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义人的朋友圈纷纷被一条喜讯刷屏……

9月15日下午

北京清华大学

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举行颁奖仪式

武义县委

《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创建及村级监督实践》

成功获奖

成为浙江省三个获奖项目之一

2004年6月18日,全国首家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武义县后陈村挂牌成立。14年来,被称为“后陈经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得到不断建设。

鲜为人知的是,“后陈经验”的诞生、发展、完善,与检察机关密不可分,主要有四个方面:

检察建议推动村务监督探索

2004年3月,武义县检察院查处一起村党支部书记受贿案,按照预防职务犯罪“一案一建议”的要求,在剖析发案原因后,向该村所在的白洋街道党委发出一份检察建议书,提出加强村务监督机制建设,规范村务管理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出检察建议后,武义县检察院分管检察长还主动上门与街道主要领导就如何防范村官职务犯罪进行沟通。街道党委也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全街道全年内就有5名村主职干部因经济问题被处理,而且有火烧连营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街道工作开展。街道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在“财务管理小组”试点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治理“村官”腐败。在纪委、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牵头下,白洋街道在后陈村进行村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于2004年6月18日首创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由监委会对村务大事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形成了“后陈经验”的雏形。

检察宣传发挥传播效应

2004年7月,武义县检察院宣传工作人员把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消息写了一篇三四百字稿件,投到《检察日报》。7月12日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检察建议催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题刊发,作为国家级媒体首次报道了这一新事物。翌日,国内知名周报《南方周末》编辑致电武义县检察院宣传工作人员询问监委会事宜,并派出记者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采访,发表了《中国基层民主迈入“后选举”门槛》的文章。不久,央视记者到后陈村采访并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播出,“后陈经验”由此走向全国。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10周年之际,武义县检察院邀请《检察日报》记者专程到后陈村采访,于2014年7月8日在该报以整版全方位介绍“后陈经验”。今年4月,《法制日报》开辟新时代“枫桥经验”新亮点系列报道,赴浙江采访组经省检察院宣传处推介,把后陈村作为一个采访点,撰文《村务监委会成新时代乡村治理标配》在4月16日的《法制日报》以头版转五版较大篇幅刊登,成为该系列报道中唯一的检察元素。

检察机关助力发展完善“后陈经验”

武义县检察院一直关注着“后陈经验”的发展变化。2010年前后,白洋街道下辖的一个村,出现过前后两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职务犯罪的案件,暴露出农村民主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乱监督、不监督的不良倾向,反映了监委员会制度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武义县院根据案件查处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先后形成《关于“惠民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分析》和《村务监督模式的构建及完善建议》两篇专报,提出从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制度、监委会独立行使职权制度、对监委会工作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委会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来进一步保证制度的切实执行,均被县委采纳。之后,武义县委制订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规定,通过对制度的进一步细化来明确监督权限和监督程序,规范监督程序操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