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中,經濟學家分析了工作場所自動化採用的長期趨勢,並指出全球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在過去二十年中增加了三倍,達到了225萬。然而,如果機器人安裝比2030年的基線預測提高30%,研究人員估計這將導致當年全球GDP增長5.3%。

海外經濟學家的最新研究稱,到2030年,機器人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承接2000多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

牛津:十年後機器人會佔用中國超過1100萬崗位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新研究的數據顯示,在未來11年內,僅中國就有1400萬臺機器人投入使用。

在研究中,經濟學家分析了工作場所自動化採用的長期趨勢,並指出全球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在過去二十年中增加了三倍,達到了225萬。

雖然研究人員預測機器人的興起將帶來生產力和經濟增長方面的好處,但他們也承認了可能會出現的弊端。

牛津:十年後機器人會佔用中國超過1100萬崗位

"機器人大量投入以後,將失去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依賴低技能工人的貧困地方經濟體中。因此,這將導致收入不平等的增加。"該研究的作者說。

然而,如果機器人安裝比2030年的基線預測提高30%,研究人員估計這將導致當年全球GDP增長5.3%。

"這相當於到2030年每年爲全球經濟增加4.9萬億美元(以今天的價格計算),幾乎等於一個大於德國預計規模的經濟,"報告說。

根據該報告,過去四年中安裝在工作場所的機器人數量與八年前投入使用的機器人數量相同。

牛津:十年後機器人會佔用中國超過1100萬崗位

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工業上大約每三個機器人就安裝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機器人庫存的五分之一左右。

據預測,到2030年,美國機器人將失去150多萬個工作崗位。在中國,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1100萬。報告稱,在歐盟成員國中,近200萬人因自動化而失去就業機會。

在失業方面,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印第安納州、俄勒岡州最容易受到自動化的負面影響。

開姆尼茨、圖林根和奧伯弗蘭肯地區在德國最脆弱,而英格蘭中部和西北部是英國最脆弱的地區。

儘管有失業的威脅,該報告敦促立法者不要禁止自動化的興起。

"這些調查結果不應該導致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試圖阻止機器人技術的採用。相反,挑戰應該是通過幫助弱勢工人做好準備並適應它將帶來的劇變來更均勻地分配機器人股息,"研究人員說。

牛津:十年後機器人會佔用中國超過1100萬崗位

研究人員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參與當地計劃來重新培訓工人,激勵那些有經濟利益的公司和工人。他們還呼籲政策制定者制定"積極進取的前瞻性計劃",以抵消自動化的負面影響。

報告建議,"探索所有政策選擇,從基礎設施投資到培訓計劃和創新福利計劃,如普遍基本收入"。

還建議工人"審覈"自己的工作,以更好地理解所需的人力技能與可能被機器接管的技能之間的平衡。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社會"沒有終身的工作",只有"採用'終身學習'的心態"來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