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晚清時期中國飽受帝國主義摧殘,老百姓一邊受到本國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另一邊又要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無數的勞苦大衆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日子苦不堪言。在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下,有許多地方的人民舉起起義大旗,繼續發展農民運動,在這衆多的農民運動中,川西平原石板灘廖觀音領導的紅燈教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一支。

廖觀音祖籍廣東,四川金堂縣人,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鴉片戰爭中,廖觀音的祖父參加過廣東三元里人民抗擊洋人的鬥爭,後來遭到清朝軍隊的逮捕,爲了逃難,率領全家人輾轉來到四川,隱姓埋名居住在金堂縣。其父廖爲圻,母薜氏,生二子一女,廖觀音行二,在同族大排行中佔老九,鄰里親友都暱稱她爲廖九妹。

當地還有一個叫曾阿義的人,外號叫曾羅漢,他是一個鐵匠,暗地裏早已參加了當時義和團的祕密活動。他就常常和義和團保持密切聯繫,併成爲了東山武場一帶的首領。他見廖觀音身手不凡,就主動去接見她。給她講反清滅洋的道理,鼓勵她參加紅燈教。廖觀音不顧家人反對,衝破各種束縛和阻擾,終於成爲了紅燈教的一員。

由於廖觀音提倡''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所以廖觀音很是受到大家的追捧,不久之後就被衆兄弟推舉爲''紅燈會''的首領。1902年春,四川大旱,人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有''喫大戶''的現象發生,各級官府卻仍向災民收苛捐、派重款。受到北方義和團影響,百姓也掀起了反抗運動。後廖觀音組織教衆在川主廟誓師起義,並且以''滅清剿洋''爲口號,起義得到義和團的響應。

在當地很多受過廖觀音恩惠的人們,都認爲廖觀音是觀世音菩薩轉世,所以很多老百姓都稱她爲廖觀音。後來,隨着紅燈會勢力的壯大,廖觀音提出了''掃清滅洋''的口號,廖觀音帶領的紅燈教勢頭越來越大,終於驚動了官府,清廷決定派兵徵繳。雖然廖觀音帶領羣衆在前期取得了一定勝利,但是隨着清軍投入的兵力、武器越來越多,最終因實力懸殊過大,廖觀音的隊伍被打散,只能進行小規模的活動。

1903年,廖觀音被叛徒出賣,押解至成都。堂審之日,廖觀音昂首怒目,對着岑春煊罵道:''洋人的大奴才慈禧,洋人的小奴才岑老四,都是喪權辱國的東西!是英雄的,在戰場上來取你姑娘的頭!''。岑春煊急奏請朝廷:''該女匪名震一時,若獲而不誅,恐未靖之人心復因而蠢動,凡恐外人藉口,當飭正法''。

1903年正值寒冬臘月,廖觀音先被裸刑遊街示衆,然後被斬首。到正午時分,廖觀音被剝光了衣服,赤裸着上身遊街示衆,但是她卻毫無怯色,英姿依舊,慷慨就義,令觀者唏噓一片。直至劊子手的鬼頭刀砍下她的頭顱時,廖觀音那倔強的身子才慢慢地倒下,鮮血染紅了刑場,年僅十七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