。由此,我们才能创作出区别于以前那种体制创作的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以前的)copy。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Salome Tanuvasa / In a Midnight Hour / 1215 mm x 825 mm / Paint on Paper / 2018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Noh, Sangho / P-073/ 29 cm x 21 cm / watercolor and carbon paper drawing on paper / 2018


在今天我们的主题性创作依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更好的反映这个时代,它需要新的艺术形式,赋予它新的艺术生命。因为人类的眼光在改变,人类的视觉在改变。当然,在这种改变中他们的共同关注点,依然是人的生存。在社会、时代在进步的这样一种大的关爱之下,进行这种讨论。所以我觉得“Inter-Youth”这样一个展览,它有着与毕业季同样某些要素,但是超越了毕业季。为什么这样讲?我们每次展览都有一个主题。

Q:“Inter-Youth”相当于中国美院,或说是反映青年艺术家精神面貌的一个IP,相当于一个身份的象征。

井士剑:

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个IP。其实国外很多美术学院、艺术机构、学术团体及青年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我们这个展览,这包括我们邀请的一些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和学者来参加我们展览,他们也非常重视。焦点聚集于中国美术学院“Inter-Youth”的这种开放的、具有创新性的活力。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Megan Strazzulla/Wearing a Hawaiian Shirt in China/综合材料/2018

Q:我们想知道的是这种中西方的国际交流在展览中的体现,除了把一些大牌艺术家的作品邀请来跟青年艺术家作品有一起展出,此外,还有一些什么可以具体分享的?比如介绍一下他们有什么样的互动,而这些互动对今后的学院教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井士剑:

我们每次都有研讨会,并且每届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概念,“N种开始”,强调了全球多元的不同的文化聚集。这其实是我们第一届展览所讲的一个主题概念。第二届展览主题是“实验·绘画”,关于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的报告,我们想探究艺术家创作背后的东西。第三届我们讨论的是“艺术·家书”的概念,提出这一概念的主要意图是更加关注研究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生活和社会结构当中,这种艺术的传递,学院和当代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第四届,是“东方来信”,我们作为东方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和改革开放到今天取得很大成绩的一个国家,来邀约世界,并展现出与世界共建的艺术文明。


所以说我们每一届展览都是递进的,我们做大量的学术研讨,研讨会汇集了全球各个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包括中国的。我们来讨论艺术在今天是如何发生的?艺术如何延续下去?艺术可以如何交流?我们出版了《如此》、《如在》、《半透明》等系列丛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很大程度地贯穿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教育当中。我想不仅仅在中国,哪怕在全球,也没有这样一个学院、这样一个展览,对学生这样重视,从学术上推动(艺术发展)。

Q:这些我都认为很好,此外也很想听到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说通过这些年每一届“Inter-Youth展览”的举办,切实的对整个学院教育产生了很多实际性的影响。比如说如何直接地在学生作品中反映的?

井士剑:

你讲得很对,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Inter-Youth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两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展览培养了两种人才)。比如说我们“Inter-Youth展览”中获奖的一些艺术家,一方面他们中有些是为我们国家新时代的创作贡献了力量,同时另一方面他们也有的走向了世界的国际画廊。在当今的时代中,(对于这样两个方向的推动)我们也做了这样一个非常努力的工作。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第四届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 四川美术学院巡展


所以我们也是已经将学生的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讲,在我们这个学院中,不缺少学术,缺少的是就业,缺少的是商业。因为商业反过来可以更大的促进我们对学术的思考。这也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要求新时代的学院必须意识到的一点:创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很穷才能投身创作)。我觉得这也是“Inter-Youth”想要推动的很重要的一个思想环节。同时我们也让外国那些青年艺术家和学生们体验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这一点是很好的。这种改革开放的力量,不仅使那些年轻的艺术家能体会到,也使一些著名艺术家体验到,包括我们做的“Inter-Youth特别展”,很多艺术家都觉得我们这个展览非常棒,愿意来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

Q:我觉得你这里头提出有一个让我感觉最亮点的,就是你是作为学院艺术教育走向国际的思路,你把它称之为“新的丝绸之路”。我觉得这个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一个亮点,我想听你再详细地说一说。

井士剑

我们讲丝绸之路并不是骑着骆驼去体验沙漠的传统丝路,我们今天应该是展开数字化的翅膀翱翔于各个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经典的丝绸之路的精神,这种无疆界的艺术和人类共同关注的命运共同体背后的那个东西。今天的丝绸之路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和世界更加血脉相承,成为人类和世界乃至宇宙的一种新的关联、新的梦想、新的翱翔。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艺术家赵无极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艺术家黄永砯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艺术家肖鲁

Q:所以你觉得这种交流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做起。所以这种思路应该作为学院教育的思路。

井士剑

因为从很多著名艺术家自大学时代开始的创作历程来看,在某种程面上可以说是学校培养了他,另一种层面也可以说是学院促使了他们不得不反叛学院(从而才使他们找到更明确的艺术道路),这种反叛其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所以我们今天要做到的是让学院给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舞台,让他们飞翔,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墨守陈规,从而导致他们更多想要去反叛学院,所以说我们提供更广阔的一个舞台,让这种“新的丝绸之路”的血脉更加畅通。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艺术家刘韡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艺术家李青


历史证明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所具有反叛精神,其实是对学院的一种创新建设。因为很多具有反叛精神的艺术家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学院,比如赵无极、黄永砯、杨福东、谷文达、肖鲁、刘韡、李青等艺术家,在学校就是有反叛精神的艺术家,他们在学校期间就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Q:我觉得正好把它放到一个大的艺术生态语境中,现在国内的青年艺术家平台太多,有拔苗助长的现象,又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象。那么你作为一个学院艺术教育者,也结合“Inter-Youth展览”,请谈谈这种现象。

井士剑

我十多年前就提出了“世纪之星”,现在中国,名叫“星”的展览无数。当时我做了世纪之星这个品牌,到今天我又将它发展成“Inter-Youth”。我想我也可以这样讲,作为一个学院中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每一个老师都像我这样能够为学生做展览,这个学院才会有发展的前路,但是我没有看到更多,这一点我可以自信的讲。我可以毫不逊色地讲,在中国美术学院为学生做展览的老师中,我能做到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不仅为学生,也为青年教师做过无数的展览。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方面,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教育,不仅能成为像以前中国私塾制中那种传习的师生关系。我觉得还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社会的洗礼,这才是一条美术学院真正的阳光大道。这种社会的洗礼,不是简单的一种摹本化,是对各种生态的发展有所需要。

Q:举办了这么多届的“Inter-Youth”,你也做了这么多和青年艺术家相关的事情,那么你认为新一代的青年艺术,从学生到青年艺术家这些人来看,他们有哪些优点,或者存在哪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井士剑

我觉得在今天,通过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这样一种国际交流,他们的艺术创造在艺术语言探讨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多样。这还仅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依然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关注社会,包括人类所生存的状态、自然保护等,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第四届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 四川美术学院巡展

Q:因为都说80、90后比较自我,独生子女比较多,比较关注自我个体,那么在美院教学中怎么引导?比如说为时代创作、为社会、为国家的责任感,你们是怎么进行教育的?

井士剑

比如说我刚才已经讲过的,在如何弘扬这个国家优秀历史传统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依然是具有时代的使命感

Q:我很感兴趣的是80、90后重新关心主旋律创作,一般会觉得这已经过时了,不是这一代人玩的。

井士剑

现在确实有这个问题。因为现在8090后的这种现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导师的影子,教室的学术影响是很重要的。同时我觉得自觉性也很重要。那就是艺术需要创新,同样一个主题需要创新。所以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但我们也有这样的优秀学生,他们有创新精神。比如说我们有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合作,就像刚才所讲的作品放在国家博物馆,受到整个专业系统的一种赞许,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突破,我觉得非常关键的。但绝大部分作品,我想只是模仿了生活,再现了生活,这种对生活的描摹模拟,确实有问题的。我想并不是所有工人,他们的生活都是痛苦的,他们是很快乐的,艺术家应该脚踏实地的去观察,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来看:噢农民很苦,工人很苦。我觉得这是带有一种主观的。重要的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东方来信—2018国际青年绘画展”巡展首站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Q:怎么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社会性的主题新的创作?事实上因为互联网时代造成的这种社交模式导致现在学生大部分关注的是他自己。

井士剑

可他们的生活状态本来就是这样的。

Q:但你前面也说到他们还是很有时代的责任感的,要弘扬主题性创作。

井士剑

工作室本身就是多元的,学院另外有专门研究红色经典题材的工作室,我们非常鼓励这种学生。但我们同时因为做一个美术学院教育,更重要的,我们要弘扬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一种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做到对整个世界文化的一种考量。我们这篇报道主要就是讨论当代美术学院教育的国际交流,路在何方?

Q:我们这个报道会引起别人的兴趣,我们讨论越真实越好,甚至有些争议性。就是热点话题都有一些触及到。第一个主旋律,第二个就是要考虑学院艺术教育的问题,招生出现过剩,比如说社会的供给,很多就业问题。另外一个就从绘画死亡论来说,绘画死亡论已久,但是作为学院来讲,我们还是很坚持以绘画为主。还有现在艺术平台非常多,你可以说,但是我开始做这个的时候是十多年前,实际上那个时候是跟市场、商业都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其实一个非常纯粹的就是为了培养青年艺术家。但是现在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平台越来越多,使得年轻人有些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这种现象。你也可以说我们的展览不是这样做的,我们有理念在。一定要突出“Inter-Youth”和其他众多展览是不一样的,它是学院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国际交流的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它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并且它还坚持绘画的传统,就像你说的它是一切的原点,一切的方法论。 从毕业季的角度来切入,毕业季热潮大量的青年正涌向社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谈起。

井士剑

毕业季热潮退过之后,我们这个展览是在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下的一种反思与创造。

Q:学院教育不能只封锁在自己院校自娱自乐,希望不仅是跟国内的校际有更多的交流(比如八大美院),也希望更多的国际交流。我们制造各种机会,让不同的青年人产生交流或说化学反应。

井士剑

这也是我们的展览的目的和构想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做一个展览,其实培养一个学生综合的能力,提高一个学院对外交流的整体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走向国际化必须经历的,是我们展览未来发展的思考所在。“Inter-Youth国际青年艺术家展”是以全球美术院校青年创作作为基础,更广泛吸纳众多青年艺术家参与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当代展览。

Q:艺术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有一种论调,就是当代艺术艺术家有没有必要非得进学院学习?因为的确存在很多成功艺术家,他们都是半路出家,好像只要有个观念就可以。那么在你看来,学院艺术教育的意义何在?

同时您作为一个艺术发现推动者、青年艺术推手、艺术教育者的身份来谈这个话题。谈的是切身的体验,确实很不容易,尤其是绘画来说,您便是绘画出身的,这等于说以你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但是此次却是请你作为展览的总策划人为主的一篇访谈,也是“Inter-Youth”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井士剑

对的。如何构建一个当代国际语境下的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平台,年轻的远征,路在何方?

关于艺术家

凤凰艺术 专访 | 井士剑:年轻的远征,Inter-Youth 路在何方?

井士剑,中国当代艺术家,从事绘画、雕塑、装置等作品创作。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采访/Sophie 撰文/金贝儿、李依凡 责编/姚钰琛)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宫娥之卵—武宁亚创旦纪

脚步:晶晶的画 2019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

踱步:七十年的走过

沉默的叙述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