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積極響應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國家外網管理中心)號召,統籌規劃、全面建設,將政務外網作爲有效提供政務服務、助力實現服務型政府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以創建“兵團雲”爲抓手,不斷提升集約化整合能力,積極創新政務外網安全運維管理模式,政務外網基礎設施服務保障作用日益凸顯。

一、不斷優化兵團政務外網網絡架構

2010年底,兵團電子政務外網(一期)在國家支持下建設完成,到2012年基本實現了兵團連接14個師市、178個團場的縱向全貫通和75個黨政機關部門的橫向全覆蓋,整合了近88%的部門業務專網。網絡重複投資、分散建設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網絡整合程度及速度居全國前列。

隨着政務外網承載部門業務的大幅提升,各類業務對網絡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與日俱增。兵團信息中心結合原有網絡架構,經過反覆分析與研究,於2016年10月啓動兵團骨幹網優化工程,確定兵團政務外網採用“2+M”網絡架構優化方案,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運營商側構建主備兩張骨幹網,各級城域網只保留城域網核心路由器,通過雙設備、雙線路上行至主備廣域骨幹路由器,將傳統的“穿城公路”改造爲“繞城高速”。歷經近半年時間,兵團骨幹網優化工程於2017年3月底基本完成,政務外網傳輸骨幹網穩定性提升至電信級,網絡通暢率由83%大幅提升至99.95%,爲兵團各級各部門政務外網應用提供了高可用網絡服務,網絡架構優化爲承載部門業務奠定了紮實基礎。

二、成功搭建“兵團雲”數據中心

爲更有效地承載各部門日益增加的業務應用,解決各部門電子政務建設重硬件輕軟件,服務器等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資源浪費等嚴重問題,兵團信息中心於2013年6月正式啓動“兵團雲”數據中心的建設,依託政務外網將兵團各部門分散的數據中心整合到統一的“兵團雲”數據中心。據統計,兵團教育局、衛計委、水利局、財政局、人社局等38個部門的155套業務應用系統已部署上雲,集約化率超過86%。“兵團雲”數據中心將原有服務器單業務運行升級爲多業務運行,通過科學規劃、按需調配原則,有效使計算資源利用率提升了20倍。

同時,爲加強“兵團雲”數據中心的安全可靠性,使其具備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兵團於2016年11月採用全租用模式與電信、移動兩家運營商共同開展“兵團雲”數據中心“兩地三中心”容災體系建設,分別由中國電信位於昌吉的雲服務中心和中國移動位於克拉瑪依的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提供一號、二號容災中心服務。截至2017年底,政務外網“兵團雲”主數據中心與一號容災中心同城雙活、與二號容災中心異地備份的“兩地三中心”架構基本形成。兵團信息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有條件的師市構建“兵團雲”師級分中心,作爲本師市的主生產數據中心,由兵團級“兩地三中心”爲各師級數據中心提供統一的遠程容災保障,逐步形成“兵團雲”數據中心“3+X”體系架構。“兵團雲”數據中心爲服務兵團各級各部門核心、關鍵業務,提供了有力的容災服務保障。

三、積極創新政務外網運維管理新模式

爲進一步創新政務外網運維管理模式,兵團構建了政務外網大數據運管平臺“3-315”運維管理架構。該平臺主要包括三部分功能:大數據採集、大數據管理、大數據應用。從決策者、管理者、執行者三個視角,通過統一的可視化呈現方式,全局展現兵團“網絡”“數據中心”“應用”“安全”“運維”五個維度方面可視化管理數據,將海量運維數據“運籌帷幄”,全面提升安全運維管理效率和水平。兵團政務外網和“兵團雲”數據中心均實現了海量行爲管理信息、安全日誌、安全態勢預警等各類信息可視化,大大提升了安全保障工作效能,爲信息安全事件的決策研判提供了充足時間。

今後,兵團將結合信息化建設整體方案,繼續遵循並堅持“統一領導、集約建設、一體發展”的思路與理念,進一步加強網絡資源整合能力,提升安全運維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兵團統一大數據平臺,推動兵團政務外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來源:國家信息中心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註明,本站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衆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電子政務理事會祕書處 

《中國電子政務年鑑》編輯部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三環南路55號順和國際財富中心A區319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083205

聯繫人:於麗麗

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分享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