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甘肅敦煌曾出土一批文書,其中有十幾份爲放妻書、夫妻相別書等,撰寫時間約爲唐至北宋初年。今天咱們就來看下這些古人的“離婚協議書”......

放妻書

“唐史研究專家孟憲實:“古代曾有女子覺得丈夫沒出息,鬧到官堂要求離婚,當官者訓斥女子不應如此,但該女子仍然堅持離婚,最後當官者只得判離,可見在古代女子離婚並不如我們想象中困難。古代放妻書的存在,說明古人比較重視感情在婚姻中的作用,在放妻書中多以感情不合爲理由,有時還會出現‘今後將孤燕單飛’等表達悲傷的句子。當然,如果真的悲傷就不會離婚,這或許只是表面文章,但起碼,在面上還是很美的。”

注:以下各文中如有“□”,特指缺字。

第一道

蓋說夫婦之緣,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結誓幽遠。凡爲夫婦之因,前世三年結緣,始配今生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妻則一言十口,夫則反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犬一處。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第二道

蓋聞人生一世,夫妻語讓爲先。世代修因,見存眷屬。夫取妻意,妻取夫言。孝敬二親,事奉郎姑叔伯,新婦便得孝名,日日即見快歡。今則夫婦無良,便作五逆之意,不敬翁家,不敬夫主,不事六親眷屬,污辱臬門,連累兄弟父母,前世修因不全,弟互各不和睦。今議相便分離。不別日日漸見貧窮,便見賣男牽女。今對兩家六親眷屬,團坐亭藤商量,當便相別分離。自別已後,願妻再嫁,富貴得高,夫主不再侵凌論理,一似如魚得水,任自波遊;馬如捋綱任山丘。願君不信前言者,山河爲誓,日月證明。願君先者,男莫逢好婦,女莫奉好夫。

第三道

蓋聞夫婦之禮,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緣會。一從結契,要盡百年。如水如魚,同歡終日。生男滿十,並受公卿。生女柔容,溫和內外。六親歡美,遠近似父子之恩,九族邕怡,四時如不曾更改。奉上有謙恭之道,恤下無黨無偏。家饒不盡之財,妯娌稱長延之樂。何乃結爲夫婦,不悅數年,六親聚而鹹怨,鄰里見而含恨。酥乳之合,尚恐異流,貓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違隔,大小不安。更若流連,家業破散,顛鐺損卻,至見宿活不殘。擎鍋策甕,便招困弊之苦。男飢耕種,衣結百穿。女寒績麻,怨心在內。夫若舉口,婦便生嗔。婦欲發言,夫則拾棒。相憎終日,甚時得見。飯飽衣全,意隔累年,五親何得團會。幹沙握合,永無此期。羊虎同心,一向陳話美詞。心不和合,當頭取辦。夫覓上封,千世同歡。婦娉毫宋,鴛鴦爲伴。所要活業,任意分將。奴婢驅馳,幾□不勒。兩供取穩,各自分離。更無□期,一言致定。今諸兩家父母、六親眷屬,故勒手書,千萬永別。忽悠不照驗約,倚巷曲街,點眼濃眉,思尋舊事,便招解脫之罪。爲留後憑,謹立。

第四道

蓋聞伉儷情深,夫婦語義重,幽懷合巹(jǐn)之歡,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生同牀枕於寢間,死同棺槨於墳下,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作爲後代增嫉,緣業不遂,見此分離。聚會二親,以求一別,所有物色書之。相隔之後,更選重官雙職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韻之態。解怨舍結,更莫相談,千萬永辭,佈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

第五道

(前缺)從結契,要盡百年,如水如魚,同歡□□。生男滿十,並受公卿,生女柔容,溫和內外。六親環美,遠近似父子之情,九族邕怡,四時而不曾更改。奉上有謙恭之道,恤下無黨無□。家饒不盡之財,妯婦稱延長之慶。何乃結爲夫妻,六親聚而成怨,九族見而含恨。酥乳之合,尚恐異流,貓鼠同窠,安能見久。今對六親,各自取意,更不許言夫說婦。今婦一別,更選重官雙職之夫,隨情窈窕,美齊音樂,琴瑟合韻。伏願郎娘子千秋萬歲,佈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

第六道

竊聞夫婦前緣,不同樹者,易結婚親。數年不累,如貓鼠相掙,家中不肯貞順。(夷)相各各別意。思量六親情歡,要二夫妻,立此之前對問。相看如禽獸之累,更便相逐不得。今見父娘諸眷屬等,以各自當投取散意,逐歡便得開之門。今日囗歡,及便得離別如雲,遂合散。諸囗再興清明曉囗,後更不得侵。逐情,今對六親放者,皆生歡喜。立此文書者,押指即爲憑。

第七道

竊聞夫婦義重,如手足似乎難分,恩愛情心,同脣齒如不別。況且夫婦念同牢之樂,恰似鴛鴦雙飛,並勝花顏共坐,兩得之美。二體一心,生同牀枕於寢間,死同棺槨於墳下。三載結緣,然則夫婦相對,今則兩自不和,似將難活,反目生嫌,作爲後代憎嫉,緣樂不遂,見此分離。遂會六親,以俱一別。相隔之後,願妻娘子諫選高官之至,弄影寢前,美呈琴瑟合韻。解怨舍結,再莫相談,千萬永辭,佈施歡喜。其兩家並惣意欲分別,惣不耳三年衣糧,自後更不許再來互相攪亂,自今已後,更不許相違,忽若論列夫婦之義者,便任將憑官斷,則知皁白。

第八道

蓋聞夫天婦地,結因於三世之中。男陽女陰,納婚於六禮之下。理貴恩義深極,貪愛因濃性。生前相守抱白頭,死後要同於黃土。何期二情稱怨,互角憎多,無秦晉之同歡,有參辰之別恨。償了赤索,非系櫥蔭,莫同宿世怨家,今相遇會,只是二要互敵,不肯聚遂。家資須卻少多,家活漸漸存活不得。今親姻村老等,與妻阿孟對衆平論,判分離,別遣夫主富盈訖,自後夫則任娶賢失,同牢延不死之龍;妻則再嫁良媒,合巹契長生之奉。慮卻後志有攪擾,賢聖證之,但於萬劫千生,常處□□之趣。恐後無信,勒此文憑。略述爾由,用爲驗約。

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彼時幾紙放妻書,即使是離別,也有對彼此的美好祝願。相比“棄妻”、“出妻”、“休妻”、“去妻”,一個“放”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其中暗藏的不捨與無奈離愁......

微信搜索關注:明清傢俱研習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