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中國再次成爲了世界目光關注的焦點。備受各界矚目的“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天上午在上海的徐匯西岸拉開了帷幕。

這場世界級的AI盛會將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爲主題,具有“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鮮明特色,同時彙集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大會將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高端對話,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臺。在全球 AI 看中國之際,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更清晰地爲人們呈現智能時代 AI 如何推動社會變革,爲產業賦能。

全球AI,就看中國

在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隨着大數據積累、芯片技術、計算能力的爆發,人工智能展現出極爲廣闊的發展空間,正賦能生活各領域、世界各角落,帶來全新的時代——“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

目前,全球各個國家均積極佈局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德國通過“工業4.0 計劃”,正不斷加快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日本也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作爲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

近年來,中國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2017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羣,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如果說2017年人工智能只是一閃而過的話,今年則單列了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重點內容,明顯“戲份更足”。

根據不久前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都排在世界第一,中科院系統AI論文產出全球第一;專利上,中國已經成爲全球人工智能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產業上,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風險投資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佔到了全球的60%,成爲全球最“吸金”的國家。

“AI+行業”落地

人工智能作爲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必須與各行各業融合才能發揮作用,從而形成真正有效的行業智能,並以此來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因此,在經歷過前兩年概念方面的火熱之後,“人工智能”已經要從理論和實驗階段向加速產業化落地的方向邁進。正如米卡迪電銷機器人,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電銷的行業需求相結合,幫助電銷人員完成重複性高的初步篩選工作,還原電銷的原本的樣子並提高公司的收入。

目前人工智能在行業應用正加速鋪開,在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健康、安防、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應用日益普遍,促進各行各業進步。在未來,人工智能領域將以“AI+行業”的方式逐漸全面展開,將給各行業帶來較大的轉型升級,提高各行業智能化水平,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人工智能要體現專業化、市場化,關鍵還是要看應用落地。這也是舉辦“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重要的目的。

AI帶你提前體驗“未來”

“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對當下和未來AI技術及產品進行全方位展示,並可進行現場體驗,讓觀衆走進 AI未來世界。

根據會場的地理條件,組委會因地制宜,優選了近百家中外企業,將進行一場集中AI應用體驗的集中展示。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AI精品展以“城市智腦、智能核芯、創新算法”爲主題,從技術層面展示人工智能得以爆發式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數據資源、運算能力、核心算法,集中呈現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變革與創新。而以精品展爲中樞神經,其技術內涵將輻射至應用體驗的“AI+金融”、“AI+智造”、“AI+教育”、“AI+交通”、“AI+健康”、“AI+健康”、“AI+服務”七大AI應用場景,展現AI技術如何賦能時代發展中的各個領域。

李彥宏:有AI能力的企業才能存活

李彥宏在這次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是時代的趨勢,也是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的必經之路。AI將在未來與每個企業相處,但是這裏說的並不是擁有開發AI技術的能力,而時期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

現在AI領域存在着大量的開源和開放的平臺,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是長期的、巨大的,所以企業只需要在公開的、成熟的第三方的基礎AI能力至上、深入場景,結合行業特點和競爭環境來強化自己所擅長的業務,從中開發出來獨特的AI應用能力和優勢。這樣也有利於企業將經理更多的放到自己的業務優勢上,利用AI取得更多的優質資源,獲得更多的數據,讓其成爲企業的新的創新的燃料。

AI化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當越來越多的公司擁抱AI、融合AI,AI技術會更快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使得我們的民衆享受到智能的福祉,同時也爲解決社會問題開闢新的路徑。

馬化騰:人工智能不能閉門造車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上海“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他表示,“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我覺得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馬化騰認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往“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今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成爲中國首個用戶突破10億量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與物,也就是把我們與常用設備實時有效地連接起來,那麼我們的節點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的量級。

“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關鍵就在於人工智能。可以說,整個人類的‘朋友圈’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爲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他表示。

馬雲:AI創新嚴防葉公好龍

馬雲認爲,AI既是技術,更是認識未來世界、認識自身的一種方式,是定義未來生活的方式。馬雲在會場的發言,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兩點:

“AI”這個詞最好應該翻譯爲“機器智能”,而不是翻譯爲“人工智能”,後者把人類誇大了。所以未來機器也不一定是按照人腦一樣去思考。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邏輯,機器一定會比人類聰明,但機器不會有人類的價值觀和愛等其他思維。

機器只有智能,但人類的智慧是機器永遠無法獲得。機器做人會做的事情並不稀奇,機器能做人做不了的事情,這纔是了不起。我並不不擔心機器取代人類的工作,我擔心人類本身的智慧不增長。機器超越人類的智慧,人自身的智慧反而會增長。

我們的生活將被數據所改變。人工智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大變革。互聯網是生產關係,大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數據時代,製造業將被AI改變成服務業。製造業將變得個性化,未來的製造業都是服務業,大部分人工能被取代,而背後的體驗和服務卻是不能被取代的。上海的服務業水平、上海的人才素質,都將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先機。未來的上海,將會被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真正改變。

新的技術是新的生產力,一定要有新的生產關係相適應。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這不僅僅是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挑戰,也是政府運營巨大的挑戰。飛機剛出來的時候也有很多事故,但政府並沒有消滅航空業。政府應該關心交通安全問題,而不是左右市場去消滅一個行業,把一個行業打掉非常容易,把行業做好是不容易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