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業界知名新媒體《京達財經》對外發布了一篇標題爲《深圳鉑科毛利下滑風險激增 戰略失敗產品迴歸單一》的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衆的關注。

  據《京達財經》撰文:證監會9月4日晚間發佈的《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139次會議審覈結果公告》顯示,深圳市鉑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科新材”)首發申請獲通過,保薦機構是廣發證券。

  公開資料顯示,鉑科新材自設立以來一直從事合金軟磁粉、合金軟磁粉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鉑科新材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資金約5.39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補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其餘將投向高性能軟磁產品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京達財經通過深入研究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發現深圳鉑科毛利率下滑劇烈,進而帶動利潤增速大幅放緩,而公司收入結構迴歸單一產品,顯示公司戰略佈局的戰略失敗。

  毛利率下滑明顯 利潤增速下降

  2015-2017年,鉑科新材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元、2.29億元和3.39億元,同期淨利潤爲2336.18萬元、5652.94萬元和6919.4萬元。

  淨利潤增速從2016年的74.5%快速下滑至2017年的18%,而在此背後,是因爲公司毛利率下降明顯。

  深圳鉑科2015-2017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爲45.92%、46.04%、39.76%,2017年下滑明顯。

  公司披露是由於電感磁性材料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的支柱產品合金軟磁粉芯銷售單價從2015年度的4.79元/噸,一路降至2017年的3.66萬元/噸,降幅爲24%。

  公司解釋,平均銷售單價下降較多,一方面是由於部分產品隨市場及訂單量的變化,價格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當年銷售的磁芯產品結構變化較大。

  未來,若直接材料的價格上升或者公司自主研發能力及研發模式發生變化導致公司合金軟磁粉的利用效率降低,將會導致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將會面臨繼續下降的風險。

  此外,根據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5家同行業可比公司,2015-2016年其平均毛利率僅爲25.18%、25.75%,遠低於公司的45.92%、46.04%。

  即使是與公司產品應用領域最爲接近的爲新康達,其毛利率也僅爲33.83%、30.91%。也就是說,跟其同行相對,深圳鉑科仍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空間。

  戰略佈局失敗 產品迴歸單一

  訴訟結果預示壞賬風險極大

  招股書顯示,鉑科新材可以提供多種電感元件應用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包括變頻空調、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樁、UPS及通信電源等衆多新興領域,公司客戶的主要服務對象包括ABB、伊頓(EATON )、華爲、格力、美的、比亞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然而這些被鉑科新材來裝門面的名企客戶,如今對鉑科新材的營業收入貢獻卻已經微乎其微。

  報告期內,ABB對鉑科新材的營業收入貢獻縮水非常明顯,2014年爲5832萬元,2015年降至1845萬元,2016年開始則淡出前五大銷售客戶名單。

  鉑科新材表示,主要受市場環境影響,ABB電感元件收入大幅下降。

  事實上,公司電感元件整體收入同樣急劇縮減,從2014年的6841萬元驟降至2016年的1328萬元,下降幅度高達80%。而到了2017年,僅僅剩下506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電感元件的大幅下滑,不光是某一知名客戶的損失,更大的問題則是公司戰略佈局嚴重受挫。

  本來公司想借助電感元件的應用設計轉型爲綜合服務平臺,現在看來是遭遇了滑鐵盧。

  進而導致公司對合金軟磁粉芯的收入依賴程度特別高,營收佔比從2015年的76%,到如今的94%。

  換句話說,公司已經基本依賴合金軟磁分芯這一單一產品,經營業績的抗風險性大大降低。

  招股書還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之日,鉑科新材存在尚未了結的訴訟案件。

  2017年1月6日,發行人作爲原告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深圳市寶安長達實業有限公司向原告支付拖欠貨款共計人民幣64.32萬元,逾期利息共計2.96萬元,合計67.29萬元,以及案件訴訟費。

  據深圳鉑科稱,截止目前該筆賬面仍未收回,公司判斷該筆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因而進行了全額計提。

  看來名企客戶逐漸失去不光給深刻鉑科帶來光環退去的損失,優質客戶更多也是信用和貨款按時支付的保障。

  報告期各期末,鉑科新材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7016.34萬元、9655.9萬元和11221.67萬元。也就是說,2016年末和2017年末分別較上年增長了34.62%和16.22%。

  對於銷售額僅僅2-3億體量的深圳鉑科來說,過億的應收賬款,就像是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同以上的訴訟案件,官司打贏並不能收回貨款,一旦形成壞賬,就是利潤的大額損失。(作者:曹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