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我堂堂一個熊貓

來源: 腦極體(ID:unity007)

早高峯擁擠的地鐵,也是北上廣大型窺屏現場。

如果你被擠得掏不出手機,那可是有福了——因爲正好可以光明正大地偷看別人的手機。一節車廂裏,怎麼也得有四五個看小說的,七八個刷短視頻的,再加上幾個跟自己男女朋友在微信上膩歪虐狗的。四十分鐘看下來,可比玩自己的手機有意思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要換成自己玩着手機被路人窺屏,其實人人都會憤怒。如果說窺屏的不是某一位路人,而是來自手機裏某款軟件的產品經理,或是某家數據分析公司,恐怕比起憤怒,大家更會感到恐怖。

官方窺屏,最爲致命

而驚悚小說情節一樣的“官方窺屏”,已經在我們身邊上演。

蘋果手機的用戶應該知道,Appstore一直是不允許上架第三方錄屏應用的。在iOS系統自帶錄屏功能之前,用戶甚至只有越獄才能安裝上錄屏軟件。

很顯然,蘋果這樣做是爲了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不過在近年推出了自有的錄屏功能之後,卻也給了他人可乘之機。

最近有媒體曝出,加拿大航空、服裝品牌Hollister、酒店預訂平臺Expedia應用中都有未經用戶允許的錄屏功能,而這些品牌的應用有一個共同的第三方數據服務商——Glassbox,就是它向這些應用提供了錄屏功能的SDK。

剛在去年獲得了2500萬美元融資的Glassbox,在自己的官網中公然宣傳稱,錄屏SDK可以記錄下用戶在軟件內的每一次交互,幫助企業更加了解用戶行爲,並進一步優化產品。但媒體很快就發現,Glassbox對於錄屏內容沒有進行任何脫敏處理,甚至完整地記錄下了用戶的信用卡支付信息。

結合起去年加拿大航空曾經發生過的用戶信息泄露事件,這立刻引起了用戶極大的反彈。他們在推特上找到了Glassbox誇耀自己業務的推文,開始在評論區中瘋狂吐槽。

評論中將Glassbox的行爲形容爲“人性的噩夢”,說應該將這種服務出售給PornHub。其實早在2017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連鎖藥店Walgreens的PC網頁上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在用戶瀏覽、選購藥品、輸入搜索時,都會被數據分析企業記錄,同樣也包括了用戶的信用卡支付數據。和Glassbox一樣,向Walgreens提供服務的數據分析企業Fullstory同樣也向數家電商企業提供“窺屏”服務。

通過搜索,我們發現中國也有能提供類似數據服務企業,在他們的主頁上同樣能看到十分露骨的宣傳。

由此可以看出,從移動端到PC端,“官方錄屏”的危害和普及率都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三層窺屏產業鏈之下,

真的值得冒險嗎?

那麼這種“官方錄屏”的模式究竟能給品牌提供些什麼?

通過對Glassbox、Fullstory以及本土一些錄屏數據服務企業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大概能提供以下幾個層面的功能。

第一層是直接觀測用戶行爲。

這一層基本是錄屏數據服務企業提供的“基本款”服務,讓服務的購買者直接獲取並觀看用戶行爲視頻。其實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這種服務是毫無意義的——畢竟他們沒有充足的人力來觀看海量視頻。一般來說這一層功能是作爲入門,吸引用戶去購買後續服務。

第二層是記錄用戶行爲的熱力圖。

在以往的web端口,很多網站就已經有了記錄用戶行爲熱力圖的習慣,通過對用戶鼠標停留、點擊頻率和分佈進行記錄,幫助網站所有者來了解用戶流量、時間在網頁各個區塊的分佈情況。一般來說只有搜索引擎擁有這種權限,但結合上錄屏功能,App和其他網頁也能實現熱力圖的記錄。

最後一層是通過機器學習對於用戶行爲進行深度分析。

如果說熱力圖的記錄是展示數據,那麼最終目的就是利用機器學習分析數據,來對用戶意圖進行預測。這也是本次窺屏醜聞主角Glassbox的主打功能。

通過這三層功能,對錄屏數據加上AI計算就變成了這樣的景象:海量用戶在屏幕上的每一次滑動和觸摸都被彙集起來,被反饋給企業,告訴他們哪樣產品更收歡迎、哪條廣告獲得了更長時間的停留、有多少用戶在最後支付頁面望而卻步……

這樣一來企業既可以獲得強大的洞察能力,不斷優化產品交互體驗,同時還可以對廣告效果進行校驗,甚至自動發現頁面中的BUG。

由此以來提升的效率,確實值得企業和第三方數據服務企業鋌而走險。

只是除了用戶自身的牴觸情緒以外,Glassbox這類企業本身鑽應用商店空子,加上沒有對用戶數據進行保護和脫敏的行爲,更是從道德和安全上都不能接受的。

蘋果生態安全人設的垮掉

其實這件事還引來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爲什麼蘋果商店會被鑽了空子?

Glassbox事件除了對企業自身和相關涉事品牌形成影響之外,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蘋果。這件事一處,很多人就扒出了一個月前CES上蘋果嘲諷安卓手機安全問題的海報。

最近蘋果在安全方面問題頻發:半年前,因劍橋事件發酵後,媒體隨之發現蘋果商店中數十款應用在未經用戶允許的前提下向第三方分享用戶位置信息。而就在2月初,蘋果又被曝出Facetime存在BUG,在用戶未接聽的狀態下也有可能被收音。最近的則是這兩天發生的錄屏醜聞。

這其中既存在應用開發者的實力拖後腿(錄屏和分享位置信息),也存在蘋果自身無法推脫的漏洞(Facetime問題)。

最近娛樂圈流行“人設崩塌”,而如今看來蘋果的“安全人設”也有點岌岌可危的意思。一直以來,蘋果都在強調自己如何關注用戶數據安全,保障用戶數據隱私。尤其是在劍橋事件發生以後,庫克甚至親自給《時代》週刊撰文,呼籲聯邦立法來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在iOS 12的更新中,也特地強調了自己在隱私保護上的關注和付出。甚至有媒體貼出類似“庫克怒了!禁止APP流氓索權”這樣的標題。至於用海報嘲諷友商,更是小意思了。

所有人設的背後,都寫滿了“利益相關”四個大字。蘋果之所以在最近對安全隱私保護問題加以強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想用人們對安全的恐懼來對沖iOS生態封閉性的負面影響。iOS在開發上的高門檻,加上蘋果商店的苛刻審覈,相比安卓系統來說對於開發者確實不夠友好。強調封閉生態的安全性,其實也是蘋果繞過開發者直接在用戶角度截胡的手段。

今天的現狀,則顯得蘋果的安全人設有點“垮”。在如今腹背受敵的窘境中,蘋果或許要想想辦法認真經營自己的人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