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

昨天(26日)是維格娜絲用新名稱——“錦泓集團”作爲證券簡稱的第一天,但是,改名換姓可以讓訴訟纏身,債務高企,運營不力的維格娜絲“重振雄風”嗎?

與TW糾紛案讓維格娜絲深受負累,雖然公司竭力撇清事件與自身財務狀況的關係,但實際上維格娜絲公司自身也是“一地雞毛”。維格娜絲實際控制人王致勤夫婦將自己持有的絕大多數股權進行質押,質押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的47%。這就意味着,一旦股價出現較大的波動,尤其是當股價低於質押線時觸發強制平倉,那麼就意味着公司的控股股東將出現變動。管理層的暗藏危機讓公司整體都蒙上了不穩定的陰影。

改名換姓,真的可以讓維格娜絲“重振雄風”嗎?

維格娜絲的窘境可以將一部分原因歸結於近幾年傳統服裝市場的不景氣。

從大環境來看,服裝行業的增速明顯放緩。庫存增加,產能過剩是每一家服裝公司面臨的問題,同時,受到線上消費等因素的衝擊,國內本土女裝企業日子都不好過。維格娜絲業績飽受業績下滑之苦並非起始於今日,早在2015年該集團出現7年來首次營收及盈利雙雙下滑的情況。

但是僅僅將自身的困境歸結於市場環境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爲。在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不少服裝品牌已經開始嘗試開拓自身的商業版圖走出舒適區。例如森馬併購法國童裝Kidiliz讓其業績起死回生。然而,TW內部暴漲的童裝產量是在“借他山之石”還是“東施效顰”呢?

改名換姓,真的可以讓維格娜絲“重振雄風”嗎?

筆者認爲童裝對於維格娜絲的作用並沒有他們所想的那麼美好。森馬所併購的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童裝製造的公司,有着獨擋公司童裝板塊的能力,並且有一定的創新基礎,基本不存在明顯的產品重疊,整合壓力小。但TW則不同,童裝板塊並不是其主要競爭點,整體品牌相比維格娜絲也存在重疊,同時,其與“孃家”的品牌例如roam等還存在着品牌風格趨同等千絲萬縷的聯繫。維格娜絲將希望都寄託於TW身上儼然是太過理想化。

鑑於傳統渠道萎縮,市場不景氣的原因,電商平臺已經成爲了各大服裝銷售公司的新角鬥場,然而,隨着電商市場的逐步飽和,原有的低成本優勢早已因競爭的加劇變得蕩然無存。去年維格娜絲線上電商手續費高達8000萬元,但是在今年的收入卻下滑約9%,毛利率減少10%。電商平臺已經從原有的跑馬圈地時期逐漸演變爲內部淘汰時期,只有熬過這段大浪淘沙,才能散發金光,而維格娜絲好像這場浪潮中的小舟,效仿着其他航船亦步亦趨。

外部經營環境的不好,加上品牌的斷檔與混亂問題,終於讓維格娜絲陷入泥潭。維格娜絲目前除了TW以外,有另外兩個品牌,一個是元先,是做絲綢雲錦的高端品牌,但體量很小難以獨當一面,主品牌維格娜絲定位高端但是相比同類產品也缺乏自身的競爭力。維格娜絲在收購TW之後,彷彿遇上救命稻草一樣業績出現了短暫的暴漲,但是被暫時的成功所迷惑的結果是放棄了迅速補充自身的品牌,結果導致了現今新收購品牌銷售下滑,而原有品牌也不溫不火的青黃不接的情況。

改名換姓,真的可以讓維格娜絲“重振雄風”嗎?

因此,筆者看來,更換名字或許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好兆頭,像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但是,在完成這些表面功夫的背後,提升自身的品牌運營能力纔是“好招牌”屹立市場的關鍵。深耕品牌價值,通過增加產品品牌附加值從同業者中脫穎而出,同時轉向多渠道綜合戰略,在鞏固原有品牌基礎的基礎上開拓新的渠道,故步自封后的洋洋得意都暗藏隱患,因爲商海浮沉,沒有一刻是絕對安全的。

最後,綜合如今的市場行情來看,往往是那些又有噱頭,又有實力的公司能夠風光無限並且走到最後,維格娜絲的鉅額聯姻和改名換姓已經賺足了眼球,能否讓公司實力與之相匹配就是日後管理層最該思索的問題了。(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