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者認爲,金立手機的外觀專利之所以變得如此廉價,至少存在這兩個種原因:。現如今,願意爲產品研發花錢的企業真的太少了,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模仿者可以掙"快錢",但絕不能長久發展,市場還會被攪得更加渾濁,以至於這些企業更加無立足之地。

據報道顯示,近日,金立通信名下211件外觀設計專利在阿里拍賣上掛出,拍賣信息顯示,這211件專利起拍價爲2.11萬元,平均一件專利僅值一百元,拍賣時間爲7月24日10時~7月25日10時。業內專家表示,鑑於目前手機行業外觀同質化嚴重,金立的外觀設計並沒有太多實用價值。

反觀金立手機消亡史 市場同質化嚴重企業如何破?

專利,指專有的權利和利益。在獲取專利的同時,專利所有人享有專有權、投資回報、許可或銷售發明的機會、增加的談判籌碼以及企業的正面形象等好處,僅有專有權而沒有利益可圖,自然沒有市場。

反觀金立手機消亡史 市場同質化嚴重企業如何破?

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如今爲何淪落到申請破產、資產重組的地步?中國的手機行業何時已經萎縮至此,從曾經的百花齊放逐步縮減至當今的幾支獨秀?

編者認爲,金立手機的外觀專利之所以變得如此廉價,至少存在這兩個種原因:

1、無技術含量,無利用價值。

2、時效性強,被同質化後超越。

手機作爲更新換代非常頻繁的電器產品,屬於快消品數碼類,尤其在它的外觀專利方面。外觀設計日新月異,從厚重到輕薄、從有到無,體重、屏幕、按鍵等,都在改變,若將早幾年的某些專利放到現在,可謂是一文不值。

大多數人將金立的沒落歸結爲領導人的過錯,尤其是2017年年底傳出金立老大劉立榮塞班賭博的消息,直接將金立畫上句號。

據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立盈利7.6億元,但從4月份金立工業園便開始裁員達40%,同年6月,其又拋售印度公司74%的股份,10月,副總裁俞雷辭職,12月被供應商申請了財產保全。至2018年年初,法院凍結劉立榮41%的股份爲期兩年,劉立榮此時已經無法再逆風翻盤。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中院受理了廣東華興公司對金立破產清算的申請。隨後,金立召開了債權人會議確定金立進行破產重組。

從開始進軍手機市場到成爲國內手機行業數一數二的王者,金立努力了自2002年開始,努力的十幾年。但從盈利過億到申請破產,被迫資產重組,金立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老話講,"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曾經的"金品質,立天下",到如今寸土不佔,"中國消費電子最具競爭力品牌"就此畫上句號。

專家分析,轉戰海外市場導致國內市場停滯,小米等互聯網公司的衝擊,以及自身的不思進取不做精品戰略等或成爲金立走向滅亡的原因。但這無數的"藉口"都在規避一個根本的問題:市場同質化嚴重,金立無法突破重圍。

大家都在做的東西,消費者憑什麼就只賣你家的,毫無底線的壓低成本打價格戰,或是通過營銷搞噱頭博眼球,都不是長久之計。如今,去同質化成爲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如何避免同質化,又怎樣才能做到不被同質化?

所謂"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同質化無法避免,只要有利益,就會有毫無底線的模仿,但企業可以做到不被同質化。

對於有品牌意識建設的商家而言,其突破同質化的核心就在於技術研發,產品類型、製作手段、製作流程、傳遞內容等都可以別模仿,但核心技術不會。企業能做到提前對終端消費做出預判,率先變革才能不被同質化競爭所擊敗。

現如今國內衆多商家依舊依賴於從國外進口核心技術產品,但核心技術仍舊牢牢地掌握在對方手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爲什麼大家評判科技的強弱,選擇以專利的質與量來衡量。

反觀金立手機消亡史 市場同質化嚴重企業如何破?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2018年全球專利申請排名》顯示,其中半數專利來自亞洲國家,日本成爲專利申請企業最多的國家,前50名中共上榜16個企業,其次是美國、中國、德國和韓國。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華爲以5405個專利,位居榜首。

作爲唯一一個敢於和美國在技術上"叫板"的中國企業,華爲在全世界引領5G市場可謂名副其實。伴隨着5G正是掛牌,三大運營商紛紛開始了5G城市試點,手機市場當然不甘落後,華爲matex、小米mix3、中興Axon10Pro、三星galaxyS10、LG50ThinQ等5G版本相繼出現。

5G手機價格普遍偏高,爲何這些廠商還爭相恐後的相繼出產5G手機?

就像是手機鼻祖"大哥大"一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華爲以摺疊屏以及更加優質的系統作爲核心競爭力;小米仍舊以友商競爭不過的"最實惠"最爲5G手機的買點;中興採用水滴屏設計以及水冷系統佔據一席之地等。就像是"搗亂"一般的小米,也是在性價比上,以性能作爲核心競爭力,做無法被同質化的企業。

金立的沒落是註定的結局,華爲擁有如此的成就,仍不懈怠,據2019年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的發明授權專利排名,在H04電通信技術類發明專利授權量榜單中,華爲技術有限公司仍位居榜首。

反觀金立手機消亡史 市場同質化嚴重企業如何破?

除此之外,以及據日本共同社消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了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報告中指出,中國2017年度共申請了專利138萬項,繼續位列全球國家的首位,遠超美國和日本。另外,參照2016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專利數量對於其他國家處於遙遙領先狀態。

擁有如此驕傲的成績是值得高興的,但要說中國真的是科技強國了嗎?已經趕超美國等發達國家了嗎?

這裏僅是專利申請數量,申請並不一定通過。依舊以華爲舉例,據2017年統計的專利無效宣告來看,華爲主動提起的無效宣告共計109件,從無效結果看,三種無效結果的案件數量相當;華爲被動應對的無效宣告共計71件,其結果以維持全部有效的案件居多,其數量爲41件,約佔據該類案件總量的58%。

反觀金立手機消亡史 市場同質化嚴重企業如何破?

有網友曾指出,中國擁有如此之多的專利數量,卻被戲稱爲"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白菜價專利"等,在中國,有大量白菜價的劣質專利,正在批量生產,批量死亡。

人們總是認爲但凡是一定的"量"一定能引起"質"變,但讓會十以內加減法的孩子,變成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孩子,並不是湊後十個會十以內加減法的孩子。從問題的核心出發,讓孩子不斷地學習、進步,努力提升自己,做到突破自我。

不久將要被拍賣的金立外觀專利,就像是那十個會十以內加減法的孩子,在都會百以內,或千以內,甚至會乘風的孩子面前,是站不住腳的。

編者認爲;

在消費者去識別想購買的產品時,無特色、無差異,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不容樂觀。同質化嚴重的不只有手機市場,各行各業均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作爲一個企業,首先要樹立自己的標杆,將品牌推出去;其次,掌握足夠多的核心技術,在培養人才與科技研發上下足功夫;擁有足夠公平公正的價值觀,領導員工做出正確的市場預判

現如今,願意爲產品研發花錢的企業真的太少了,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模仿者可以掙"快錢",但絕不能長久發展,市場還會被攪得更加渾濁,以至於這些企業更加無立足之地。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學會"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