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烟雨客

唐伯虎是一位风流雅士,他的桃花庵歌脍炙人口,其中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还被写入电影对白。他的人生可谓放荡不羁,从不为自己设限,活出了真我风采。

中规中矩的经历是这样的: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因为,后人太多的穿凿附会,已经让唐伯虎,不再是真实的唐伯虎,而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唐伯虎,就需要从他的诗词中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明 唐寅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这首诗如同一则简短的新闻稿。题目就点出了地点是和事情,那就是在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这个人。简洁明了。至于时间,这首诗中也有清晰的线索,是在某年的春天。有杨柳堆烟,也有梨花暮雨,这个时节,适于相逢,也适于思念。

当时走的时候,泪落如雨,如今相思两地,只有心路迢遥。毫无疑问,沈九娘曾经是唐伯虎的知己。

有着显赫出身的唐寅,尽管家道中路,却依然不忘家国责任。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

落花诗

明 唐寅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每年的春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桃花落尽的时候,杏花也没有了,大致的节点基本如一。这是因为三月暮春了,何必去恼恨昨夜的风呢?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苏州府试第一。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科考舞弊案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事茗图

明 唐寅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赉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这是唐伯虎一幅画中的题诗。这首写喝茶的诗,看得出诗人的散淡情绪。每日很长,只有喝茶消夏,南窗风过,吹乱鬓丝。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是一个不同的存在。

无题

明 唐寅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

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

无题

明 唐寅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张假钞没来由。

当年孔圣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这两首无题诗,让人看得出唐伯虎对世事的洞明,对人生的彻悟,以及对身不由己的会心一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