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高水位時的選點問題。水邊大多有野生蘆葦、蒲草等,當水域迅速漲水時,這些水生植物的根部將爲魚類提供棲息、覓食、產卵的較爲理想的環境。這些植物根部的土已經在長期的波濤衝擊和水流沖刷下被掏空,導致地下莖裸露於水中,下面有部分莖已深入至淤泥中,自然形成根系周圍成片的凹凸坑。這些凹凸處便成了魚類活動的場所。這裏之所以能聚集魚羣,是因爲蘆葦、蒲草裸露的地下莖是魚類愛食的天然餌料,生長在上面的昆蟲時常會掉落水中,它們也是魚類爭搶的美食,而且這一帶有很好的隱蔽性,魚類覺得生活在此處舒適、安全。所以在漲水的時候,這些地方都是釣魚的最佳場所,在此做窩下鉤,定可收穫頗豐。

低水位的時候又該如何選擇釣點呢?我覺得,當河道處於枯水期的時候,應該着重注意兩點:一是要選擇有大片水草和有倒樹及其他障礙物的地方作爲釣點;二是應儘量選擇最深處爲釣點。實踐證明,在夏天,大多魚類總喜歡生活在深水區。

在漲水、退水以及枯水期,因天氣等因素髮生變化,在用餌上要靈活。在漲水期,自然餌料相對較充裕,我們在配製餌料時,質量要優於自然餌料方可收效。否則,你即便將釣餌放到魚嘴邊,它也懶得張口。在枯水期,很少有浮游生物和其他自然餌料,用餌就無須太講究,一般魚類均有飢不擇食之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