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又發大招了。

  觀衆熟悉的那些元素,比如俊男美女,載歌載舞,煽情故事,下面這部電影通通沒有。

  它只有兩個老男人,一個102歲,一個75歲。

  主角設定不按套路出牌,電影的主體故事也是噱頭十足——爸爸要把兒子送進養老院!

  真是驚世駭俗,前所未聞。

  沒錯,說的就是——《102歲不落伍》

  在豆瓣上,斬獲了8.2的高分。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就帶着大家一探究竟。

  巴布,75歲的退休數學老師,典型理科男。

  謹慎,不苟言笑,作息規律。emmm,用比較時髦的話說就是,龜毛男。

  

洗澡不能超過15分鐘,否則會感冒,所以洗澡之前要設一個14分鐘的鬧鐘; 雖然從不忘事,但出於謹慎起見,在浴室和門前各貼了標示來提醒自己關水龍頭; 每天都給醫生打電話確認自己的就診時間,以防血壓不正常......

  總之一句話,巴布是個老人。

  什麼是老人,電影裏給出了精闢的答案——

  令人震驚的是,簡直能當“老人”完美形象代言人的巴布,他爹還活着,102歲了。

  沒錯,是還活着,是102歲。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位102歲的爹,活的像26歲的小夥子。

  行動矯健,穿鮮豔西裝,馬路中間攔車,聽陌生人講故事,買花撩妹子,冰箱裏裝滿垃圾食品——爲了健康着想當然不能喫,但是打開的那一瞬間超爽der~

  對,這位爹的人設隔路,不然誰會想到送兒子去養老院?

  爲什麼要送巴布去養老院?

  因爲達特里(那位爹)要創造紀錄吶,他要battle中國人王重北,成爲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腦補下達特里的os:今年就先定一個小目標吧,比方說,從102歲活到118歲。

  操作性很強,畢竟只剩下16年了嘛

  目標雖小,但還是要克服一點困難滴。比方說......巴布。

  用這位爹的話來說,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對健康的危害超過菸草。

  因此想要獲得長壽,就得遠離這樣的人。

  所以,要遠離巴布!把他送進養老院!

  雖然這麼聽下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難搞如巴布,是不會輕易妥協的。

  畢竟這是一個別人動了他臥室一塊磚都會便祕六個月的奇男子呢~

  看到兒子這麼抗拒(其實心裏早知道巴布的尿性),老爺子給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巴布要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幾項任務。

  這些任務分別是:

  

一.讓巴布給自己已經過世的妻子寫一份情書。二.讓巴布羞辱自己的醫生。三.讓巴布把自己抱了65年的毯子剪出三個鴨子形狀的洞。四.讓巴布忘掉自己的兒子。

  這些要求,有的奇怪,有的殘忍。

  然而背後卻是老爺子的良苦用心,他要找回有活力的巴布。

  見天只會喊着“我都75歲了,我不想再探索什麼世界了!”,這個老兒子,達特里看不慣很久了。

  大家最常見的老人應該就是巴布這個樣子。

  對新事物失去探索的興趣,迷戀舊物;停留在往事中走不出來,但畏懼死亡;把孩子當成人生全部的寄託......

  達特里要從靈魂深處改造巴布。

  老爺子讓他寫情書,是爲了讓他再次感受到情緒的波動,而不是整天靠瑜伽來平復心情;

  讓他羞辱自己的醫生,是希望他不要再整天盯着血壓計害怕自己生病,學會痛痛快快的活;

  讓他剪舊毯子是希望他不要沉溺在往事之中,而是要抬起頭面對新的生活;

  帶他回到童年經常去的飛機模型那裏,讓他記起童年時喜歡的事物,喚醒童心;

  帶他回到和相愛的妻子之前經常去的地方,讓他再次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

  最後,還帶巴布回到年輕時經常跟兒子阿莫去的教堂,再一次傾聽敲鐘的聲音。

  沒錯,巴布是有兒子的,名字叫阿莫。

  這個不孝子花光父親的錢移民美國之後,再不願意回家看一眼,甚至連母親病危也沒有回來。

  奇怪的是,就在巴布在老爺子的改造之下變得開朗活潑起來之後,阿莫卻反常的接二連三打電話。

  甚至在巴布生日當天送上鮮花,主動提出要回家看看。

  盼兒子盼了二十年的巴布興高采烈地收拾屋子買東西,一旁的老爺子冷眼相看:哼,要不是自己騙阿莫遺產要留給他,他會這麼殷勤?

  確實,阿莫的殷勤是衝着遺產來的。

  巴布的妻子得了急性阿莫茲海默症,一個星期之內就把他和老爺子都忘光了。而她直到臨死前都沒能忘記的,是阿莫的臉。

  整整28天的死亡通知,都沒能把那個花光夫妻倆終身積蓄的兒子喚回來,而2分鐘的財產通知做到了,諷刺嗎?

  看清了阿莫嘴臉的老爺子發誓——

  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

  然而老爺子的極力阻止,並不被巴布理解,反而被認爲是挑撥離間,直到老爺子講出了真相。

  劃重點,本片最大的反轉來了。

  其實在達特里宣佈要把巴布送去養老院的那天,他就被檢查出患了腦癌。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兒子巴布。

  爲了能讓巴布重新快樂起來,他策劃了這一切。所有看似胡鬧的舉動,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他清楚知道,巴布不快樂的真正原因,是阿莫。

  只有讓巴布明白,阿莫已經不是童年那個純真善良,喜歡聽教堂鐘聲的小男孩了,他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脫。

  巴布當然很清楚兒子是什麼尿性,只是不願意面對現實罷了。

  巴布不想再繼續自我欺騙下去。

  在阿莫下飛機的那一刻,他在機場把自己二十年來所受的委屈統統發泄了出來。

  阿莫一來信就是要錢,還拒絕巴布自費去紐約看望他,永遠有藉口不能回家。

  I hope you understand,是阿莫最常講的話,這一次,巴布還給他了。

  影片的結尾,老爺子去世了,而巴布也終於找回了自己。

  他越活越像自己的老爹,樂觀的達特里,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說實話,這部電影故事創意很新,“送兒子進養老院”的腦洞很大。

  著名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談到:青年人血氣方剛偏於粗暴,老年人過分考慮偏於退縮,只有中年人剛健文雅,是生命美之所在。

  衰老的到來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在生理上都會變成老人。無論你用多貴的除皺針,把頭髮染得多黑亮,都無法阻止它的腳步。

  但變老並不意味着變成開頭的巴布那樣,死氣沉沉,對世界失去興趣,既害怕活,又害怕死。

  頑童如新浪潮之母瓦爾達,89歲高齡依舊拍出《臉龐村莊》,並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71歲的北野武,也在巴黎舉辦了個人畫展,他還揚言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生命的美髮生在每一階段,那些皺紋,和老年斑下的靈魂常常比年輕人更有輝光。

  除此之外,《102歲不退休》還關注到子女問題。

  “要是兒子長成了一個混蛋,就忘了他吧,記住他的童年就行了。”

  明明自己纔是那個費盡心血,用了一輩子的時間把子女撫養長大的人,最後卻唯唯諾諾的像一個乞丐。

  沒錯,是一個乞丐。

  乞討着他們多打電話,乞討着他們多回家看看,乞討着他們愛的施捨。

  他們結婚了,生孩子,事業有成了,就開心;他們落魄了,失意了,就焦躁不安。

  而正是這種不計回報的愛,矇蔽了許多老人的雙眼。

  如果他們的孩子是一個忘恩負義的混蛋。

  他們惦記着老人奮鬥了一輩子留下來的家產,甚至不惜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他們應付着父母打來的每一個電話,漫不經心且不耐煩;

  他們的每一次回家都像是施捨,卻從來不問爲什麼自己的房間會那麼整齊一塵不染,爲什麼冰箱裏會裝滿喫的,自己的父母平日裏又是怎麼生活的......

  這些拋棄了父母的子女,爲什麼還要死死地乞求?

  如果非常不幸,子女長成了混蛋,那就痛快的放手,不再像個卑微地乞丐那樣,希冀能得到偶爾的施捨。

  片中兩位主演都是印度知名演員,尤其是飾演老爺子的那位還是印度國寶級傳奇演員阿米達普。

  出演時,他已經76歲了,比影片中的巴布還大一歲,卻依舊精神矍鑠,活力十足,可以說是本色出演了。

  在印度電影界,阿米達普的地位如同中國的成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深受影迷喜愛。

  高個子,深眼窩,總愛戴着一副黑框眼鏡。鬍鬚全白了,溫文爾雅的氣質依舊。

  他飾演的經典角色無數,一生都致力於印度電影的發展。

  印度電影這些年洋洋大觀,迅速崛起。在商業和社會現實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平衡。《摔跤吧,爸爸》裏的子女教育問題,女性問題;《起跑線》裏的擇校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再到《102歲不退休》裏的空巢老人問題......

  這些既是本國問題,又是人類共同的問題。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來講和印度電影同氣相求。

  這也是本片除了故事創意和社會話題外,最值得被關注的地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