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當外出務工成爲村裏多數人的選擇時,總有一些少數派紮根農村。他們有人是90後,也有人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卻懂得審時度勢,乘着政策的春風,帶着拼搏的勇氣,在農田裏闖出一片新天地。

金秋時節,豐收正忙。在豫東南的信陽羅山縣,有哪些值得講述的豐收故事呢?

【故事1】

90後女生擁有1600多畝地 今年賣小龍蝦賺了50萬

在信陽市羅山縣子路鎮的稻田旁,羅娜彎下腰把綠網用力一提,再收網一倒,小龍蝦、田螺、黃鱔等就紛紛落入盆中。別看她是1992年出生的90後,目前已經是1600多畝地的農場主,也是羅山縣最年輕的農機手。

羅娜中專畢業後外出務工,後來發現子路鎮地處石山口水庫下游,水稻自流灌溉,旱澇保收,產量穩定,國家政策好,集約化糧食生產肯定有前途,便說服家人,2013年大膽流轉附近村莊土地1600多畝,成立金鳳家庭農場。

2017年,羅娜專門拿出300畝稻田,試驗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模式,利用稻田淺水環境既種稻,"稻蝦共生"模式,實現了生態、蝦、糧的三豐收,大大增加池塘的綜合利用率,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稻蝦共生"。

前段時間,羅娜每天凌晨三點起網收蝦,今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好,每斤能賣到30元~45元,目前已經純賺50多萬元。而蝦田水稻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生長出來的水稻加工出來的大米既天然又健康,現在水稻還沒有收割,羅山滿堂紅米業就以高出普通水稻一倍的價格,全部預收購她的蝦稻。

談到對未來的打算,羅娜有自己的時尚創新思路:"‘麻小’太火了,我以後想借助網絡平臺,搞直播,讓大家看看怎麼收龍蝦,還會試着請大家來釣龍蝦,發展感受農村旅遊。"

【故事2】

兒子放棄白領待遇回家種田 一年純利潤可達100多萬元

子路鎮的豐收故事不止有90後羅娜,還有現年54歲的陳貴權。

陳貴權從2009年開始流轉承包附近村民的土地,從事集約化糧食生產,逐漸壯大規模,並滾動發展。陳貴權的兩個兒子原本都在外務工,不願意跟隨陳貴權從事農業生產。但通過幾年的實踐,兩個兒子發現在國家一直在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農村集約化糧食生產大有作爲,他們紛紛放棄務工白領待遇,回到父親麾下。

此後,父子三人共同成立"子路問津種養植專業合作社"和"子路問津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達4900多畝,擁有插秧機、旋耕機、收割機、犁田機等各類大型農機具38臺。每年爲附近村民增加務工和流轉土地費用達250多萬元,純利潤達60至100多萬元。

【豐收】

預計在9月底 全縣100萬畝水稻可收割完成

羅山縣地處河南南部,是河南水稻主產區,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02萬畝,連續14年實現糧食生產穩增長,是著名的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曾經6次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在羅山縣,像羅娜和陳貴權一樣的水稻生產大戶衆多,當前正值水稻搶收季節,全縣到處都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2017年,羅山縣農業生產總值84.67億元,同比增長4.6%;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4元,同比增長9.4%。以糧食生產爲重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14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14億斤以上,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8年,羅山縣小麥播種面積41.52萬畝,總產2.26億斤;夏播水稻面積98萬畝,平均畝產1200斤左右,預計總產11.76億斤,豐收可期。

金秋時節,羅山縣98萬畝水稻陸續成熟,縣農機部門根據各地水稻成熟具體情況,全力開展收割機跨區作業,確保水稻顆粒歸倉。

截止目前,已收割完成54%,預計在9月底,全縣100萬畝水稻可收割完成。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