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而言,东北是根本重地。这里物产丰饶。但经历明清时期的改朝换代后,长年累月的战争,让东北遭到了严重破坏。人口凋敝,土地荒芜。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清朝入关后,一方面加强八旗在当地的驻防。另一方面,给老百姓分发耕牛、口粮、农具,让关内的百姓向关外移民。同时,让八旗开垦耕种更多荒地,恢复生产。

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奉天的人口和土地开始急剧的增加。奉天就是位于今天沈阳一带,皇太极曾在这里建都。清朝入关后,顺治将列为奉天陪都。它相当于当时东北的中心,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到这里。

虽然在康熙年间,为了保障皇室对貂皮、人参等物资的专利,以及旗人的生计,向关外移民遭到禁止。但仍有许多人暗地里移民奉天。

最初的移民垦荒政策开始出现效果。在清朝前期,奉天都是产粮重地。朝廷把奉天的粮食通过海运,送往山东。再由商贩运到需要的地方。奉天成了小半个北方的后勤保障基地。如果是直隶、山东这些地方遭到灾荒,也需要奉天调粮。

陪都的地位加上供粮基地的身份,让奉天的地方长官比其他地方更特殊一些。在官职人选上,也十分的挑剔。

在最初时候,奉天府尹必须是从汉军八旗中挑选出来的。后来顺天府尹的人选,又是以汉人为主。因为相比较于满人,汉人更懂得处理政务。

府尹是直接跟百姓接触的官员,如果自己没有才能,把事情都交给底下幕僚官吏的话,也容易出问题。

但是,随着朝廷关外移民的严禁,奉天逐渐成了安置旗人的地方。满人官员自然又成为优先选项。他们更了解旗人的风俗,处理事情的时候,比较不容易挑起矛盾。

可是皇帝又担心满人官员徇私枉法,所以就夹杂了汉人官员,一同任用。奉天府尹人选的变化,其实也代表了奉天现实环境的变化。

顺天府尹这一职位,设立也非常早。顺治十四年时,正式设立奉天府尹,置奉天府衙门。它管辖的地区包括锦州、昌图、新民、海龙等地。在奉天省内,奉天府尹是仅次于盛京将军的地方官。奉天的地方事务,基本由它处理。

从一个地方官的角度讲,奉天府尹需要负责对辖区内的官员进行考察、升调,有人事权;对于各样的刑事案件,可以进行判决;还包括各样的钱粮花费,有财政权。在官阶上,奉天府尹属于正三品,高于一般同层级地方官,仅次于从二品。跟顺天府尹属于同一官阶。

除了地方事务,奉天府尹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盛京将军,调节奉天省内满、蒙、汉各民族的关系。前面提到,奉天曾接受了大量移民。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比较酿成矛盾。同时,还要安抚朝鲜。

东北靠近朝鲜,奉天在东北又有这么特殊的地方。所以,奉天府尹对于保证边疆稳定,可以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奉天府尹在清朝的地方官中,还算是一个比较有自己特色的职位。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